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铁原狙击战爆发后,志愿军63军566团团长朱彪得知美军在他们后方空降了两个连的特种兵,当即果断地安排一个连的兵力去消灭这股美军特种兵。 1951年,美军换上了李奇微当家,这老兄是个狠角色,专打咱们的软肋——后勤补给线。整个第五次战役后期,我军打得非常疲惫,弹药、粮食都快见底了。李奇微就瞅准这个机会,发动“霹雳行动”,想把咱们一口吃掉。整个志愿军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就在这节骨眼上,63军临危受命,死守铁原。军长傅崇碧立下军令状:“就算全军打光,也要守住15天!”,它就是63军189师566团。 当时,566团已经在问礼里北山跟敌人死磕了一个月,一个连打到最后剩下不到五十号人,可以说是精疲力竭。可就在这种时候,一个更要命的消息传来:美军在他们屁股后面,空降了两个连的特种兵! 这要是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团长朱彪一听,眼睛都红了,但他没慌。这位老团长当即下令:“给我派一个连,去把这股敌人给‘收’了!记着,抓几个活的回来!” 这命令,实在是让人有点不可思议。自己都快顶不住了,还要分兵去掏敌人的心窝子?但这就是咱们志愿军的胆气。 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是3连代理连长,唐满洋。 这唐满洋,可不是一般人。1929年出生,20出头的小伙子,但打起仗来,就是一头猛虎。解放战争时期,跟阎锡山、马家军都拼过刺刀,枪法准,脑子活,是团长朱彪藏在身边的“王牌”。只有碰到最硬的骨头,朱彪才会把他派出去。 唐满洋领命后,正准备动手,侦察兵又带来个坏消息:敌人不止空降兵,又来了两个连的美韩联军,总共三个连,在附近三个小山头构筑了工事。一个连对三个连,兵力劣势太大了。 更要命的是,咱们的战士已经饿了两三天肚子了。后勤线被切断,粮食根本运不上来,大家全凭一股意志力在撑着。 唐满洋的选择是:打!而且要打得他们永生难忘! 他决定,夜袭。 咱们志愿军是夜战和近战的祖宗,美国大兵人高马大,可一到晚上,一拼刺刀,他们就抓瞎。唐满洋的计划很清晰,让2连和7连负责迂回掩护,他亲率3连,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唐满洋带着战士们,手脚并用,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其中一个山头。美军自以为工事做得好,压根没想到志愿军敢摸上来。借着月光,战士们甚至能看清美军帐篷的轮廓和睡袋里的人影。 就在这时,唐满洋发现一个细节:一个帐篷附近的美军士兵,手腕上戴着一块闪着绿光的手表。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这可是国军军官的标配。唐满洋心想,擒贼先擒王,打掉敌人的指挥官,这仗就好打一半!他抬手就是一枪。 枪声一响,就是总攻的信号。虽然事后才知道,这种夜光手表在美军里很普遍,普通士兵也戴,但巧的是,唐满洋这一枪,还真就撂倒了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沉睡的美军被枪声惊醒,乱作一团。可咱们的战士已经冲到了跟前,刺刀见红,手榴弹开花。美军的火力优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根本发挥不出来,很多人甚至还在睡袋里就被解决了。 剩下的美军彻底被打懵了,面对神兵天降、杀气腾腾的志愿军,他们心理防线一崩溃,直接举手投降了。 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一个饥肠辘轆的连,端掉了美军一个据点,击毙十多人,还俘虏了几十个!这在当时简直是奇迹。消息上报后,上级都惊动了,专门派人下来核实战果,准备大大嘉奖。 然而,调查人员到了现场,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俘虏,全都死了。 这就严重了。我军有优待俘虏的政策,这是铁的纪律。唐满洋的解释是,在后续的战斗中,俘虏不幸全部战死。这个说法,显然不能让上级满意。 最终,唐满洋立下如此奇功,却只得了一个三等功,还被团长朱彪狠狠骂了一顿。 这件事的真相,直到很多年后,唐满洋才说出口。 原来,战斗结束后,咱们的战士们因为几天没吃饭,体力已经透支到了极限。偌大的阵地上,只有十几个战士还能勉强端着枪,看守着几十名俘虏。 这些美军俘虏,个个牛高马大,只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才投降。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一名志愿军战士不小心碰响了美军的照明弹,整个山头瞬间亮如白昼。 光明,有时候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致命的危险。 借着照明弹的光,美军俘虏们看清了志愿军的虚实——他们的人数,和他们脸上掩盖不住的疲惫与虚弱。 一个离得近的美军士兵,眼神变了,身体开始有异动。 那一刻,唐满洋的脑子快得像闪电。他知道,一旦这群俘虏暴动,他手下这十几个饿得快站不稳的兄弟,一个都活不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果断下令:“开火!” 枪声再次响起,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生存。 这是一个无法用和平时期的道德去审判的决定。 在那个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唐满洋保护了自己的战士。后来证实,这批美军确实是王牌特种部队,战斗力极强。如果不是唐满洋当机立断,战局很可能会被瞬间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