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8年,唐朝名将王孝杰被吐蕃活捉,准备杀掉祭旗。可就在临刑前,前来观礼的赞普赤都松赞看到王孝杰的长相后,竟然潸然泪下,痛哭不已,直呼道:"你长得好像我死去的父亲啊!"
那年,吐蕃和大唐在青海一带打得不可开交,唐将王孝杰跟着主帅李敬玄打仗,没想到李敬玄胆小怕死,躲在后面不动弹。
王孝杰带着人冲在前面,结果让吐蕃兵围住了,一场血战下来,他手下兄弟大多战死,他自己也让活捉了。
吐蕃人准备杀他祭旗,仪式上连赞普赤都松赞都来了,这赞普一看王孝杰的脸,眼泪哗哗地往下掉,他直喊:"你怎么长得跟我死去的爹一模一样!"
王孝杰本来闭着眼等死,这一听人都傻了,自己明明是大唐长大的普通人,跟几千里外的吐蕃人哪有什么关系?
他还没想明白呢,赤都松赞就下命令:不杀了,赶紧放人,好吃好喝送回大唐去。
回大唐的路上,他心里七上八下的,这次没死成可真是老天开眼,谁能想到靠张脸就捡回条命。
回了大唐,朝廷那边没一点猜忌,反倒重用他,让他当了大官,这机会王孝杰紧紧抓住,天天琢磨兵法操练军队,非得报上次被俘的仇。
唐朝和吐蕃矛盾越来越深,没过几年,吐蕃占了安西四镇,武则天打算派兵夺回来,她挑将领时犯愁了,别人要么经验少,要么不懂吐蕃地形。
有大臣说:"王孝杰行啊,他有能耐,还去过吐蕃,熟门熟路。”后来他被封其大总管,命其与阿史那忠节奔赴西域。彼时吐蕃内乱,赞普与大臣争权,连党项人亦降唐。趁此良机,唐朝一举夺回安西四镇。
那时候吐蕃内部乱成一锅粥,赞普和大臣争权夺利,连归顺吐蕃的党项人都投降唐朝了,王孝杰打仗真厉害,趁着吐蕃内乱,一举拿回了安西四镇。
武则天为了稳住地盘,一口气派了两万多官兵常年驻扎那里,再也不用扶别人当傀儡了,直到后来安史之乱爆发,这块地才丢。
他功劳立下了,武则天提拔他为左卫大将军,吐蕃那边安定下来后就不服气,勾结西突厥的绥子可汗出兵抢安西四镇。
武则天又派他出马,两军在冷泉干了一仗,突厥和吐蕃人多势众,可王孝杰带的是大唐精锐,指挥又神,硬是把敌人打崩了。
吐蕃大将论勃赞刃当场战死,绥子可汗被抓了俘虏,吐蕃再不敢往东扩张,西域总算消停了几年。
好日子没过多久,东北契丹的李尽忠、孙万荣造反,武则天一开始大意,派个姓曹的将领带兵去收拾,结果唐军中了埋伏,掉进黄獐谷里全军覆没,连冀州、瀛洲都丢了。
河北震动,武则天急了眼,赶紧调王孝杰去救火,封他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领着十多万大军出征。
两军碰头时,契丹人占了高地,唐军兵力施展不开,王孝杰只好亲率前锋精锐往上冲,眼看要冲出去,契丹兵涌上来把前锋和主力切成两截。
他指挥兄弟结成方阵死撑,想等援军,哪知道后军总管苏宏晖怕契丹兵凶悍,吓得掉头就跑。
阵形一乱,援军又没影,王孝杰被围在悬崖边,他人越打越少,身上全是血,想着之前被俘过一次,他再不愿受那个屈辱,一狠心跳了崖。
武则天听他战死,愣了半天没说出话,第二天就下旨追封他为夏官尚书,耿国公,还提拔他儿子当官。
后头一百多年,唐德宗时颜真卿提议设庙祭奠古名将,王孝杰排上号,年年有后人香火。
人生啊,就是这样,起起落落靠的是命,临了大灾大难能翻身;可真有本事、忠心耿耿的人,不管啥结局都叫人惦记。
就像王孝杰,一张脸得了活命机会,可没这点真心为国拼杀,哪配被后人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