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看清这个胸前挂满勋章的人,他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就是他跟外人勾结,把外蒙古硬生生推

看清这个胸前挂满勋章的人,他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就是他跟外人勾结,把外蒙古硬生生推向了独立,让中国白白丢了156万平方公里的地盘,这块地儿大得能装下3个法国,或者9个广东。   乔巴山,出生于1895年的外蒙古车臣汗部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幼年生活清苦,少年时期曾被送入寺庙为僧,后又因不甘清灯黄卷的生活而出走,他流浪至库伦(今乌兰巴托),靠为人搬运货物维持生计,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接触俄语以及苏俄思想的那一刻,在俄国驻蒙古的学校学习期间,乔巴山逐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在1914年前往伊尔库茨克深造,在那里,他接受了更为系统的革命训练,为他日后在蒙古政坛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的转型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宣告结束,继承者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实则军阀割据,中央政权的力量在边疆地区几乎荡然无存,外蒙古的王公贵族趁势而动,在沙俄支持下于当年底宣布独立,成立了“博克多汗国”,虽然1915年中俄签署《恰克图协定》,北洋政府保留了对外蒙古的“宗主权”,但这不过是一纸空文,实际控制早已名存实亡。   乔巴山的政治活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1年,他与苏赫巴托尔共同创立蒙古人民党,借助苏联红军的军事力量,推翻了原有的神权政体,建立了亲苏的新政权,这一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外蒙古从中国的实际统治中彻底脱离,而苏联则从此在这一战略缓冲区内实现了全面渗透,在此后的岁月中,乔巴山逐步清除异己、巩固权力,至1936年成为蒙古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   苏联对蒙古的扶植并非出于单纯的意识形态共鸣,对于斯大林而言,蒙古是连接中俄之间的地缘缓冲带,是防范中国民族主义和日本扩张主义的重要前哨,乔巴山则成为苏联实施远东战略的重要代理人,1937年至1939年间,在斯大林“大清洗”的阴影下,乔巴山在蒙古展开大规模政治肃反,根据蒙古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文件,这段时间内有约三万名僧侣被迫害,七百余座寺庙被毁,宗教文化遭遇毁灭性打击,而所谓的“反革命分子”中,不仅包括知识分子和宗教领袖,亦有不少政府官员和军队将领,累计约1.8万人在肃反中被处决。   在政治上依赖苏联的同时,乔巴山也将蒙古推上了苏联式社会主义改造之路,1930年代初,蒙古开始强制推行畜牧业集体化,将牧民的牲畜集中管理,企图在草原上复刻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型,然而,这一政策在缺乏基础设施和群众支持的情况下迅速导致灾难性后果,据蒙古学术界研究,仅1932年一年,全国牲畜总数便从2300万头暴跌至1600万头,成千上万的牧民因此返贫,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被打断。   乔巴山对外政策的高峰出现在二战结束前夕,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之际,蒙古也派遣部队南下支援,短暂进入中国境内的张家口与承德一带,乔巴山曾设想以此契机实现“内外蒙古统一”,但最终在苏联的制衡下未能成行,作为补偿,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争取到了外蒙古地位的合法化,1945年10月,外蒙古举行全民公投,结果显示支持独立的比例高达100%,1946年,迫于国际压力,国民政府最终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现实。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维护中苏联盟的需要,中央政府延续了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立场,然而,中蒙关系并未因此而稳定,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蒙古成为苏联在亚洲的坚定盟友,与中国在政治上渐行渐远,在乔巴山的治理下,蒙古不仅在制度上全面苏化,在文化和语言政策上也逐步与中国传统脱钩,进一步加深了两国间的隔阂。   乔巴山1952年在莫斯科病逝,终年56岁,他生前被授予众多苏联勋章,在蒙古国内亦享有极高声誉,然而,随着1990年蒙古进入民主化转型时期,乔巴山的历史地位也开始受到重新审视,官方仍将其称为国家独立的奠基人,但民间对其大清洗政策和强制集体化的批评声日益高涨,尤其是青年一代,更多关注历史创伤与人道代价,呼吁为政治运动受害者平反的声音逐渐高涨。   今天的蒙古国,经济体量相对有限,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18亿美元,主要依赖矿产出口,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即使在首都乌兰巴托,仍有大量居民居住在传统蒙古包区,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在统一国家体制和资源支持下,发展迅速,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3万亿元人民币,交通网络发达,能源、化工等产业体系成熟,两地的历史轨迹自20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分叉,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现代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