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团长常仲连带队夜袭,不料被敌哨兵发现,他急中生智,假扮敌长官。双方交谈一阵,常仲连正脱身要走,对方却疑惑:“你口音不对!是八路!”话音未落,一声枪响,常仲连倒地! 1943年8月,华北战场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谍战大戏。八路军团长常仲连在夜袭袁庄时意外暴露,生死关头他冒充伪军长官与敌人周旋,眼看就要脱身,谁知一句话暴露了身份。这位机智过人的”福将”能否化险为夷? 常仲连,1914年4月生,原名光金,孟县(今孟州市)化工镇南开仪村人。他出身贫寒、命运坎坷,4岁丧父,9岁丧母,13岁时离乡出走,到山西省太原市某工厂当童工,饱尝人间疾苦。1935年秋,他和几位工友不堪忍受资本家的压榨,听说山西境内有红军,便相约逃了出来,经过几个月的奔波,终于在洪洞县万安镇找到红军部队,编入红一军团第1师1团2连3班,开始了戎马生涯。 这个从苦难中走出的河南小伙,在红军队伍里迅速成长。1936年2月,常仲连勇敢机智,不怕牺牲,参加红军后,当月加入共青团,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副班长。他被选送到红一军团随营学校培训,学习军事理论和文化知识,后任分队长、指导员、营长、团长、师长,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军英勇战斗,屡屡受到表彰。 抗战爆发后,常仲连跟随部队转战华北敌后。常仲连不但善于打硬仗,更善于智取巧攻。他曾经用火攻战术成功拔掉清丰县楼集据点,这个被日军吹嘘为”非炮莫攻”的新式据点在他的妙计下化为灰烬。该战法是常仲连常用的战法,不预先设伏,而是从远处待机长途奔袭,在预期伏击地歼敌。这就要求非常熟悉敌情与地形,而且战斗部署要精确无误,方能取胜。 1943年7月,冀鲁豫根据地形势严峻。伪军两千余人突入八路军控制区,占据了袁庄和大范庄两个要点,严重威胁根据地安全。司令赵承金决定发动攻势,将袁庄作为主攻目标。1943年,常仲连任南进支队第16团团长,担负起攻击袁庄南门的重任。 8月12日夜晚,各部队按计划展开行动。常仲连身先士卒,亲自带领4连突击排执行最危险的攻城任务。他们悄无声息地渡过护城河,架起云梯攀上城墙。在著名的滑县袁庄攻坚战斗中,常仲连身先士卒,利用黑夜率领突击队突破敌人阵地,登上敌城墙。 见4连已经就位,常仲连准备去察看右侧5连的情况。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围墙上的伪军哨兵发现了他的身影,立即警觉地询问来者何人。千钧一发之际,常仲连冷静应对,假装伪军长官的身份,声称自己是司令部派来检查防务的。 由于敌我犬牙交错,常仲连只身闯入敌阵,黑夜里听出敌人并未发现他的身份,将计就计,冒充敌指挥官,成功指挥敌人就范。他一连串地询问防线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哨兵信以为真,详细回答着各种问题。这种临危不乱的机智表现,展现了一名优秀指挥员的过硬素质。 然而危险并未完全消除。常仲连敏锐地察觉到不远处有伪军正注意着这边,再拖延下去必然暴露。他当机立断,告诉哨兵要守好阵地,自己去检查别处,然后故作镇定地继续前进。 就在这时,5连的战士们刚好攀上城墙,轻微的动静传入伪军耳中。经过短暂的沉默,哨兵开始起疑。黑暗中的一切都在起变化,伪军终于后知后觉地发现了问题所在。 一句致命的话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哨兵突然醒悟过来,大声喊道刚才那人口音不对,是八路军!当敌人发现上当时,便向他开火。常仲连身负重伤,被抬下战场。枪声划破夜空,战斗全面打响。 虽然常仲连中弹倒地,但16团的攻击并未停止。战士们迅速发起冲锋,与21团汇合后经过激烈巷战,此次战斗歼敌2000余名。袁庄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代价也是沉重的。 战后,常仲连在战地医院接受紧急救治。子弹击中腹部但未伤及要害,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位顽强的战士奇迹般地康复了。从此,他以胆智过人闻名全支队。由于他在战斗中随机应变,胆大心细,每次都能转危为安,且能险中取胜,所以领导和同志们送他雅号”福将”。 袁庄一战成为常仲连军旅生涯中的经典案例。这次惊险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机智,也体现了八路军指战员在敌后作战中面临的复杂环境和巨大风险。一个细节的疏忽,一句话的口音差异,都可能决定生死存亡。 抗战胜利后,常仲连继续在人民军队中服役。新中国成立后,他转入空军系统,先后担任空军第13师师长、防空军第3师师长、沈阳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之一。 从袁庄城墙上的惊险一幕,到后来成为共和国少将,常仲连的传奇人生诠释了什么叫临危不惧、机智勇敢。那句”你口音不对”至今听来仍让人心惊肉跳,你觉得在那种情况下还有什么脱身之策吗?欢迎留言讨论这位”福将”的智勇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