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稀土出口

稀土板块回调,稀有金属ETF(562800)获资金逢低布局,最新单日“吸金”2.31亿元

稀土板块回调,稀有金属ETF(562800)获资金逢低布局,最新单日“吸金”2.31亿元

海关数据显示,8月中国稀土出口量环比下降3.4%,但出口金额环比增长51%,呈现“量减价增”态势。银河证券表示,稀土供应端短期仍呈偏紧格局:上游原矿分离企业整体维持稳定开工节奏,生产运行态势平稳;但部分企业受限于原料...
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如果你想与中国开战,那你就别指

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如果你想与中国开战,那你就别指

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如果你想与中国开战,那你就别指望美国军队能用含有稀有金属的物资来进行补给了。就拿稀土来说,中国一家就供应了全球90%的量,而美国军队70%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更要命的是,美军78%的装备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材料。可以具体看看,一架F-35战斗机,那可是美国最先进的隐形战机,造一架就得用408公斤稀土,里面光是钐、镝、钇这些专门的品种就有7种。这些稀土用在发动机里能扛住高温,用在雷达里能让探测距离更远,用在隐形涂层上才能让飞机不被雷达发现。要是没了这些材料,这架价值上亿的战机可能连起飞都困难,更别说打仗了。再说说军舰,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需要2.3吨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潜艇更是要用4.2吨,这些稀土都用在导弹制导、雷达和声纳系统上。没有它们,导弹就像没了眼睛的炮弹,雷达屏幕上可能连自家军舰都分不清。美军现在现役和正在研发的153种主战装备里,87%的供应链都要经过中国的稀土加工环节,从M1坦克到战斧导弹,再到捕食者无人机,全都躲不开这个环节。这还只是稀土一种,其他稀有金属美国同样离不开中国。比如制造弹药和装甲用的钨,中国产量占全球80%以上;手机和雷达里用的铟,中国占了全球55%—60%的产量;还有制造半导体和太阳能板的碲,中国供应了全球50%—60%。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国,更是掌握了最核心的加工技术。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矿,比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他们挖出来的原矿还得运到中国加工,提纯后再高价买回去。这种依赖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看看实际案例就知道了。中国一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军工企业就慌了神。雷神公司为了保住导弹生产线,不得不花三倍的价钱去买走私的稀土。有一种叫钐的金属,因为是战斗机引擎的核心材料,价格直接飙到了正常价的60倍。还有家生产无人机的小厂,因为中国供应商断供,订单积压了两个月都找不到替代货源。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0年的时候,中国因为钓鱼岛问题暂停对日出口稀土,日本相关产业立马就乱了套,稀土价格一下子涨了10到25倍,那些造电子产品和汽车的企业急得团团转。现在美国面临的情况比当时的日本更严重,因为美军对稀有金属的需求量更大,依赖性更强。有人可能会说,美国不会自己建工厂生产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美国开一个新矿,从发现到真正能生产,平均要花29年时间,光环境评估就得7到10年,比盖座核电站还慢。就算他们现在急着建加工厂,比如美国国防部给一家本土企业贷款1.5亿美元建稀土分离厂,但技术上还是绕不开中国的专利和经验。中国经过20年的技术攻关,把稀土分离成本降到了美国的三分之一,这种差距不是短时间能赶上的。美国也想找盟友帮忙,比如让加拿大供应锂,让澳大利亚供应稀土,但这些国家要么优先保障自己国内需求,要么舍不得放弃中国市场,实际能帮上忙的非常有限。特朗普政府搞的“大而美”法案,拿出1000亿美元支持关键矿产生产,听起来钱不少,但对比整个产业链的缺口,不过是杯水车薪。更关键的是,这些稀有金属不只是简单的原材料,从开采到提纯再到制成零件,整个产业链中国都牢牢抓在手里。比如美国从印尼进口钴矿,但60%的钴矿还得运到中国加工提纯;美国需要的高纯度铜,本土精炼厂只有3座,大部分还得靠中国供应。这种全链条的优势,让美国想找替代都找不到门路。所以雷神公司CEO才会说出那样的话,因为他最清楚自家的导弹、雷达用了多少中国的稀有金属。真要是到了开战的时候,中国只要收紧出口闸门,美军的装备生产就会停摆。那些依赖稀土的制导系统、雷达部件、发动机零件,坏了没地方修,要生产新的又没材料,到时候别说打胜仗,能不能保持战斗力都成问题。这就是现代战争的现实,不只是拼武器数量,更拼谁能掌握关键资源的供应链,而在稀有金属这个战场上,中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既然日本有丰富的稀土资源,那为什么不开采呢?在全球资源的争夺大战里,稀土就像

