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董事长突然口出狂言!如果中国大陆强攻台湾,那么你们将会得到的将是一个“经济死岛”!这是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日前给出的答案! 台积电作为半导体大厂,刘德音的角色不光是管生产,还得面对地缘政治压力。2022年夏天,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海话题热炒,那时刘德音接受CNN主持人扎卡利亚专访,直言如果大陆军事行动针对台湾,会导致各方损失惨重,没人受益。 台积电作为全球半导体代工龙头,占据全球晶圆代工市场35.3%的份额,其生产的先进制程芯片供应着英伟达、苹果等科技巨头。2025年第二季度,台积电利润激增60.7%,市值超过1.2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这样的地位让台积电成为中美博弈的焦点。美国为了确保供应链安全,要求台积电赴美建厂,特朗普政府甚至威胁对不在美设厂的企业征收100%关税。而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已超过650亿美元,但其前董事长刘德音警告,先进制程移美可能导致数百亿美元损失。 刘德音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后,台海局势升温,他就曾强调台湾半导体产业依赖全球供应链,一旦动武,工厂将无法运作。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2018年,台积电因员工操作失误遭遇病毒攻击,导致多条生产线停摆,直接经济损失2.5亿美元,三季度营收下降3%。这一事件暴露了半导体工厂的脆弱性——任何环节的中断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从技术层面看,台积电的生产流程极其复杂。一片芯片从设计到成品,需要经过光刻、蚀刻、掺杂等数百道工序,涉及全球数千家供应商。以光刻机为例,台积电依赖荷兰ASML的EUV设备,而ASML的零部件又来自德国、美国等地。 一旦供应链断裂,即便工厂未受直接破坏,也可能因缺少关键部件而停产。此外,台积电的先进制程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资源,短期内难以复制。 国际社会对刘德音的言论反应不一。美国一方面施压台积电赴美设厂,另一方面又担忧中国大陆获得先进制程技术。彭博社曾报道,美国军方在兵推中甚至考虑炸毁台积电工厂,以防止其落入大陆手中。这种矛盾心理反映出美国在维护自身利益与遏制中国发展之间的挣扎。 欧盟则担心台海冲突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进而冲击其科技产业。而台湾岛内,民进党当局试图将台积电作为“硅盾”,宣称其重要性可保台湾安全,但刘德音本人却否认这一说法,称大陆不会因半导体而改变对台政策。 中国大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国台办多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干涉。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大校指出,解放军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会坐视不管,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经济层面,中国大陆正通过“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推动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2025年,中国大陆在成熟制程芯片市场的份额已提升至40%,对台积电极具竞争力。 刘德音的言论本质上是企业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自保策略。台积电作为跨国企业,既要应对美国的压力,又要维护在大陆的市场利益。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虽已投产,但成本高昂且面临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与此同时,台积电在大陆的南京、上海工厂仍在运营,为华为等企业提供代工服务。这种“两边下注”的策略,反映出半导体产业在中美博弈中的艰难处境。 从历史经验看,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乌克兰危机中,乌克兰的半导体产业几乎被摧毁,重建需数千亿美元。如果台海爆发冲突,台积电的损失将远超经济范畴,可能引发全球科技产业链的崩溃。 然而,中国大陆在推进统一进程中,始终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积极推动两岸经济融合。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正是为了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共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刘德音的言论也引发了岛内民众的反思。台湾《联合报》评论称,民进党当局将台积电绑上政治战车,不仅损害企业利益,也将台湾推向危险境地。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李彦秀指出,刘德音的话戳破了民进党的谎言,维系两岸和平才是企业与民众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台湾有识之士认识到,“台独”只会带来灾难,只有融入大陆发展大局,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割裂供应链的行为都将付出高昂代价。台积电的案例表明,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开放的国际合作。中国大陆始终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但也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