玩酷网

标签: 皇贵妃

1661年,顺治皇帝刚咽气,才20岁的贞妃就被逼着殉葬,当太监拿着白绫过来时,她

1661年,顺治皇帝刚咽气,才20岁的贞妃就被逼着殉葬,当太监拿着白绫过来时,她

1661年,顺治皇帝刚咽气,才20岁的贞妃就被逼着殉葬,当太监拿着白绫过来时,她却突然提出要喝一碗红豆粥才肯赴死,一碗粥下肚后,贞妃摸着滚圆的肚子哭喊道“姐,都是你害了我呀!”她姐姐,就是大名鼎鼎的董鄂妃,顺治皇帝爱到骨子里的女人。咱们得把时钟拨回到董鄂妃进宫那会儿。她妹妹,也就是后来的贞妃,几乎是跟她前后脚进的宫。同样是青春貌美,同样是董鄂家的女儿,两人的命,从踏进紫禁城那刻起,就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董鄂妃,那是什么样的存在?这么说吧,她是当时后宫里的“顶流”。她爹在江南待过,所以她身上有股子江南女子的温婉灵秀,会读书,能写字,情商智商双双在线。顺治帝一见,魂儿都没了。进宫一个月封“贤妃”,再过一个月,火箭式提拔成“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后不敢惹董鄂妃,那这股邪火往哪儿撒?可不就全撒在董鄂妃那个同样姓董鄂,却没啥存在感的妹妹——贞妃身上了嘛。所以,贞妃自打进宫,就活在姐姐的光环和阴影里。一方面,她是“皇贵妃的妹妹”,没人敢真把她怎么样;另一方面,她也成了后宫女人们嫉妒和怨气的垃圾桶。那些对董鄂妃的不满,明里暗里,都转嫁到了她身上。她想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死死抱住姐姐这棵大树。后来,董鄂妃生了皇四子,顺治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又一次大赦天下,公开说“这是朕的第一个儿子”,那架势,就差直接宣布这孩子是太子了。那段时间,是贞妃在宫里最扬眉吐气的日子。谁都觉得,董鄂家要出下一代皇帝了,她这个未来的“太后姨母”,分量自然不一样。可惜,好景不长。这孩子没多久就夭折了。孩子的死,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董鄂妃伤心过度,身体一下子就垮了。偏偏这时候,孝庄太后病了,皇后不去伺候,反倒是刚丧子、身子虚弱的董鄂妃拖着病体去尽孝。后来,顺治又闹着要为她废后,董鄂妃又吓得长跪不起,求皇帝收回成命。这么一折腾,真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董鄂妃名为代行皇后之权,实则是干着皇后的活,操着皇后的心,却没有皇后的名分,里里外外,心力交瘁。贞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肯定劝过姐姐,别那么实在,多为自己身体着想。可董鄂妃是什么人?她善良,也或许是身不由己,她得用行动回报皇帝的爱,也得为家族挣得体面。1660年,年仅21岁的董鄂妃,香消玉殒。姐姐死了,最伤心的是顺治,但处境最难的,是贞妃。靠山,倒了。她成了后宫里最尴尬的存在,一个活着的、属于董鄂妃的“附属品”。顺治皇帝在爱妃死后,万念俱灰,整个人都垮了,没过几个月,也染上天花,跟着去了。皇帝驾崩的丧钟敲响时,贞妃知道,自己的丧钟也响了。殉葬这玩意儿,是个特别残忍的旧俗。明朝朱元璋就搞过,后来明英宗给废了。可到了清初,这股歪风又刮了回来。努尔哈赤死时,大妃阿巴亥就殉葬了。按着关外的规矩,大人物死了,得有妾室跟着走。因为她是董鄂妃的妹妹。孝庄太后本来就不喜欢董鄂妃,觉得是这个女人把儿子迷得五迷三道,连江山都不顾了。现在儿子也跟着去了,这笔账,总要有人算。董鄂妃已经死了,那她妹妹,自然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让她殉葬,既能全了顺治帝“与爱妃生死相随”的痴情名声,又能安抚宫中其他人的怨气,更能敲打董鄂氏一族,简直一举三得。所以,贞妃的殉葬,说是“自愿”,其实是“被自愿”。她没得选。她不“自愿”,整个董鄂家族可能都要跟着遭殃。她用自己的命,给姐姐和皇帝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买了单,也为家族换取了最后的安宁。1661年正月,养心殿的哭声还未散尽,几个面无表情的太监就捧着白绫,冲进了贞妃的寝宫。“主儿,您该上路了!”声音尖细,不带一丝温度。那一刻,20岁的贞妃,人生像走马灯一样在眼前闪过。她进宫,没享过一天真正的福,没得到过皇帝的一丝垂青,却要为那份不属于她的爱情去死。“姐,都是你害了我呀!”这一声“害”,不是怨,是痛。是啊,如果姐姐不是那么美,那么好,没有得到皇帝那份独一无二、足以致命的宠爱,自己又怎么会进宫?又怎么会被卷进这潭浑水?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姐姐的荣华富贵,最终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不是死于某个人的命令,而是死于那个时代,死于她无法挣脱的身份。康熙即位后,感念她的“贞烈”,追封她为“贞妃”,并下令善待其家人。她用死,换来了一个名分和家族的平安。她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后一位殉葬的嫔妃。
1773年,62岁的乾隆秘密将13岁的皇子颙琰立为接班人,颙琰生母令贵妃却在2年