既然日本有丰富的稀土资源,那为什么不开采呢?在全球资源的争夺大战里,稀土就像是高科技产品的“营养品”,作用可大了去了。最近,听说日本附近的海里藏着好多稀土,这让大家挺纳闷:资源这么多,日本咋还不赶紧挖呢?其实吧,手里有稀土不等于就能挖出来用。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有稀土,但能从头到尾,从挖到炼再到加工都搞得定的国家,没几个。日本虽然有稀土,但技术跟不上。挖稀土这事儿挺复杂,得高温、化学分离啥的,没点儿工业底子根本干不了。以前日本工业挺牛,但现在制造业跑了,技术也断层了。再说了,挖稀土特别毁环境,弄不好就污染一大片。就算日本豁出去了要挖,成本也高得吓人。跟咱们国家的稀土出口价比起来,那是一点儿竞争力都没有。咱们国家稀土产业链那是相当成熟,价格低还能稳定供货给全世界。日本要是头脑一热,花大钱去挖稀土,最后说不定因为价格大战赔得底朝天。所以,日本没急着去挖稀土,还是继续靠进口和囤货。资源就在那儿,可用不上也是白搭。这场看起来挺有戏的资源大战,一到技术和成本这儿,就只能停留在想想的阶段了。
连德国媒体都佩服中国了!德国媒体报道:在中美关税战中,东方大国的强硬态度让全球震

连德国媒体都佩服中国了!德国媒体报道:在中美关税战中,东方大国的强硬态度让全球震

连德国媒体都佩服中国了!德国媒体报道:在中美关税战中,东方大国的强硬态度让全球震惊。其实啊,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权。中国控制着全球85%的精炼产能,还掌握着将稀土纯度提至99.9999%的核心技术。这稀土可不得了,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在高科技和军工领域那就是稀世珍宝。美国的军工和高科技产业,那可太依赖稀土了。2025年4月4日,中国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了出口管制。这一出手,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就被卡住了脖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关键矿产咨询委员会主席丹尼尔·皮卡德都开始劝说中国,说出口持续中断“可能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声誉”,之前都是美国威胁制裁别人,现在可倒好,变成美国专家求着中国别断供了。你看美国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就因为稀土价格飙升,B-21隐身轰炸机项目一季度亏损4.77亿美元,股价暴跌。F-35战斗机每架需要408公斤稀土材料,美国现有的储备只能维持几个月,连F-35的交付都因为中国稀土断供被迫暂停了。这就是中国稀土管制的威力。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可是有自己的节奏的。后来中国首次许可稀土出口,但名单里没有美国企业,全是欧洲和越南的客户。德国大众就拿到了包头天和磁材的钕铁硼磁体,可以用来造电动车电机。这就相当于中国在告诉美国,想要稀土?先拿出诚意来谈。而且中国一边打击稀土走私,一边定向开放出口,就是在关键资源上握住了主动权。美国呢,稀土精炼技术几乎是空白,盟友澳大利亚的矿还得拉到中国来加工,美国要是想自己搞供应链,得砸几千亿美元,还得等上10年。这就是美国的七寸,中国可太清楚了。中国这招不仅仅是反制美国的关税,更是一种战略布局。中国通过稀土管制,让美国知道,中国在核心利益上是不会退让的。而且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在增加,而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度却在下降。所以说啊,中国亮出稀土这张牌,就是手里的秘密武器。它让美国知道,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美国的任何挑战。在这场中美关税战中,中国不会被美国的压力所屈服,而是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捍卫国家的利益。德国媒体佩服中国,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中国的这波操作,实在是太漂亮了,打出了中国的威风,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作。