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经贸磋商的时间终于得到确认,中国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回复。这一消息让美国财长尤金·贝森特的心情大为放松,他不由得希望中方能够宽限一些时间,以便于他能稳固自己的职位。实际上,我国商务部已对外宣布,定于7月27日至30日,中方高级官员将会前往瑞典,与美方展开经贸会谈。
在这次会议上,双方将基于6月5日两国元首通话所达成的重要共识,充分发挥中美经贸磋商的机制作用。会议将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就彼此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这段简短的话语蕴含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细节信息。
首先,中美两国的官员将再次聚首,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机会。美国方面早已有意长时间为此次会议铺路,因此中方的肯定答复让包括特朗普总统和贝森特在内的美国高层无疑松了一口气。特朗普目前迫切希望能造访中国,早在我们宣布第三轮磋商的时间之前,他就迫不及待地说道,自己可能“很快”会对中国进行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若在此之前中美官员能够顺利举行会谈,并取得积极成果,那么他的访华之行将更加稳妥,毫无疑问,这使他对此次磋商尤为关注。
至于贝森特,他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自己的政治前途。关于对等关税的“90天豁免期”提议,其实是他亲自推动的,但这段时间美国陆续与日本、菲律宾、印尼等国达成了共识并签署协议,显得有些尴尬和被动。无疑,特朗普对这一情况是心知肚明的。他非常重视中美磋商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如果贝森特在这次会议中操办不善,归国之后可想而知会面临怎样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6月5日的通话共识显得极为重要。那次通话中,中国态度明确地指出:对话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我们强调“中国人向来言行一致,既然达成共识,那么双方都应严格遵守。”同时,中方还希望美方能理性看待已取得的进展,撤销对中国施加的一系列消极措施。此外,美方在处理台湾问题时,也应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以避免将中美两国拖入对抗冲突的危险境地。这些话题在即将进行的谈判中,依然是无法回避的主要议题。
最近,有消息提到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计划在八月初访问其所谓的“友邦”,并在旅途中“过境”美国的纽约和达拉斯。这显然是中国无法接受的,特朗普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需要立即作出明确的回应,以维护中美之间的基本信任。
最后,我们始终强调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与合作共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单纯不谈合作显然不符合现实,但如何进行合作,这方面的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宣布磋商消息之前,贝森特便迫不及待地多次提及此次会议的重要性,表示这次谈判有可能讨论延长关税暂缓期,意在再次推迟到8月12日之后。原因在于美国亟需时间来思考和制定应对策略。若中美能彼此达成协议,特朗普如能如愿访问中国并举行峰会,那将是极大的成功,后续问题亦会随之水到渠成。如果谈判不成,那么特朗普也需要时间来处理自己所面对的政治危机,显然不可能在此时与中国断绝关系,因为这对美国而言弊大于利。然而,如今美国在言辞上再做沟通都显得苍白无力,最终的结果还得看这次磋商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