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抗战中,陈再道率部进攻日军炮楼受阻,他下令开炮,不料炮手过于紧张,第一炮就打偏,

抗战中,陈再道率部进攻日军炮楼受阻,他下令开炮,不料炮手过于紧张,第一炮就打偏,二次装弹时手又发抖,陈再道一下子没了底,炮弹只剩下五发了 1940年8月,冀南大地战火纷飞,八路军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正指挥部队攻打王高路沿线的日军据点。当马固据点久攻不下时,陈再道决定动用那门珍贵的缴获野战炮。谁知炮手过度紧张,第一炮就打偏了,第二次装弹时手还在发抖。此时陈再道心里也没了底,因为炮弹只剩下五发了! 1940年8月,陈再道任冀南军区司令员,率冀南部队10个团参加百团大战,对平汉路、德石路进行破袭战。当时的冀南根据地被王高路这条重要交通线切割得支离破碎,日军在这条70公里长的公路上修建了十多个据点,就像钉子一样插在根据地心脏部位,严重威胁着抗日根据地的安全。 陈再道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据点标记,决心要拔掉这些钉子。他和老搭档宋任穷商议后,决定采用分段攻击的战术,让新7旅作为主攻部队。8月30日晚上10点,易品良带着新7旅的战士们开始行动,各部队沿着公路一字排开,几乎同时向各个据点发起进攻。 激战进行了一夜,大部分外围据点都被拿下,但马固据点的情况却让人头疼。进攻的第20团在团长徐绍恩指挥下,清除了外围工事,但敌人龟缩在三层高的坚固炮楼里顽抗。这座炮楼墙体厚实,射击孔密布,八路军的轻武器根本打不透。徐绍恩让部队停止攻击,派人上前喊话劝降,但炮楼里的敌人置若罔闻,反而更加嚣张地开火。 易品良得知情况后赶到陈再道的指挥所汇报,陈再道沉思片刻说道:“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是不知道玩不玩得准!”原来,部队有一门在东高战斗中缴获的日军野战炮,威力相当大。这门炮因为太重不便携带,当时被拆解藏在玉米地里。日军曾出动三百多人寻找一个多月都没找到。 这次攻坚战,陈再道考虑可能用得上,提前让人重新组装好放在玉米地中备用。但问题是部队中没人真正会操作这种大口径野战炮,而且炮弹只有6发,每一发都珍贵无比。 没有别的办法了,陈再道下令把大炮推出来对准马固据点。炮手是个名叫王大牛的年轻战士,之前只打过迫击炮,看到这门威武的野战炮,明显有些紧张,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陈再道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大牛,别紧张,瞄准了再打。” 王大牛点点头,小心翼翼地调整炮口角度,反复测算距离。由于从未操作过这种大口径火炮,他的手有些颤抖。装填完毕后,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动火绳。随着一声巨响,炮弹呼啸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然而这一炮打偏了,炮弹从据点旁边削过,在后面的玉米地里爆炸,掀起一片泥土。据点里的敌人看到这一幕,更加嚣张地开火,还有人探出头来大声叫嚣。王大牛见状更加紧张,装填第二发炮弹时双手明显发抖。 陈再道看在眼里,虽然心中着急——炮弹只剩下五发了,但表面上却相当淡定。他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让炮手感受到压力,于是轻松地说道:“不要急嘛,一炮不行就多打两炮,反正我们炮弹多着。”这话说得轻松,实际上他比谁都清楚弹药的珍贵。 王大牛根据第一发的弹着点重新调整角度,这次他更加仔细地瞄准,确保万无一失。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再次拉动火绳。这一发炮弹准确命中目标,正好在炮楼上炸开一个大口子,砖石四溅,烟尘弥漫。炮楼内的敌人顿时乱作一团,枪声也停止了。徐绍恩不失时机地带队冲锋,据点中的伪军副团长很快举着白旗出来投降。 陈再道受到这次炮击效果的启发,巧妙地利用了心理战术。他让人找来四匹骡马,将野战炮架在车上,同时押着刚投降的伪军副团长沿着王高路前进。每到一个据点,就让这个副团长上前喊话:“我们马固据点已经被八路军的大炮轰平了!现在这门大炮就对着你们,识时务的都出来投降吧!” 据点内的伪军探头往外看,果然看到一门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他们,想起刚才传来的巨大爆炸声,这些伪军再也不敢抵抗,纷纷举起白旗投降。连续三天的王高路破袭战,八路军攻克据点16个,歼敌500余人,俘虏450余人,缴获枪支弹药无数。 这一仗不仅打通了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人民军队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强敌。陈再道用仅仅两发炮弹就解决了整个战役的关键问题,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指挥员的军事才能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陇海路战役等重大战役。在淮海战役中,陈再道率二纵参加堵截合围黄维兵团、阻击李延年兵团。陈毅盛赞他为”再道之勇”。 从一个大别山的贫苦孤儿成长为开国上将,陈再道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55年,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93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那门在王高路破袭战中立下奇功的野战炮,也成为了人民军队智勇双全、敢打必胜精神的象征。 这个看似惊险的故事其实反映了抗战时期八路军弹药匮乏的真实困境,也展现了陈再道这样的指挥员在困难面前的机智与冷静。你觉得在那个年代,像陈再道这样的将领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