这批价值8亿欧元的稀土,本来能撑起德国车企和风电巨头的新能源生产线,如今却因“安全顾虑”被束之高阁。(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说起这笔交易,当初还是德国先找上门来的。今年上半年,德国1-6月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磁材,就占了欧洲总量的48%,说白了就是离不开咱们的稀土供应。欧盟那边还定了个目标,要在2035年将新能源电车全面铺开,可离了我们的稀土,德国现在的产业现状实在堪忧。德国汽车工业协会6月就警告,若供应问题不解决,汽车生产可能面临延误甚至中断,连大众的供应商拿到许可证都不够维持生产。德国这几年一门心思搞能源转型,想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就成了重中之重,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稀土就是这转型路上的"炊米"。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仅因稀土供应不稳定,他们的车企每年就要多花12亿欧元应急成本,相当于白扔了3个中小型零部件厂的年产值。今年上半年虽然汽车产量同比增长了4%,但比2019年还低1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稀土短缺导致电机生产受限。每辆电动车电机得用4.5公斤稀土,而德国93%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这脖子被人卡着能不急吗?现在宝马已经有两条生产线停摆,奔驰工厂开始让工人轮休,按欧盟内部文件测算,要是稀土短缺持续,欧洲每月得损失8.3万辆电动车产能,价值超50亿欧元。风电行业更是急得跳脚,西门子能源CEO早就说过,试图在没有任何中国供应品的情况下,制造风力涡轮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风电部门用的稀土永磁,几乎100%来自中国,虽然想找替代供应,但成本根本降不下来。今年上半年德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才219兆瓦,连往年零头都不到,离2030年20吉瓦的目标还差着9.2吉瓦。西门子那些海上风机用的高矫顽力磁钢,没了中国稀土根本造不出来。眼看着气候目标要泡汤,他们当然也心慌。不过咱们中国这边呢,向来是讲合作的。要知道全球90%的稀土精炼能力都在咱们手里,从包头的稀土矿到先进的分离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今年4月收紧稀土出口政策后,考虑到德国企业的难处,专门给他们开了"绿色通道",8月中旬就批准了这批出口。从审批到装船也就几周时间,这速度在全球供应链里都是独一份的,充分体现了咱们的合作诚意。可谁能想到,这边货刚装船,德国那边就变卦了。8月20日,德国内阁突然宣布暂停项目,理由居然是"中国可能利用相关合作获取军事情报"。这理由编得连他们自己人都不信,德国《商报》都嘲讽说,汉堡港每天停那么多外国船不管,偏偏盯着中资项目,美国军舰来了却装聋作哑。说到底,这还是跟欧盟去年生效的《关键原材料法案》有关,他们想把从单一国家进口比例降到65%以下,可现实是根本做不到。这出尔反尔的代价可不小,咱们中国这边,港口滞留费每天就几十万欧元,再加上库存保管费、资金占用成本,重新寻找买家可能产生的折价,保守估计总成本得超过5000万欧元。要知道稀土生产的环保成本就占5%-8%,这些损失最后都得企业扛着。但德国政府这样的行为,早让他们的企业界炸了锅,30家企业联名抗议政府"自毁长城"。大众刚签了三年长约,巴斯夫好不容易拿到配额,结果政客一句话就让这些努力付诸东流。巴伐利亚经济联合会总干事都说了,经济低迷时期企业更要讲效率,这种折腾纯粹是添乱。企业老板们心里清楚,政客们为了讨好美国搞"政治正确",最后买单的却是德国制造业。德国政府真以为咱们离了他们就不行,实在太天真了,咱们稀土不仅产量大,还能以3.2万元每吨的低成本供应,这价格连美国都做不到。今年1-7月咱们对欧洲出口的稀土永磁体,占全球出口量的41%,但市场不止他们一家。东南亚、中东的新能源项目都等着稀土呢,国内的风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能消化这些产能。再说了,咱们刚出台稀土加工技术出口禁令,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如此看来,德国这次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所谓的"战略自主",把实实在在的产业利益抛在脑后,最后损害的还是自己的竞争力。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谁才是真正可靠的合作伙伴,谁在拿产业利益当政治筹码。做生意讲究诚信为本,德国要是继续这么折腾下去,迟早会被市场教训。欧盟的稀土储备只够撑3个月,美国自己都缺精炼产能,真要跟中国脱钩,最先倒下的恐怕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汽车和风电产业。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海关总署:8月份稀土出口金额环比增长51%

