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7名越南特工乔装打扮,走在吊桥上,准备混入解放军搞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7名越南特工乔装打扮,走在吊桥上,准备混入解放军搞破坏,就在这时,我军一个战士突然喝道:“口令!你们是哪个部队的?看上去有些眼熟啊!” 2月18日,越南高平省宗梅地区,硝烟弥漫。 在一座摇摇欲坠的吊桥之上,成为连接生死的咽喉要道。 广州军区41军121师361团4连7班班长黄招强,这位年仅21岁、入伍仅两年的广东青年,正带领着由后勤机关、医疗救护所人员和民兵担架队组成的混合队伍,艰难地向809高地穿插。 他们的主力部队已在前方激战,而他们因掩护非战斗人员,行进缓慢,落单在这片危机四伏的陌生地域。 吊桥在寒风中吱呀作响,如同不祥的预兆。队伍行至桥中,四周密林突然爆发出密集的枪声! 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来,打在桥板与铁索上,溅起刺眼的火星。 队伍瞬间陷入混乱,非战斗人员惊慌失措。 越军显然早有埋伏,且人数占优,火力凶猛。 连长李群柱临危不乱,果断命令尖兵班抢占有利地形压制火力,同时指挥连主力冒险从下游浅滩涉水过河。 就在这生死关头,越军的猛烈射击却戛然而止。 战场经验尚浅却异常敏锐的黄招强,感觉不对劲。 结合战前通报和战场态势,他判断敌人可能故技重施,企图混入队伍内部进行破坏。 他立即向全班战士低声下达指令,临时设定并传递了紧急识别口令。 果不其然,当队伍重新集结,准备快速通过吊桥时,桥头方向出现了六七道身影。 他们身着与我军相似的军装,正朝队伍迎面走来。 昏暗的光线下,面容模糊,但动作却带着僵硬与警惕。 黄招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他迎上前几步,突然厉声喝问:“口令!” 这声断喝,让对面那几人明显一怔,眼神中闪过慌乱与茫然。 电光火石之间,黄招强已从对方的失态中确认了判断。 他们是乔装打扮的越南特工! 没有丝毫迟疑,他举枪将枪口瞬间锁定目标。 与此同时,他身边的战士也心领神会,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枪声骤起! 黄招强率先开火,精准的点射在近距离内威力惊人。 短短数息之间,七名越军特工甚至来不及组织有效反击,便纷纷中弹倒地,当场毙命。 这场发生在吊桥上的遭遇战,干净利落,黄招强以过人的胆识和精准的枪法,瞬间瓦解了敌人的渗透阴谋,确保了队伍核心人员的安全通过。 硝烟尚未散尽,黄招强迅速清点人数。 然而,负责断后的几名战友,包括掩护队长蒋成华和战士王应军等人,并未跟上队伍! 战友失联,在这片战场上,落单意味着九死一生。 没有丝毫犹豫,他果断命令其他战士保护后勤和医疗人员继续前进,自己则转身沿着来路,逆流而上。 吊桥的阴影下,死亡的威胁无处不在。 他紧握手枪,利用地形掩护潜行。 刚踏上吊桥另一端,便发现四、五名越军正持枪搜索而来。 黄招强待敌人进入射程,猛然现身,抬手便是速射! 他不敢恋战,迅速冲过吊桥,继续搜索前进。 他循声赶去,只见战友陈武贤正被两名越军缠斗。 黄招强举枪瞄准,果断击毙其中一名越军。 陈武贤怒吼一声,抓住战机,用手榴弹狠狠砸向另一名敌人的头部,将其击毙。 两人背靠背,刚喘口气,又一伙越军围拢上来。 黄招强与陈武贤背水一战,依托残垣断壁,硬生生将敌人打退。 救下陈武贤后,黄招强得知还有一名战友王应军下落不明。 据陈武贤描述,王应军为掩护大家,主动将敌人引向了河边方向。 黄招强让陈武贤先行归队,自己则带着腿伤,再次孤身踏上寻找王应军的险途。 他沿着河岸,在齐腰深的草丛和嶙峋的乱石间艰难潜行。 终于,在河流下游附近,他听到了激烈的交火声和越军的叫喊声。 透过芦苇缝隙,他看见王应军正依托一块巨石顽强抵抗,但弹药即将耗尽,数名越军正从三面包抄,企图活捉他。 千钧一发之际,黄招强从侧翼猛然杀出! 他手中的枪再次精准的点射,瞬间撂倒两名敌人。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越军措手不及,黄招强抓住战机,一边射击压制,一边快速向王应军靠拢。 激战中,他又有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大腿。 他咬紧牙关,继续向敌人猛烈开火。 他的突然出现和悍不畏死的攻击,彻底震慑了敌人。 残余越军见势不妙,仓皇撤退。 黄招强拖着伤腿,冲到王应军身边,确认安全后,两人互相搀扶撤离了这片死亡之地。 当负责接应的战友最终找到他们时,黄招强才稍稍放松。 此时,他腿上的伤口因连续战斗和未能及时处理,已开始红肿化脓。 宗梅吊桥之战,是黄招强军旅生涯中最为闪耀的一页。 他的英勇行为,不仅挽救了战友的生命,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战后统计,这位入伍仅两年的年轻班长,率领尖刀班冲锋陷阵,毙敌十七人,并与战友合作活捉了一名越军少尉。 战争结束,黄招强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并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主要信源:(重返历史现场——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J].社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