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特朗普的要求前所未有,中美台海交锋之日,美国盟友只剩一条路。 最近,美国向日本和

特朗普的要求前所未有,中美台海交锋之日,美国盟友只剩一条路。 最近,美国向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两个亚太盟友抛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堪称一道“死亡之问”:一旦台海有事,你们打算扮演什么角色? 这问题听着开放,可谁都明白,华盛顿心里早就有了标准答案,那就是盟友必须选边站队,甚至要冲在最前头。 谁知,这场看似由美国主导的摊牌,却演变成了一场对华盛顿自身战略困境的揭露。 面对这番咄咄逼人的质问,日澳两国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平静而坚决。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美国的一位高官科尔比。 他的战略思路向来清晰:美国必须从中东和欧洲抽身,把所有资源和精力都集中到亚太来对付中国。 这一逻辑从“美国优先”的角度看倒也自洽,就连他此前暂停对乌克兰军援、要求欧洲多出钱的做法,也与此一脉相承,难怪特朗普都得出面替他打圆场。 这一次,他直接向盟友发难,无疑是在为可能到来的“中美冲突”打前站,摸一摸盟友的真实底牌。 但科尔比的做法,却是太过直接了。 他直接问日澳在台海冲突中能否“派上用场”,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自然会引发对方的不满。 更让盟友无法接受的是,美国自己长期在台海问题上奉行“战略模糊”,生怕一不小心踩了红线,却反过来要求盟友率先做到“战略清晰”,这番双重标准未免太过赤裸裸。 进一步看,美国炒作台海危机,背后不只是希望盟友“投入战斗”,更藏着“敲竹杠”的算计。 它暗示日澳,要想在对美关税谈判中获得优待,就得拿出诚意,大幅增加军费开支。 这种将军事合作与经济利益捆绑的做法,正是其“靠实力实现和平”构想的一部分。 日本与澳大利亚在美国咄咄逼人的压力下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不回答这一假想的问题。 它们心里跟明镜似的,美国自己都不敢冒的风险,凭什么要盟友来做这个“出头鸟”?这对它们自身毫无益处。 日本这边,首相石破茂上台后正努力改善对华关系,刻意与“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论调保持距离。 虽然日本的国防开支确在增加,可石破茂对美国以此为由在关税上施压感到极为不满,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力不从心的悲哀。 澳大利亚的情况更加令人难堪。 其总理阿尔巴尼斯正展开任内首次访华,美国偏偏挑在这个节骨眼上发难。 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回答,都注定要得罪一方。 但很明显,澳大利亚宁可暂时让美国不快,也不愿搅黄了与中国的高层互动,其国家利益的独立考量不言而喻。 说到底,特朗普政府这系列操作,与其说是实力的展现,不如说是深层焦虑的流露。 美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军事系统,以及“岛链”策略,那问题来了这对中国的是否还有效? 此问题不但困扰着特朗普,而且困扰着历届美国政府。 可是科尔比这种直白的施压,不仅没能吓住盟友,反而无意中“露了怯”,让外界看清了华盛顿的真实想法:如果没有盟友的公开承诺,美国似乎并没有底气单独与中国摊牌。 毕竟中美在台海的军事态势早已今非昔比。 如果说谁有资格谈“靠实力实现和平”,那恐怕也轮不到大洋彼岸的美国。 盟友的拒绝上当,让特朗普自我标榜的“比拜登强硬”面临着落空的风险。 美国试图将自身力量不足的焦虑转嫁给盟友,但事实证明,这一招并不奏效。 无论是日本还是澳大利亚,都更愿意附和美国口头上的“维持现状”,因为这对它们来说风险最小。 只要美国表现出“打破现状”的意愿,他们就会马上感到不安。 台海局势盘根错节,美国想单方面通过高压手段逼迫盟友站队,既不现实,也改变不了中国在该问题上日益牢固的主动地位。 参考资料:“台海若出事你们会咋办?”遭美方逼问,日澳不买账|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