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这酒咋没香味呢?”上海,张先生在某餐厅包厢里,端着酒杯眉头紧锁。朋友聚餐本该是

“这酒咋没香味呢?”上海,张先生在某餐厅包厢里,端着酒杯眉头紧锁。朋友聚餐本该是其乐融融,可这瓶他珍藏多年的茅台,一入口却让他心里直犯嘀咕。服务员开瓶时动作利索,可酒液入喉,那股熟悉的醇香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张先生以为是存放太久跑味了,还拍着胸脯跟朋友们保证:下次我带新酒来,保准让你们喝个痛快! 没过几天,张先生又约了朋友来这家餐厅。这次他特意买了瓶新茅台,还在开瓶前用手机拍下了酒瓶上的喷码。 服务员依旧笑容满面地接过酒,熟练地开瓶、倒酒。可当第一口酒滑入喉咙时,张先生的脸色瞬间变了!这酒,还是不对! 他赶紧掏出手机,对比之前拍的喷码,结果酒瓶上的喷码和瓶身根本不匹配!自己的真茅台,又被掉包了!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我带来的酒呢?”张先生猛地站起身,指着服务员质问。服务员眼神闪烁,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张先生当即报了警。 民警赶到后,将涉事服务员高某浩和高某超控制住。经过审讯,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这俩人,竟是专门偷梁换柱的高手! 原来,高某浩和高某超在餐厅工作期间,发现不少客人喜欢带高档酒来消费,尤其是茅台这种硬通货。 他们动起了歪心思:先买些假茅台,等客人带真酒来时,趁开瓶的间隙,用假酒调换真酒。 更过分的是,他们连餐厅仓库里的真酒也不放过,偷偷将仓库里的茅台换成假酒,再倒卖出去牟利。短短几个月,他们就通过这种手段非法获利近20万元! 一位办案民警气愤地说:他们胆子太大了,简直是把餐厅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 据调查,高某浩和高某超在调包酒时非常讲究,他们会选择包厢客人较多、服务员忙碌的时候动手,还会提前观察客人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如果客人正在聊天或者低头吃饭,他们就会迅速完成调包;如果客人一直盯着酒瓶,他们就会找借口离开,等有机会再下手。 可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俩人能如此顺利地作案,餐厅的管理漏洞难道真的毫无察觉? 餐厅经理在接受采访时显得有些无奈。他说:我们平时也会检查仓库,但没想到服务员会这么大胆! 餐厅对服务员的管理主要依靠日常监督和客人反馈,但高某浩和高某超作案时非常隐蔽,几乎没有留下明显痕迹。 餐厅经理诚恳地说:餐厅的仓库虽然有锁,但钥匙由多名服务员保管,存在管理疏漏。现在想想,我们确实有责任。以后一定会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可对于张先生来说,餐厅的亡羊补牢已经太晚了。张先生称,以后再也不敢带好酒来这家餐厅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又搞什么花样? 一位餐饮业的专家表示,餐厅作为服务行业,不仅要提供优质的食物和服务,更要保障客人的财产安全。服务员直接接触客人的物品,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很容易滋生腐败和犯罪。 他建议,餐厅应该建立严格的物品管理制度,对客人带来的酒水进行登记、由专人保管。在开瓶时要求客人在场监督,定期对仓库进行盘点等。 可话说回来,餐厅的管理漏洞固然存在,但高某浩和高某超的行为,又该如何定性? 从盗窃罪角度看,《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俩服务员将客人真酒和餐厅仓库酒偷出倒卖,非法获利近20万,属于数额巨大情形。他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完全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 判决时,会依据此条款,结合他们盗窃的金额、次数等情节,来判定刑期和罚金。 餐厅因管理不善,导致客人财物受损,客人可要求餐厅赔偿损失。不过,餐厅若能证明已尽到合理管理义务,可减轻或免除责任。 客人张先生认为餐厅应全额赔偿损失,这是基于对餐厅的信任和自身权益受损的合理诉求。餐厅则可能辩称是服务员个人行为,自己无过错。 但决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考虑餐厅管理漏洞与客人损失的因果关系,来确定餐厅责任大小。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他们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而且,他们的行为还损害了餐厅的声誉,给餐厅带来了经济损失,餐厅也可以向他们追偿。 如今,高某浩和高某超已经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