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可汗”战机卖得好,实际上是给中国挖的一个坑,中国已经多次踩坑,从直10开始就不再上当了,这次可千万别上当。 6月,土耳其与印尼签署100亿美元大单,48架“可汗”五代机订单让全球军工圈炸锅,这款尚未完全定型的战机,凭什么拿下全球第三大五代机出口订单?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歼-35明明技术更成熟,却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土耳其这波操作堪称“空手套白狼”,“可汗”战机至今仍用美国F110发动机,国产TF35000发动机要到2032年才能量产,隐身涂层依赖英国BAE公司技术支持;航电系统整合甚至需要租用欧洲风洞验证。 更夸张的是,首批战机2028年交付,但土耳其连生产线都没建好,这哪是卖战机?分明是卖“PPT”和“技术转让承诺”。 但印尼为啥还买单?一来,土耳其开出了“技术转让+本土生产”的诱人条件,承诺在印尼建零部件生产线,这正中印尼“战略自主”国防政策的下怀。 二来,印尼现役战机老化严重,急需五代机填补空白,而韩国KF-21因技术缺陷被淘汰,中国歼-35又因“政治风险”被排除,土耳其成了唯一选择。 别看土耳其现在风光,中国军工早吃过“技术陷阱”的亏,2010年代,中国直-10武装直升机因发动机动力不足险些夭折,根源就是当初轻信了国外供应商的“技术承诺”。 此后中国军工痛定思痛,坚持“核心部件自主化”路线,如今涡轴-16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关键技术全部自主可控,再没人能卡脖子。 这次歼-35“落选”印尼订单,恰恰是中国军工成熟的表现,歼-35虽技术领先,但印尼若采购需大规模改造现有武器系统,成本高昂,而“可汗”采用西方标准,兼容性更强。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愿因军售卷入南海地缘政治博弈,而土耳其作为“中立伙伴”,政治风险更低,说白了,这不是“踩坑”,而是“主动避坑”。 “可汗”战机看似风光,实则隐患重重,发动机、隐身涂层、航电系统全靠外部支持,一旦美国断供F110,或英国卡脖子技术转让,整个项目可能崩盘,更讽刺的是,土耳其此前“阿尔泰”坦克就因德国断供发动机,量产推迟五年——历史会不会重演? 而中国军工已走上“自主可控+高端出口”的正轨,歼-35虽未拿下印尼订单,但巴基斯坦已订购40架,沙特、阿联酋等国也表现出浓厚兴趣,更关键的是,中国军工出口从不附加政治条件,只卖“硬实力”,这种“靠谱”形象,才是长期竞争的王牌。 土耳其“可汗”战机的热销,本质是“技术短板+政治投机”的组合拳,它利用印尼急需五代机、又怕得罪西方的心理,用“技术转让”和“中立立场”当诱饵,暂时骗过了市场。 但这种“拼凑式创新”注定难以为继,发动机、隐身技术、航电系统,哪个不是军工核心?靠买零件攒战机,能攒出战斗力吗? 中国军工早看透这一点,从直-10的教训到歼-35的从容,我们学会了“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学会了“不跟风、不投机,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土耳其的“坑”,我们不会再踩;中国的路,只会越走越稳。 毕竟军工出口拼的不是一时热闹,而是十年、二十年的硬实力,等“可汗”战机因发动机断供趴窝时,中国的歼-35,早已在全球天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