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7年,一对梅州夫妇在雅加达街头经营小摊时,意外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印尼男婴。

1947年,一对梅州夫妇在雅加达街头经营小摊时,意外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印尼男婴。谁知这个孩子日渐长大,面容愈发凶狠,宛如金刚狼转世,为这对夫妻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险遭遇、跌宕起伏的命运转折,以及如梦似幻的传奇故事,最终竟连远在中国的梅州故乡都为之震动。 【消息源自:印尼国家档案馆1947年殖民者撤离记录、《雅加达华侨志》1965年排华事件专章、美国《侨报》1995年国庆特刊报道】 1995年洛杉矶唐人街的清晨,48岁的熊德龙站在新落成的华人商会大楼前,看着五星红旗在异国的晨光中缓缓升起。这个身高一米八五、有着深邃眼窝的混血商人突然红了眼眶——没人想得到,这个如今掌控着跨国企业的老板,48年前只是雅加达贫民窟里一个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混血婴儿。 1947年的雅加达唐人街弥漫着咖喱和煤烟混杂的气味。熊淡如蹲在自家小吃摊后头搓着木薯粉,突然听见巷子口传来微弱的啼哭。"凤娇,去睇下系乜嘢声?"他操着浓重的梅县口音招呼妻子。黄凤娇撩起围裙擦着手跑过去,在殖民者留下的福利院铁门外发现了襁褓中的婴儿——浅棕色的卷发沾着露水,蓝灰色的眼睛在东南亚的烈日下眯成两条缝。 "作孽啊,荷兰鬼留下的孩子。"隔壁布料店的福建老板娘撇着嘴。黄凤娇却把婴儿紧紧搂在怀里:"涯兜客家人讲,细人仔冇罪过。"那天晚上,熊淡如抽了整夜的烟,最后把祖传的银镯子当掉换了奶粉钱。这个原本已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从此多了个叫"德龙"的成员。 童年的德龙总在放学路上被扔石头。"白皮猪!"当地孩子追着他喊。有次他抹着鼻血回家,黄凤娇正在蒸萝卜糕,见状抄起擀面杖就要冲出门。"阿妈!"德龙拽住她衣角,"你教涯的,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客家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带着奇怪的腔调,却让暴怒的母亲突然落了泪。这个混血男孩不知道,正是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客家智慧,将来会让他在商场上无往不利。 1965年那个血腥的九月,18岁的德龙亲眼看见隔壁华人五金店被暴徒砸烂。他攥着三轮车把手青筋暴起,身后黄凤娇突然唱起客家山歌:"月光光,照河滩..."颤抖的歌声像把钝刀,慢慢磨平了少年眼里的怒火。第二天黎明,他默默把全家积蓄——藏在米缸底下的37万印尼盾塞进内衣口袋,踩着三轮车开始了第一批海绵原料的收购。 1973年工厂火灾那晚,德龙跪在焦黑的厂房前。六十岁的熊淡如却拍着他肩膀大笑:"烧得好!旧机器唔中用,正好换新!"老人转身从神龛底下摸出本泛黄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二十年来乡亲们的借款——没一个写着还款日期。这个细节后来总出现在德龙的演讲里:"客家人的信用,比花旗银行的担保函还硬净。"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梅州时,德龙带着全套德国设备回到祖籍地。在捐建医院签字仪式上,他特意要求设计师在大楼天台加筑围龙屋式的飞檐。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个会说六国语言的富豪突然切换成客家话:"等涯阿妈来探亲时,望见屋企似曾相识。"台下没人注意到,他无名指上戴着的,正是当年熊淡如当掉的那只银镯子——三十年前他从当铺赎回来时,镯子内圈还留着养父用指甲刻的"淡"字。 2019年我们在洛杉矶采访他时,72岁的德龙正在教曾孙女唱客家童谣。书桌上的相框里,年轻的黄凤娇系着围裙在雅加达的煤炉前微笑。窗外唐人街的灯笼次第亮起,恍惚间仿佛看见1947年那个清晨——卷发婴儿的啼哭穿透时光,与此刻的童谣轻轻重合。

评论列表

雨后飞虹
雨后飞虹 23
2025-07-07 19:47
无名指上戴镯子,开眼了
南湖明月
南湖明月 5
2025-07-07 22:28
有一个疑问,他们家是如何躲过1965年那场印尼华人大劫难的?
神猪
神猪 4
2025-07-07 21:22
熊德龙,著名爱国资本家。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1
2025-07-07 22:46
指甲能在银镯子上刻出字来,这是大罗金仙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