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死后,装殓其尸体的棺材,为何越来越厚?这里面的事情可不简单。 圣赫勒拿岛位于南大西洋,年均气温25℃,湿度常年维持在80%以上,这样的环境足以让遗体在48小时内出现明显腐烂。 医生马尔尚急得直跺脚!圣赫勒拿岛那鬼地方又闷又湿,尸体放两天就能烂出味儿来。防腐?根本没条件搞精细操作。他们手忙脚乱搞了个锡棺材把拿破仑塞进去——锡能防腐蚀,好歹先锁住湿气再说。可这还不够,万一路上磕碰呢?赶紧再加一层厚铜棺,铜皮子结实,又能挡空气,双保险。最后套个红木椁,临时凑合个体面。三层棺材,说白了就是跟热带气候抢时间,生怕运回法国时只剩一把骨头。 等19年后法国人真来运遗体,问题又来了。红木早烂成渣,铜棺锡棺倒还撑得住。从南大西洋漂回欧洲?海上颠簸几个月,没个硬壳子可不行。法国人一咬牙,整了个更厚的桃花心木椁,木料从美洲运来,雕花描金搞得像艺术品。防腐?早不是重点了。这棺材得扛住风浪,还得配得上“皇帝归来”的大戏码。 运回巴黎还不算完!法国人突然较上劲了。铅棺一层不够?再来一层!说是隔绝空气,可铅那死沉死沉的重量,怎么看都像在给拿破仑套“权力枷锁”。乌木棺黑得发亮,橡木棺刻满帝国徽章,最后干脆用整块深红石英石当外壳——抛光抛得跟帝王紫袍似的,就差刻上“不朽”俩字。棺材堆到六层,厚得能防炮弹。 你说光为防腐?鬼才信!真防腐用不着这么多花样。拿破仑活着时用权力征服欧洲,死后法国人用棺材给他造神。一层层棺椁,分明是给历史贴金箔:锡和铜锁住肉体,铅和石头浇筑传奇。连英国人当年偷偷验尸都不敢开最内棺,只扒开外层瞅了眼军服——他们怕啥?怕拿破仑真烂了?更怕神话破灭啊! 如今荣军院里那六层“套娃棺材”,早成了权力行为艺术。游客隔着玻璃惊叹奢华,却忘了问:这层层铁木石头的牢笼,和当年困死他的圣赫勒拿岛,有什么区别?防腐是借口,体面是伪装,真正越裹越厚的,是后人甩不掉的政治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