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蒋介石叫来了中统的徐恩曾,语气不善地对他说:“你的妻子放高利贷,逼出了人命,还走私贩私,你有没有参与?”
那年的重庆山城雾气弥漫,蒋介石官邸的灯光在夜色中格外刺眼,中统头子徐恩曾站在办公室中央,军装笔挺却掩不住额角的冷汗。
老蒋手里的茶杯重重磕在红木桌上,茶水溅湿了那份举报信 ,"你老婆放高利贷逼出人命,走私贩私无法无天,你徐可均是不是也分了一杯羹?"
这个被戳着脊梁骨质问的国民党特务头子,此刻正经历着人生最尴尬的修罗场。
他三个老婆惹出的祸事,终究烧到了自己身上,原配张氏在浙江老家替他尽孝,二太太王素卿在重庆兴风作浪,三房费侠还在南京公馆里摆弄进口香水。
这三个女人像三颗定时炸弹,终于在这个夏天接连引爆。
王素卿这个辽宁美人原是别人的妻子,当年徐恩曾在北平火车站惊鸿一瞥,硬是动用特务手段拆散人家婚姻。
得手后才发现,这个东北女人捞钱手段很是狠辣,她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开的地下钱庄,利滚利逼得小商人跳嘉陵江。
走私的西洋货堆满仓库,连军统戴笠的人都敢打点,最要命的是,这女人打着"徐太太"旗号,把中统的汽车都调来运走私货。
老蒋的案头早堆满了举报材料,孔祥熙的财政部早就盯上这条肥鱼,宋子文的盐务稽查在王素卿的货船上查获过鸦片。
但真正让蒋介石拍桌子的,是那封沾着人血的诉状,有个四川棉纱商被利滚利逼得全家服毒,遗书上写着"徐局长夫人索命"七个大字。
徐恩曾的辩解苍白得像张草纸,他说自己忙于"党国大业",根本不知后院起火。
可重庆官场谁不知道,王素卿的走私网靠着中统的特别通行证畅通无阻,她放贷的本钱里分明有特务机关的特别经费,这个管着全国党务调查的局长,连自己枕边人都调查不明白。
原配张氏的遭遇更让人唏嘘,这个传统闺秀在吴兴老家伺候公婆十几年,收到的却是丈夫一纸离婚协议。
徐恩曾为娶女大学生费侠,竟派特务监视发妻,生怕她来南京闹事。
倒是王素卿看得透彻,有次醉酒对闺蜜说:"我们这些姨太太,不过是男人权柄上的装饰品。"
这场风波最终以徐恩曾丢官罢职收场,但仔细想想,在国民党腐败成风的年代,王素卿不过是把官太太的潜规则玩到了极致。
她的高利贷本钱来自丈夫贪污的公款,走私网络依托特务系统的特权。
就像当时《大公报》的社评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官邸里的反腐训话,不如先查查自家金库。"
如今翻看当年档案,王素卿案卷里夹着美国战略情报局的调查报告,记载着国民党高官家属在纽约的房产。
那些发黄的纸页提醒我们,当权力失去监督,枕边人或许就会变成贪腐的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