观点网讯:9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进出口总值...其中,稀土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4.66%,环比增长51.04%。据悉,这是稀土继6月环比“逆转”后,连续两个月环比增幅突破五成。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作。这批价值8亿欧元的稀土,本来能撑起德国车企和风电巨头的新能源生产线,如今却因“安全顾虑”被束之高阁。德国这是在玩“自残式”政治秀吗?价值8亿欧元的中国稀土刚运到汉堡港,转头就被贴上“暂停合作”的标签,理由竟是虚无缥缈的“安全顾虑”。要知道这批稀土可是能直接撑起德国车企和风电巨头的新能源生产线,现在却被束之高阁,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德国83%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剩下那点所谓的“替代来源”,最后也得送到中国工厂二次加工才能用。每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都得用2公斤稀土永磁体,德国车企每年消耗的稀土量早就突破了万吨级别,现在突然跟自己的命根子过不去,这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是什么“安全顾虑”,分明是政治操弄的老把戏。就在德国宣布暂停合作前不久,加拿大和德国刚达成所谓的“关键矿产合作协议”,说要一起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这时间点掐得这么准,背后要是没有美国在煽风点火,谁信啊?特朗普政府一边对中国加征关税,一边怂恿盟友搞“去中国化”,德国这是硬生生把自己绑上了美国的战车,可惜战车没开出去多远,先把自己的脚给轧了。更讽刺的是,德国车企早就慌得一批。之前中国刚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大众就赶紧跑来找中国沟通,生怕断供影响生产线。现在政府一声令下暂停合作,最着急的恐怕还是宝马、奔驰这些巨头——他们的仓库里可能连两周的库存都撑不住,7月中旬就得面临停工风险。一边是企业急得团团转,一边是政府在玩政治秀,这种分裂操作真是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演绎到了极致。德国可能觉得自己找到了替代方案,跟加拿大签个协议就能高枕无忧了?醒醒吧!加拿大虽然有稀土储备,但产量少得可怜,还得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跟德国合作的稀土磁体供应链项目,现在还停留在纸面上,就算一切顺利,最早也得到2029年才能运营。这四年时间里,德国车企难道要靠喝西北风过日子?再看看欧盟的所谓“战略自主”计划,简直是个笑话。德国自己发布的路线图说要到2030年让30%的永磁体来自替代资源,可现在风电领域90%的永磁体还得靠中国供应。欧盟其他国家更别提了,西班牙因为没钱三度削减稀土预算,瑞典的项目还在图纸上,波兰把稀土堆在港口却没人会提纯,法国和德国连仓储规划都吵不出结果。就这样还敢喊着要摆脱中国依赖,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最要命的是,中国手里早就有了反制的王牌。今年4月刚出台的新政策,直接对钐、钆、铽、镝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可不是普通货色,都是新能源汽车和风电设备的核心材料。德国现在暂停合作,相当于把主动权拱手让人——以后再想进口,就得看中国的脸色了。欧盟之前还大言不惭给中国下30天通牒,结果中国根本没搭理,反而是欧洲企业先扛不住了,这脸打得啪啪响。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三个暴击,每个都让德国尴尬到极点:第一,所谓的“安全顾虑”根本站不住脚。德国94%的金属钪和钇都得从中国买,连加工技术都依赖中国。现在突然说中国稀土不安全,难道之前用了几十年的稀土都是定时炸弹?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信。第二,德国的产业命脉早就被自己捏在别人手里。新能源汽车是德国制造业的骄傲,可没有中国稀土,再先进的生产线也得停摆。每辆电动车2公斤稀土,每年万吨级的消耗量,这种依赖程度可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改变的。