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许世友抵达山东,并向一名武林高手提出挑战。武林高手夸下海口,说:“我能挡住子弹!” 抗日战争的硝烟中,一场传奇的武艺较量在胶东大地上演。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许世友到山东担任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员,当他听说乳山有位能”挡住子弹”的前清大内高手时,这位出身少林的八路军将领决定亲自登门挑战。一颗小石子与子弹的较量,谁能想到会有如此戏剧性的结果? 许世友一生好武,他听说乳山有这么个奇人,怎能不去拜会呢?于是某一天,许世友就带着几个八路军小战士一起到了宫宝田的家。这位奇人就是宫宝田,清朝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1870年出生于现乳山市崖子镇青山村。 宫宝田的身世颇为传奇。十三岁时在北平米铺当学徒,结果被五王府的侍卫头头尹福相中了,送到”大内总管”兼八卦门宗师董海川的门下,做了再传弟子。在名师指导下,宫宝田年纪轻轻就精通七十二般绝技。在众多绝技里面,最神奇的,还是他的”八卦掌”。由于身手敏捷,轻功了得,江湖人称”宫猴子”。 1897年宫宝田被召入宫,任护卫首领,加封四品带刀侍卫,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近身侍卫。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华,宫由于护驾得力,获钦赐黄马褂。清朝灭亡后,1922年,受张作霖之邀担任奉军武术教练。在为张作霖效力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东北的事情。初见面时,张见其身材瘦小,貌不出众,疑其武功有诈。他窥透张之心思,愿与比试,遂退二十步外请张以枪击之。号称枪法百步灭香火的张作霖连射两枪,皆未击中。从此,宫宝田”能挡子弹”的名头在江湖上传开了。 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未随同行的宫宝田闻讯后甚是悲伤,后在张学良撤并西进时,他辞职二次返回故乡。回到山东后,宫宝田先后在海阳、牟平、烟台等地组织起数十个民间八卦拳社,广招门徒,精心教授,培育了大批八卦掌传人。 1941年9月的一天,许世友终于来到了青山村。可当他看到宫宝田时,心里却有一些小小的失望。原来许世友以为宫宝田既然是皇家的”大内总管”,那么他就应该生得一副铁塔般的身躯,目露精光、掌如蒲扇,四肢粗壮如铁筒,结果他看到的宫宝田身材瘦小,其貌不扬。当时宫宝田已经七十多岁,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乡下老人。 二人一阵寒暄之后,许世友没有忘记自己的来意,仍然提出想见识一下宫宝田的武功。宫宝田也不推辞,于是宫宝田就把许世友一行带到他家后面的果木林里面,给大家表演了一套刀法。 宫宝田的表演让在场的人大开眼界。表演的时候,宫宝田让一名八路军战士手上端一盆水朝他身上泼,看他的刀法能不能挡住全部的水珠。结果那一盆水全部被刀法反弹回来,一滴也没沾到宫宝田的衣服。更令人称奇的是,宫宝田表演完了刀法,还随势一脚踢到了旁边的树上。只听见”咔嚓”一声,碗口粗的松树就被踢断成为了两截。 武艺展示后,宫宝田拿出了自己的压箱底功夫。他让警卫员用木棍挑着帽子,在二十步外开枪射击。连开三枪,枪枪落空,宫宝田的身影甚至消失在了高粱地中。这就是传说中”能挡子弹”的绝技,实际上是通过超凡的轻功和反应速度来躲避子弹。 眼看着这场比武就要以许世友”完败”告终,谁知道剧情出现了转折。许世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对宫宝田说要试试自己的石子功夫。宫宝田也不示弱,重新摆好架势。许世友手臂一挥,石头破空而出,结果直接把宫宝田的帽子砸飞了。 宫宝田大吃一惊,赶紧上前和许世友握手,称赞许世友石子又快又准。原来,许世友看出了宫宝田躲子弹的秘密——主要是警卫员开枪太慢,给了充足的反应时间。而石头的速度更快,出手更突然,宫宝田反应不及。 这场比武之后,两位武者惺惺相惜。许世友还请宫老先生到胶东军区开个训练班,宫宝田满口答应。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宫宝田不仅传授武艺,更重要的是向八路军战士们灌输爱国思想和武德。宫宝田收徒极重人品,授拳时注意武德熏陶,灌输爱国思想。 1943年6月27日,宫宝田在青山村病逝,终年72岁。这位传奇的武学宗师虽然走了,但他的故事至今还在胶东大地上流传。许世友后来也成为了开国上将,多次回忆起这段往事。 这场发生在1941年的武艺较量,不仅是两代武者的传承,更见证了那个特殊年代里武术家们的家国情怀。宫宝田的”我能挡住子弹”并非狂言,而是真实功夫的体现;许世友的一颗石子则展现了少林武功的精髓。两位武者虽然出身不同,但对武术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一场石子与子弹的较量,折射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和武者的风骨担当。你觉得这个传奇故事中,哪个细节最让人印象深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那个年代武林高手们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