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针见血!高志凯教授又发表了高论,他说,不用把美国取消制裁当筹码,恰恰相反,以后

一针见血!高志凯教授又发表了高论,他说,不用把美国取消制裁当筹码,恰恰相反,以后让不让你进入中国市场,决定权在中国。 高志凯教授这话,算是真正说到点子上了。中美贸易博弈走到今天,中国手里的“市场准入”这张牌,早就不是当年任人拿捏的小筹码,而是实实在在能左右战局的王炸。 就拿大疆来说,美国喊着“国家安全”搞了好几年制裁,又是限制采购又是禁售,结果呢?北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5%的份额还是大疆的。美国嘴上说要换替代品,实际操作中却绕不开——同类产品要么价格贵出三成,要么续航、画质差一大截。 再看美国那些巨头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早就刻进了产业链里。波音公司这几年财报里写得明白,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订单的30%,中国稍微调整宽体机采购计划,西雅图的生产线就直接停了三条,上千工人临时休假; 英伟达更直接,中国市场占了它数据中心芯片业务45%的收入,美国刚出台芯片出口限制,它就连夜推出“特供版”芯片,性能调整到刚好符合限制标准,就为了能继续往中国卖; 还有美国军工领域,看着挺强硬,但其导弹制导系统、隐形战机涂层里的稀土材料,80%的加工环节依赖中国企业。这些实打实的依赖,决定了中国现在有底气说“切哪里、切多深,我们说了算”。 这种主动权的翻转,不是凭空来的,是中国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布局一点点磨出来的。以前美国抡起制裁大棒,咱们常得琢磨怎么应对,现在不一样了,手里攥着“技术自主+市场规模”的组合拳,腰杆自然硬。 更关键的是,现在中国开始重塑市场规则了。外资想进来分蛋糕,就得按中国的规矩办。特斯拉上海工厂落地时,咱们明确要求本地化率必须超95%,这几年下来,其供应链里中企占比从30%涨到了70%,不仅带动了本土零部件企业成长,还让特斯拉成了“中国造”的受益者。 苹果也是如此,这几年供应链里中国企业的份额从20%提到了45%,连芯片封装测试都交给了长电科技这些本土企业,想在中国市场挣钱,就得把产业链的甜头分给中国企业。这种规则重塑,就是在告诉全世界:中国市场大门敞开,但得按我们的章法来,没有谁能例外。 说到底,中国的底气来自三个硬支撑。超大规模市场形成的虹吸效应,14亿人的消费需求和持续升级的产业需求,全球企业都想分一杯羹,不来就意味着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 全产业链的抗压能力,从袜子、玩具到高铁、核电,几乎所有工业品类都能自己造,别人想断供,我们能快速补位。科技自主的战略定力,别人越卡脖子,咱们越下功夫攻关,5G、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突破,就是这么逼出来的。 这三者凑在一起,就形成了“你卡我技术,我就限你市场”的主动格局,美国的制裁清单看着越来越长,但实际威力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