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印度人的秉性,中印边界很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即使有那一天,真就划定了边界,一旦中国有什么事情,印度还会蠢蠢欲动,还会在边界上挑事。 这种德性,从1962年那场仗就能看出来,那时候印度仗着背后有大国撑腰,把边境线当橡皮泥捏,今天占个山头明天修个哨所,以为抱上美苏大腿就能横着走。 结果呢?被咱们解放军揍得满地找牙,连尼赫鲁都得对着收音机向全国念检讨书,可你猜怎么着?印度人非但没长记性,反而把败仗编成励志故事,说什么我们虽败犹荣。 而且,当时打完仗印度国内那叫一个热闹,又是全民捐款买飞机,又是扩招十万山地师,按理说吃一堑长一智,可印度偏不,非要把前进政策当传家宝。 2017年洞朗对峙,他们派几百号人带着推土机跑到咱们地盘上搞基建,说是维护国家安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军夜里摸黑搞偷袭,结果被咱们边防战士用石头棍棒教做人,20条命搭进去才知道疼,最绝的是每次闹事被揍之后,印度媒体总能发明新词,什么战术性后撤、非对称优势,把败仗包装得跟胜利似的,连他们自己都信了。 有人可能会问,印度这么折腾,难道就不怕彻底惹怒中国?其实他们心里门儿清,中国讲究“以和为贵”,轻易不会动武,但这并不代表能容忍挑衅。 你看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咱们在边境部署歼-20战机,修高铁建机场,用实际行动告诉印度,你敢越线,我就能让你有来无回,更绝的是中国学者提出高志凯线,用恒河地理反制麦克马洪线,直接戳穿印度的殖民逻辑,这招叫以魔法打败魔法,你不是喜欢划地图吗?那咱们就按你的规则玩,看谁玩得过谁。 说到底,印度的边境挑衅,本质上是国内矛盾的转移,莫迪政府为了选票,把民族主义当兴奋剂,今天炒作中国威胁,明天煽动领土完整,老百姓的失业率、种姓矛盾全被抛到脑后。 可这种饮鸩止渴的法子,早晚得把自己呛着,2025年印度防长突然访华,说要永久解决边界问题,背后其实是经济崩盘、盟友反水、稀土断供的多重危机,这种时候的“善意”,跟狼外婆送糖果没啥区别,不是真心想和解,而是想缓口气再咬人。 对咱们来说,边界问题急不得,但也松不得,印度一天不放下殖民野心,一天不停止双标操作,谈判就永远是扯皮,咱们得学下棋的高手,一边跟你摆棋盘讲道理,一边在棋盘外修路架炮练内功,等哪天印度发现,挑衅中国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或许才会老老实实坐下来谈,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个或许可能比喜马拉雅山的雪融化还慢。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邻居要作死,咱拦不住,但至少能保证他作死前先掂量掂量后果,中国的领土一寸都不能少,印度要是真想找麻烦,那就准备好迎接新时代的边境教育课吧!毕竟,历史已经证明,咱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尤其是对那些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主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