1773年,62岁的乾隆秘密将13岁的皇子颙琰立为接班人,颙琰生母令贵妃却在2年

她出身低微,家里不过是包衣奴才出身,愣是凭着美貌和脑子爬到了皇贵妃的高位。十年间,她给乾隆生了四子二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后来当上嘉庆皇帝的颙琰。按说这样的生育成绩单,外加皇帝的宠爱,她在后宫应该混得风生水起。...
和珅的孙女,15岁被道光宠幸,一生坎坷,历经五朝才熬成贵妃,她是怎么做到的?

和珅的孙女,15岁被道光宠幸,一生坎坷,历经五朝才熬成贵妃,她是怎么做到的?

从贵人到贵妃虽然只升了一级,但意义完全不同,贵妃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和皇贵妃,享受的待遇和礼仪规格都有明显提升。此时的成贵妃已经在宫中生活了37年,她见证了道光朝的兴衰,经历了咸丰朝的动荡,现在又要面对同治朝的...
从包衣奴才到皇贵妃:18岁为嘉庆生下长子,临终却被赶出宫外

从包衣奴才到皇贵妃:18岁为嘉庆生下长子,临终却被赶出宫外

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为嘉庆帝生下皇长子的这位包衣女子:和裕皇贵妃。和裕皇贵妃原名刘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家庭。她的父亲刘福明,职位不高,仅为拜唐阿。拜唐阿在清朝官职体系中没有品级,类似于《西游记》中的“弼马温”,...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而在一旁侍奉的18岁宫女,让皇帝心中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而在一旁侍奉的18岁宫女,让皇帝心中

道光十三年,孝慎皇后死后,她晋皇贵妃,管后宫事儿。1834年正月封皇后,十月行册典。她生了奕詝和两个公主,一个夭折,一个嫁蒙古。钮祜禄氏管宫里事儿稳当,道光对她挺信任,可惜1840年正月病故,才32岁。道光悲痛,按皇后...
1756年,令妃生下第一个孩子还未出月子,乾隆就迫不及待宠幸她,此后10年她怀孕

