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商税低到了何种程度?可以举个例子看。 崇祯年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集团崛起。郑芝龙靠着海上贸易起家,一方面从事正常的外贸生意,一方面凭借着手中几千艘商船以及战船,垄断了整个沿海贸易,甚至干起了海盗的勾当。 由于实力强悍,当时东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不论在贸易还是军事上,都无法与其竞争,经常被打得狼狈不堪。 而当郑芝龙集团崛起之后,凡沿海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二千金,岁入以千万计,富可敌国。就连郑氏家族手下其他成员都富甲天下,他们守金门,家资动辄以百万计,富至千万,少者百万。 而整个明朝政府的全部商业税收加起来,一年也就是可怜的三百多万两,其中的市舶税只有区区四万两。 更为可笑的是,商税的收取极不平衡,山西汾阳县,1609年商税是6606两白银。但在浙江金华县,这是一个很繁荣的地方,1578年所列出的定额不足7两,地方志中坦率地承认商税征收已经停止了很长时间了。 东南富商大贾极其富裕,却几乎不交税,而西北地区本就贫困,承担的税赋反而较高。 明朝是闭关锁国了吗?如果是的话,海上贸易怎么会如此发达?沿海富商巨贾怎么会通过海上贸易富甲一方? 天启皇帝、魏忠贤派官员去东南地区收商税有错吗?不收东南豪族本就几乎不交的商税,难道继续增加贫困地区的赋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