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诺贝尔和平奖唯一一次,被五个常任理事国集体抵制,是2017年那届。   2017

诺贝尔和平奖唯一一次,被五个常任理事国集体抵制,是2017年那届。   2017年12月10日,在挪威奥斯陆的市政厅里,一场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悄然进行。   这个本该庄重隆重的场合,却因一种不同寻常的“空缺”显得格外冷清。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没有一个派出高级别代表到场,他们的位置空荡荡地摆在台下。   平时在国际事务上意见各异的五个大国,这一天却罕见地站在了同一边,用集体缺席表达不满。   这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第一次,五大国如此整齐地“拒绝出席”。   让这些大国共同沉默的,是一个名叫“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的非政府组织。他们呼吁全球彻底禁止并销毁核武器,并推动了一项被称为《禁止核武器条约》的联合国决议。   这一年,这项条约获得了通过,ICAN也因此赢得了和平奖。在颁奖典礼上,ICAN代表与一位日本老人——85岁的节子·瑟洛——站在了舞台中央。   她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曾亲历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她的讲述感人至深,却也未能打动那些缺席的国家。   核武器在国际政治中,仍是某种“底牌”。ICAN推动的这项条约,在很多无核国家看来是一种道义选择,但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来说,却是对国家安全政策的直接挑战。   他们担心,一旦失去核威慑力,国家地位和战略平衡都会受到威胁。因此,不仅五常没有一个国家签署,就连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实际拥核国也全数拒绝加入。   更加复杂的是,日本政府的态度。虽然它是遭受核攻击的唯一国家,本应与ICAN站在同一阵线,但出于对美国的依赖和现实政治的考量,日本选择回避,不仅没有签约,甚至在2018年拒绝了节子·瑟洛的会面请求。   节子·瑟洛不仅批评美国使用核武器,也在某些场合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提出过质疑。有媒体和网友指出,她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为日本过去的战争行为开脱。   这些争议也让人不得不思考,个体的苦难是否足以赋予其在所有政治话题上的道德制高点?   而这场风波,也让人重新审视诺贝尔和平奖的定位和影响力。本意是表彰和平努力的奖项,近年来却屡次卷入争议。   例如奥巴马在任时获奖,随即对阿富汗战争加码;埃塞俄比亚总理获奖后国内爆发冲突;甚至连特朗普和泽连斯基都曾被提名,引发外界对评选标准的质疑。   2017年那一晚,其实不仅仅是一场颁奖典礼,而像是一场静默的博弈。一边是舞台上的情感和理想,一边是政治现实的坚硬墙壁。   大国的缺席,不仅是对ICAN立场的回应,也是对这座奖项本身公信力的一次挑战。诺贝尔设立和平奖的初衷,是想鼓励减少战争、维护人类和平,但在今天,它所能影响的范围,似乎越来越小。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69
用户12xxx69 2
2025-08-07 18:24
没用核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就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