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玩砸了,印度也玩崩了,他们心照不宣来了中国!近段时间,俄罗斯误判形势,就地起价,结果换来了乌更顽强的抵抗,北约更深的支援,美国更猛烈的制裁。印度也因为美俄的纵容,在过去 一段时间里误判了形势。眼看美国的关税制裁力度加剧,俄罗斯和印度都跑来找中国帮忙了!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本来以为能速战速决,结果打成了持久战。俄罗斯一开始可能觉得乌克兰撑不住,北约也不会深度介入,结果没想到乌克兰抵抗越来越顽强,北约的支援也越来越多。 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一波接一波,从能源到金融,把俄罗斯经济折腾得够呛。就拿能源来说,欧洲以前是俄罗斯天然气的大买家,现在欧洲议会对俄化肥加征 6.5% 关税,俄罗斯只能把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 2024 年底全线贯通,2025 年就能达到 420 亿立方米的年输气能力,相当于中国当前天然气消费量的 15%。 俄罗斯还在和中国商量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管道项目,计划通过蒙古向中国输送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一招确实挺聪明,把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亚洲,既能减少对欧洲的依赖,又能和中国加强合作,缓解制裁压力。 反观印度,印度这些年在国际上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能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两边占便宜。结果没想到,美国的关税大棒突然就砸下来了。 2025 年 4 月,美国对印度加征 26% 的关税,这对印度的出口企业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印度本来以为自己和美国关系不错,美国会网开一面,结果现实给了他一记耳光。 印度的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压力陡增。这时候印度才意识到,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美俄的篮子里,必须找中国帮忙。 印度和俄罗斯达成 “粮食换技术” 协议,俄罗斯向印度提供低价小麦,印度则向俄罗斯出口农机设备。 同时,印度通过 “卢比 - 卢布” 互换协议,将对俄贸易逆差转化为对俄投资,2025 年印度对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 150%,主要投向北极油气开发和远东港口建设。这些合作虽然能缓解印度的一些压力,但要真正摆脱困境,还得和中国合作。 俄罗斯和印度都来找中国,中国也确实有这个实力帮他们。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庞大,产业链完整,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技术,印度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投资。中俄印三国在能源、贸易、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比如,中俄联合打造的 “滨海 1 号” 和 “滨海 2 号” 国际运输走廊,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连接,货物运输时间缩短 40%。 印度则通过参与俄罗斯主导的 “北方航道” 开发,获得北极圈港口的使用权,避开马六甲海峡的地缘风险。这种 “陆海联动” 模式让三国贸易摆脱对传统航道的依赖,即便美国封锁苏伊士运河,三国仍可通过陆路和北极航线维持供应链稳定。 不过,俄罗斯和印度来找中国帮忙,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俄罗斯担心中国会趁机扩大在中亚和东欧的影响力,印度则担心中国在边境问题上施压。 但现实摆在眼前,他们已经没有太多选择。美国的制裁越来越严厉,欧洲也自身难保,只有中国能给他们提供稳定的市场和合作机会。 在 2025 年 7 月的金砖国家峰会上,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推动建立 “金砖国家能源合作基金”,首期规模达 500 亿美元,专门用于成员国之间的能源项目投资。这表明三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俄罗斯和印度这次算是吃了苦头,才明白在国际舞台上不能太自以为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愿意和他们合作,但合作是相互的,不能只想着自己占便宜。 俄罗斯和印度只有放下成见,真心实意地和中国合作,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未来,中俄印三国的合作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