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砸窗恰是遵守规则 7月2日,K1373列车滞留后,该不该砸窗通风事,竟然引发了网络热议。 特别是男子砸窗通风后,现场乘客称为“英雄”,而有关部门批评教育男子。 也就是说,该不该砸窗呢?如果是应该砸窗通风的话,有关部门就不该对男子“批评教育”,反而应该大力表彰。 显然,砸窗通风的行为是“错误”的。有关部门没有更多处罚,只是“批评教育”,也算是宽宏大量了。 实际情况,1:从20:28分滞留到22点04分男子砸窗,过去了90分钟。2:300多人的密闭空间,闷热。汗流浃背,脱掉上衣,有人头晕,有人中暑。 按照中铁总公司和交通运输部规定,此时必须进行应急处置了。 2017年中铁《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第9条规定,失效20分钟后,就可以启动应急预案。包括开门、砸窗。 2018年交通运输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第24条,列车滞留期间,乘务组应该优先保障旅客安全。若超过15分钟未有效处置通风或疏散,旅客有权采取自救措施(如破窗通风),且不承担法律责任。 到此,我们是否可以说,K1373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列车长严重失职了呢? 可以说如此认为,但是,列车长肯定是在请示报告。那么,中铁总公司也吧,交通运输部也吧,既然规定如此清楚明确,那为啥还不按规则实施呢? 不管广铁长沙客运段如何言说,不管用“车内工作人员对闷热情况和旅客忍受程度跟踪研判”,都是借口,都是推脱。 毕竟,中铁总公司和交通运输部的规定说的非常明确,一个是“滞留超过20分钟”,另一个是滞留“超过15分钟”。 密闭空间,室外高温,肉眼都能判断出来,再拖延下去,或许将不止有10个乘客中暑。(铁路准备了10辆救护车)。 到此,我们以为,若是K1373列车工作人员和列车长,若是列车长请示的“上级领导”,都能遵守规则的话,怎么会如此被动呢? 当然了,能够理解长沙客运段,或者说铁路部门,有着各自的内部考量。特别是砸窗的后果严重,不能“纵容”。 问题是,当有网友翻出了,中铁总公司和交通运输部的规定之后,长沙客运段又该如何着想呢? 还是环球前总编胡锡进说的好,不道歉不安慰,声明缺乏对旅客的共情,散发着官僚主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