1756年,令妃生下第一个孩子还未出月子,乾隆就迫不及待宠幸她,此后10年她怀孕

1756年,令妃生下第一个孩子还未出月子,乾隆就迫不及待宠幸她,此后10年她怀孕7次,可奇怪的是,她生一个孩子乾隆就送走一个,从不让她亲自抚养。令妃刚生下第一个孩子,还没出月子,乾隆就又急着宠幸她。此后10年,她连续怀孕7次,却从没亲手抚养一个孩子。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生,一个接一个被送走。后宫那么大,为何她连亲手抱孩子的权利都没有?魏佳氏入宫时籍籍无名,是宫人出身,没有显赫家世。真正引起乾隆注意,是在乾隆十三年。那年,她诞下一个女儿,封号“和静”。这是她第一个孩子,乾隆却并没安排她亲自抚养。宫廷记载显示,孩子一出生便被送到专门的嬷嬷房,由其他嬷嬷带养。这不是特例。她此后生下的每一个孩子,无一例外都被“规整地”送走。这事不简单。在清宫中,贵妃、皇贵妃是完全可以自行抚养孩子的。孝圣宪皇后抚养过皇三子弘历(也就是乾隆),孝贤纯皇后则亲自带大弘晖、永琏。为何到了令妃这里,就成了“只许生,不许养”?一种解释是“皇帝疼她,怕她累”。但宫中其他嫔妃也常生育,为何就令妃例外?一个人十年内怀孕七次,身体是否“伤不起”尚不可考,可乾隆安排如此制度化、连贯化的“送娃行为”,显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更像是一种宫廷机制。一个制度化的、计划下的“远离”。孩子是政治,令妃不能碰的权力魏佳氏地位特殊。她没出身、没背景,连册封都比别人晚。乾隆十三年生女,才封为令嫔,此时乾隆已在位整整十三年。她成了后宫晚起之秀,却一下子受到极大宠爱。这种宠爱来得猛烈,也来得危险。她不是旗人。她是汉军镶黄旗包衣出身。没皇族背景、没家族势力,就意味着没有“支持体系”。而乾隆最忌讳的,正是后宫因“育子”衍生家族权力。这种权力一旦蔓延,会牵扯政局。而她短时间连生六胎,男女皆有,妃子一跃成了“最有可能母凭子贵”的核心人物。乾隆若真要扶持她做皇后或皇太后,她的子嗣就是未来帝王。她的家族就有资格染指皇权。所以孩子必须送走。她只能生,不能养。孩子一旦进入其他体系(如其他宫嫔名义收养或嬷嬷抚育),将来立储时便可回避“母以子贵”的争议。孩子变成孤子,变成“天子自出”的模样,减少外戚痕迹。她的儿子永琰,便是如此。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被送走后,他在“隐密”的环境中长大。没有母宠、没有张扬,长年被安排在慎郡王府中抚养,避开宫中权斗与舆论。等他被乾隆秘密立为太子时,宫中乃至朝廷都几乎没有风声。这种“生但不养”的安排,其实是乾隆对帝位继承的最高控制。在很多史书或清宫传记中,乾隆被描述为极度宠爱令妃——常赐宴、常册封、常写诗纪念,死后追封为孝仪皇后。但这些“表面温柔”下,更多的是制度的隔离。她不是不能亲手带孩子,是“不被允许”。她的儿子永瑆、永璋、永璇都聪慧非凡,却都被乾隆另作安排,不归令妃管辖。她的女儿固伦和静也未曾与她共居一宫。哪怕是“最得宠的生母”,她也不过是个工具,生育机器。有人说,乾隆对令妃是“爱到极致的克制”,不让她受累。可若真是“克制”,何以容忍她十年七孕?何以将她的孩子一个个安排他处,事无巨细地疏离?真正的解释只有一个——皇帝控制欲极强。后宫再宠,也必须“皇权至上”。令妃被宠,并不代表她被信任。她连“带孩子”的资格都没有,她只是皇权机器中的一颗齿轮。
年羹尧死后,家人什么下场?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深得雍正宠爱,雍正为安抚

年羹尧死后,家人什么下场?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深得雍正宠爱,雍正为安抚

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深得雍正宠爱,雍正为安抚病重的她,一直没有处死年羹尧,她去世后仅一个月,年羹尧就被赐死。按年羹尧92条大罪,本应株连九族。但雍正因为年妃的缘故,最终仅严惩年羹尧父子,宽恕了其余亲属。儿子年富...
1722年雍正给14岁乾隆配宫女,私幸生子后她成皇贵妃却命运多舛

1722年雍正给14岁乾隆配宫女,私幸生子后她成皇贵妃却命运多舛

雍正得知后大为恼怒,而这位宫女后来竟被追封为皇贵妃,她的故事藏着皇家深处的伤感往事。这位宫女姓富察,是内务府选秀选出的噶哈里富察氏,父亲只是内务府下级官吏,按出身属皇家奴仆,与后来的孝贤皇后同姓不同族。雍正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