冯德莱恩在G7举着磁铁喊口号的时候,德国工厂里的机器可能正在因为缺料而停转,这画面想想都觉得讽刺。第三,政治操弄最终坑的是自己。德国一边想在新能源领域保持领先,一边又要断供关键材料,这种左右互搏的操作简直匪夷所思。加拿大的液化天然气合作没成,清洁氢项目进展不顺,现在又想靠加拿大稀土救命,可历史早就证明,跟着美国搞“脱钩”最后只会得不偿失。现在好了,8亿欧元的稀土在港口等着,车企和风电巨头急得跳脚,政府却还在为所谓的“安全”自嗨。德国可能忘了,中国不仅是稀土出口大国,更是稀土加工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就算他们从别处弄到稀土矿,最后还得送到中国来加工提纯,这绕来绕去的操作,除了增加成本还能有什么用?说到底,德国暂停的不是稀土合作,而是自己的新能源未来。在全球供应链紧密相连的今天,非要搞政治操弄搞“脱钩断链”,最终只会反噬自身。美国煽风点火倒是轻松,反正受损失的不是他们自己;可德国不一样,新能源转型正是关键时期,这么折腾下去,别说超越中国了,能不能保住现有优势都难说。这8亿欧元的稀土就像面镜子,照出了德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想跟着美国起舞,又舍不得中国市场和资源;想搞“战略自主”,又没有真正的实力支撑。最后只能拿企业利益当赌注,玩一场注定会输的游戏。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作。这批价值8亿欧元的稀土,本来能撑起德国车企和风电巨头的新能源生产线,如今却因“安全顾虑”被束之高阁。德国这事儿啊,还真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你说中国这边千辛万苦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价值8亿欧元呢,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而且这批稀土对德国车企和风电巨头的新能源生产线那可是至关重要,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啊。结果德国方面倒好,说暂停就暂停,还拿“安全”当借口,这理由简直太牵强了吧,咱先说说这稀土为啥对德国这么重要啊。每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都得用2公斤稀土永磁体,这可不是小数目啊,德国车企每年消耗的稀土量早就突破了万吨级别,而且他们83%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剩下那点呢,还得经过中国工厂二次加工才能用。这就相当于德国的新能源产业基本上就是被中国稀土“捏”在手里呢,离开中国稀土,他们的生产线都得“趴窝”。那德国为啥突然来这么一出呢?其实啊,这和中国之前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有点关系,今年4月初,中国决定对钐、钆、铽、镝、镥、钪、钇这7种中重稀土进行出口管制,要想从中国进口稀土,必须先提交材料,等待审核通过。这一下可就把德国给难住了,申请流程漫长,导致4月中国出口的稀土直接减少了一半。你想啊,德国本来就依赖中国稀土,这下供应量一减少,他们能不着急吗?不过呢,中国也不是完全不给德国稀土,据路透社报道,国内一家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机磁体的稀土公司,已经于四月底获得了对德国大众的出口许可证,这一消息也得到了大众公司的证实。也就是说,德国企业其实是有机会拿到中国稀土的,但是呢,他们却自己给自己“挖坑”,德国新总理默茨上台后,那画风可就变了。他刚就职一周,就开始对华发起挑衅,一边说中国是重要合作伙伴,一边又说要减少对华单方面依赖,搞什么“去风险化”。这不是典型的“既要又要”吗?德企刚拿到稀土出口许可,默茨就来这么一出,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而且啊,德国媒体也在一旁“煽风点火”。在迟迟无法获得稀土供应的情况下,德国媒体竟然恼羞成怒,直接指责中国将稀土当作了战略武器,对全世界进行“勒索”,还列出了三大“罪证”。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嘛!中国的稀土管制政策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是非歧视性的,而且中国也早就放开了对欧洲的稀土出口,只要是民用企业生产所需的稀土,基本上都是可以满足的。德国之所以会觉得稀土短缺,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军工制造领域也想要稀土,而中国的管制政策主要就是针对军民两用的稀土物项。