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成立“美国党”听着很厉害,实际上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其实际影响力却如同投入大海的小石子,激不起半点波澜。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政治生态早已形成稳固的双寡头格局。根据联邦选举委员会数据,全美虽有420多个合法注册政党,但95%以上的联邦公职由民主党和共和党包揽。 这种局面源于美国独特的选举制度:总统选举采用“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国会选举实行单一选区多数制,从制度设计上就排斥第三党生存空间。 以2024年总统选举为例,没有任何第三党候选人获得全美50个州的参选资格,自由党候选人仅获得0.3%的普选票。这种结构性障碍,使得任何新政党都难以突破两党垄断。 即便拥有20万注册选民和600名地方公职人员的美国自由党,至今仍未在国会获得一个席位。这个成立于1971年的第三大党,曾在1980年获得近百万张总统选票,却始终无法撼动两党根基。 其失败的根源,在于缺乏稳定的选民基础和有效的组织网络。自由党支持者多为分散的自由主义者,难以形成集中的政治力量。而马斯克的“美国党”同样面临类似困境:他宣称代表“80%的中间选民”,但这些选民分布在两党之间,缺乏共同的政治认同。 更关键的是,美国选民对第三党的信任度极低,2024年民调显示,仅7%的选民表示会考虑支持新政党。而马斯克的政治野心,还面临现实层面的重重阻碍。 尽管马斯克个人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但美国选举法对个人捐款有严格限制,单人参选联邦职位的最高捐款额仅为5000美元。两党背后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每年募集资金均超过10亿美元,而马斯克的“美国党”在成立初期仅筹集到不足200万美元。 而政党的发展还需要长期的基层耕耘,而马斯克的团队缺乏政治经验。他在2024年投入2000万美元支持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选举,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暴露了其政治运作能力的不足。此外,美国媒体资源高度集中在两党手中,新政党很难获得足够的曝光度。 1992年,亿万富豪罗斯·佩罗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一度在民调中领先,但最终仅获得18.9%的普选票,未能赢得任何选举人票。佩罗的失败证明,即便拥有巨额资金和高知名度,也难以突破美国政治的铁幕。 马斯克的情况更为严峻:他不仅缺乏政治根基,还因与特朗普的公开矛盾,面临共和党的政治打压。特朗普阵营已启动反制措施,计划切断马斯克企业与政府的合作,这将直接威胁其商业帝国的利益。 在这场资本与制度的较量中,马斯克的“美国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场徒劳的挣扎。美国政治的双寡头格局,是两百多年历史沉淀的结果,一个企业家的“钞能力”难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