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把小费制度引入中国!万恶的小费制度都快把美国普通老百姓折磨得死去活来了,结果海底捞这个新加坡企业,竟然还想把这个恶习带到中国? 最近,海底捞服务员胸前的打赏二维码成了热议焦点。 其实在咱们的生活里,服务和认可本该是件自然的事,咱们中国的服务业,本来有自己的路数。 老字号餐馆墙上挂着的顾客表扬信,字里行间都是实在劲儿,新派餐厅里,“服务之星”的小红花别在工牌上,比二维码亮眼多了。 这些方式好就好在,服务员凭着本事挣面子,顾客不用揣着纠结买单,守住了“服务的有尊严,消费的不犯难”的底线。 说到底,咱们讲究的是“明码标价”,一分钱一分货,菜价里该含着服务的成本,与其在打赏上动心思,不如把力气花在让服务员更专业、让基础服务更到位上。 在北美,不少服务员底薪低得可怜,小费几乎是过日子的主要进项,时间长了就成了“该给”的钱,有的地方甚至明文说要给账单的15%-20%,这其实是种“工资补漏”的法子。 但在中国,大多数人过日子讲究个实在,觉得花了钱吃饭,服务就该是里头的一部分,额外再要打赏,像是在菜价外头又套了层钱,心里不舒坦。 不是说不能夸好服务,而是这夸奖得是打心眼儿里乐意,不是被人盯着二维码时的“没办法”。 再说说海底捞这二维码挂在胸前的事儿,确实有点不妥,服务员胸前别着个实名制二维码,客人扫码时得凑挺近,尤其对女服务员来说,这么近的距离,保不齐有人误会成偷拍。 而且海底捞向来以服务好出名,可这服务好,本应是店里给够了工资,员工才有劲头干,不是让客人额外掏钱“买”笑脸。 把员工的收入压力转成客人的心理负担,这其实是把该自己扛的责任,悄悄塞给了消费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