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啊,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中方已批准部分对欧出口许可证,但审批速度“太慢”,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其实也不能怪中国啊,中国这是在按照规定办事,要确保稀土不会被用于军事用途,而欧洲企业呢,他们“不确定如何证明”其进口的稀土不会转运至美国,因为此举违反许可证条款。这就说明,德国等欧洲国家在稀土进口这件事上,不仅要面对中国的管制政策,还要考虑到美国的因素。他们一方面想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中国稀土,这种矛盾的心理可真是让他们自己“纠结”得不行。再看看德国的其他行为,他们和菲律宾签署安全合作协议,这在南海局势紧张的时候,明显就是在“挑事”嘛。这也让中国对德国的态度有所改变,你说德国都这样了,中国还会那么痛快地把稀土卖给他们吗?所以啊,德国这次以安全为由暂停和中国的稀土项目合作,看似是因为“安全顾虑”,其实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他们自己一方面依赖中国稀土,另一方面又想在政治上和中国“保持距离”,甚至还想对中国指手画脚,这怎么可能呢?就像一个人,一边吃着别人做的饭,一边又说做饭的人这不好那不好,这谁能受得了啊?德国这次的行为,简直就是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本来能解燃眉之急的稀土,现在却只能在汉堡港“晒太阳”,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出口稀土,提出低价租用50年的要求,还催促中国加快建设港

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出口稀土,提出低价租用50年的要求,还催促中国加快建设港

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出口稀土,提出低价租用50年的要求,还催促中国加快建设港口,面对蒙古这个无港口国家想借道做生意的请求,且不愿支付高额租金。那么,我们会是什么态度呢?蒙古的处境很尴尬,它是个内陆国家,四面被陆地围着,一点海岸线都没有,你说要搞国际贸易,尤其是大宗商品,没有港口那可真是捉襟见肘。稀土这种玩意儿,分量大,运输量也大,空运根本划不来,还得过中俄领空,几乎不可能,唯一靠谱的办法就是海运,可蒙古自己没这个条件,只能眼巴巴看着资源运不出去。所以蒙古想出个主意,打算借中国的天津港把稀土出口到美国,还提了个挺有意思的要求:想低价租港口用五十年,同时催着中国赶紧升级港口设施。这算盘打得,隔着国境线都能听见响声,要知道2024年中蒙贸易额已经冲到186.2亿美元,中国常年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他们捧着全球第二的稀土储量(占世界16%),却想绕过邻居找新买家,这心思可不简单。而且,从经济账来看,这要求实在说不过去,美国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今年刚给本土企业MP材料公司砸了1.5亿美元补贴,还搞出高价收矿的政策,把稀土采购价抬到中国市场价的近两倍。反观蒙古,既想靠稀土赚钱,又不愿为港口使用权付合理租金,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国际上哪有免费借港口用五十年的道理?哈萨克斯坦通过中国港口出口能源都得按市场价缴费,蒙古凭什么搞特殊?再说天津港的建设维护不要钱?升级设备不用投入?这些成本总不能让中国纳税人买单。何况,蒙古总理去年访美时就喊着要深化稀土合作,美国那边马上应和,说到底就是想借蒙古的资源冲抵中国的优势,美国刚出台的《大而美法案》弄了1000亿美元专项资金搞关键矿产,摆明了要在供应链上围堵中国,现在蒙古想当这个中间商,可他们忘了自己的经济命脉捏在谁手里,中国市场对蒙古的重要性,可比美国那点合作意向实在多了。当然,完全拒绝也不是办法,稀土产业链这么长,蒙古挖出来的原矿终究得找地方加工,中国完全可以提出合理条件:港口可以用,但租金得按市场行情来,五十年的长期使用权更得算清楚账;要中国升级港口也行,那就得把稀土加工环节留在中国,不能只出口原材料让别人赚大头;更重要的是,合作得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不能成了美国对冲中国优势的工具,毕竟现在全球稀土加工这道关,还牢牢握在中国手里,这就是最大的底气。说到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在战略资源领域,蒙古想借港做生意,就得拿出诚意,按市场规则办事,中国既不会把邻居拒之门外,更不会拿核心利益当人情。毕竟,美国花了百亿美金、计划十年都建不成的稀土供应链,不可能靠蒙古的低价租港方案就轻松绕过,合作可以,但得明算账、守规矩,这才是长久之道,要是总想空手套白狼,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时间差不到48小时。