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泰安县涝坡村长老杨提着两瓶70度的白酒来到鬼子的茅茨据点,对站岗的鬼子说:“我找太君有要事相告。”鬼子一看是熟人,便一摆手让他进去了。老杨高兴地冲进去对鬼子小队长说了一番话,鬼子立马气势汹汹地集合了队伍。 杨老汉是涝坡村的老村长,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人老实巴交,可心思却活络。为啥这么说呢?村里不少青壮年都上了前线,家里就剩些老的老,小的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日本鬼子在村里安了据点,隔三差五就要抓丁,要粮,搞得人心惶惶。杨老汉看着难受啊,总要想点法子给大伙儿解解围。 这天,杨老汉揣着两瓶宝贝进了据点。那酒是他费了好大劲,托人从敌后买来的,整整两瓶,都是上好的60多度的烧酒,放在他那破旧的布袋里,沉甸甸的。他心里盘算着,这酒可是硬通货,能不能用这玩意儿跟鬼子周旋一下呢? 到了据点门口,站岗的鬼子是个年轻的小兵,认识杨老汉,以前在村里赶集的时候见过。小兵斜眼瞅着杨老汉手里的布袋,鼻子哼了一声,估计也觉得杨老汉就是个穷老头,想来想去没别的。杨老汉赶紧堆起笑脸,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说:“小兄弟,我找太君,有要事相告。”他特意加重了“太君”俩字,又指了指手里的酒,“这是点心意,不成敬意。” 那小兵掂量了一下手里的酒瓶,眼睛立马亮了,又看看杨老汉那副谄媚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一摆手:“进来吧,太君有旨,随便进。”看他那副样子,好像杨老汉是来述职汇报工作的重要人物。 杨老汉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赶紧跟着小兵进了据点。屋里闷闷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消毒水和汗味。一个胖胖的中年鬼子正趴在桌子上打盹儿,旁边站着那个年轻的小队长,估计就是这据点的负责人了。 杨老汉不敢大声说话,走到小队长面前,躬身行了个礼,把酒瓶往桌子上一放,颤巍巍地说:“太君,小的有要事禀报。”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小队长的表情。 小队长被吵醒了,不耐烦地一拍桌子:“啥事?赶紧说!别耽误老子办事!”他拿起酒瓶,掂量了一下,脸上露出了笑容,语气也缓和了不少:“哦,老杨啊,是你啊。有啥事你说,别绕弯子。”看他这态度,显然是喜欢这酒的。 杨老汉这才松了口气,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太君,小的听说,咱们皇军最近在……在村西头挖地道,是不是啊?”他故意放慢了语速,观察着小队长的反应。 小队长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你老杨消息灵通啊!没错,我们在村西头挖地道,准备……” “嘘!”杨老汉赶紧打断他,“太君,这事儿可不能张扬啊!小声点!” 小队长一愣,随即明白了杨老汉的意思,他眯起眼睛,看着杨老汉:“你小子想说什么?” 杨老汉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但语气却很严肃:“太君,这地道挖得不好,会惊动老百姓的。再说了,万一地道漏水了,或者塌方了,那不是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吗?还有,万一让……让咱们自己人知道了,会不会……” 他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小队长听着,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阴沉。他沉默了片刻,突然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声音严厉地喝道:“都给我出来!” “是!”几个鬼子应声而出,立刻站成一排,挺直了腰板。 小队长指着杨老汉,气冲冲地说:“老杨,你给我说清楚!你是不是泄露了军事机密?!”他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显然是又气又急。 杨老汉赶紧摆手,一脸委屈地说:“太君,小的冤枉啊!小的哪敢泄露军事机密啊!我只是……我是提醒太君,这地道挖得不太合适,容易出事。” 小队长冷哼一声,指着地道入口的方向:“哼,你少给我装傻!老子早就发现不对劲了,那几个老百姓被我们抓去干活,就是问不出什么,肯定是从你们村子里走漏了风声!今天,老子非得查个水落石出!” 说着,他一挥手,命令道:“把村西头所有的人家都给我搜!一个都不能放过!” “是!”几个鬼子应声而去,立刻行动起来。 杨老汉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叫苦。他本来只想用酒跟鬼子周旋一下,没想事情会闹这么大。但他转念一想,也好,总比让鬼子挖地道,万一挖出什么来,或者伤了老百姓要好。他赶紧上前一步,对小队长说:“太君,太君,这……这会不会……”他想说会不会冤枉了好人,但小队长已经不再理他了。 看着鬼子们翻箱倒柜地搜查,杨老汉心里七上八下的。他知道,这下子涝坡村可要遭殃了。但他又觉得,自己虽然没直接说地道的事,可那酒瓶里装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估计也是起了点作用。不然,小队长至于这么生气吗?他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出处:根据民间抗日故事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