稀土这玩意儿到底有多金贵?全球近九成稀土加工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像是大众汽车的电动车电机,得靠稀土里的钕铁硼才能转起来;西门子的风电扇叶,缺了镝元素就稳不住方向;就连博世的工业传感器,少了铕都没法精准传信号。毫不夸张地说,德国想保住“制造强国”的招牌,没这东西根本玩不转。就拿大众ID.4来说,每辆车的驱动电机需要3公斤钕铁硼,年产量要是50万辆,一年就得150吨钕铁硼。而中国一家企业的产能就能满足德国车企全年需求的三分之二,这种依赖程度可想而知。更绝的是,德国连稀土加工的技术都得看中国脸色。全球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专利,中国占了68%,而且中重稀土加工几乎被中国垄断。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折腾了十年,才把电机的稀土用量减少20%,成本却增加了40%。这次中国稀土刚到汉堡港,德国经济部就火速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这不是巧合,而是德国选择在中美博弈中走钢丝的必然结果。毕竟这种操作德国早有前科——2022年赛微电子收购德国FAB5芯片厂,谈了十个月,钱都付了一半,结果德国政府以“技术外流风险”为由直接叫停。当时,德国经济部部长哈贝克的理由是“保护德国的技术和经济主权”,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给美国递投名状。谁不知道,美国情报部门前脚刚给德国政府递了份“安全报告”,后脚德国就翻脸不认人了。德国的纠结在于,既想享受中国稀土的红利,又怕被中国捏住命脉。默茨访华前,德国车企集体喊话“稀土库存撑不过六周”,可转头就给中企收购案使绊子。这种矛盾在西门子歌美飒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边用着中国的镝元素造风电叶片,一边又把中国企业踢出德国北海风电项目。结果呢?项目延期两年,成本超支30亿欧元,最后还得偷偷从中国进口稀土磁体救急。德国经济部这次叫停收购的理由居然是“技术外流风险”,可被收购的那家芯片厂,生产的是200毫米晶圆,工艺停留在350纳米,这种技术中国早在十年前就玩明白了——中国现在有23座12英寸晶圆厂,能量产14纳米芯片,德国所谓的“敏感技术”在咱们这儿连备胎都算不上。更讽刺的是,德国政府前脚禁止中企收购,后脚就批准美国英特尔在德累斯顿建芯片厂,还倒贴90亿欧元补贴。这操作,活脱脱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德国的困境还远不止于此。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德国政府想出了个“曲线救国”的办法: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矿,再送到中国加工。结果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运到中国,加工完再运回德国,成本比直接买中国成品还高30%,这就相当于德国绕了地球一圈,最后还是得给中国交钱。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稀土牌打得游刃有余。202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增长18%,其中对德出口占比从12%提升到17%。可就在德国拼命进口稀土的同时,中国却在稀土深加工领域不断加码。比如,中国的钕铁硼磁体出口单价三年涨了两倍,而德国企业的利润率却从15%跌到了8%。德国的尴尬在于,它既想当“规则制定者”,又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支持”。默茨访华时,中国送了170亿美元的空客订单,可德国反手就给中企收购案泼冷水。这种“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心态,最终只会让德国在产业升级的路上越走越慢。毕竟,当你的电动车电机、风电叶片、工业传感器都得看别人脸色时,所谓的“制造强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这场稀土博弈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中国用二十年时间打造的稀土帝国,不是德国三五年就能撼动的。德国经济部的这波操作,看似是在保护技术,实则暴露了其在战略自主上的无能。当默茨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时,汉堡港的稀土集装箱正在被卸往德国各地,而德国芯片厂的收购案却在48小时内戛然而止。这种戏剧性的对比,或许才是对“德国制造”最辛辣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