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15师686团炮弹告急,全团只剩下3发炮弹,团长张仁初急得团团转。这时,一个侦察员告诉他:“城中的鬼子刚运来了几百发炮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0年春天,白彦镇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八路军炮连连长李玉章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 他的炮兵连装备着两门宝贵的九二式步兵炮,但炮弹却只剩下区区三颗。 日军攻势如潮,战斗一触即发,这点弹药远远支撑不了几场硬仗。 整个连队的气氛显得格外沉重,战士们眉头紧锁,目光里夹杂着焦虑和无奈。 李玉章本人也是忧心忡忡,反复在指挥室里踱步,手上捏着仅有的弹药清单,思绪翻腾不已。 这支队伍的前景堪忧,弹药短缺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名侦察兵急匆匆赶来报告,他们在白彦镇北边的一所小学校旁发现了日军的武器仓库。 那里存放着大量物资,包括步兵炮炮弹,而且守备兵力不多,是个偷袭的好机会。 这个消息犹如久旱甘霖,李玉章立刻精神一振,脸上的愁云散去大半。 他迅速召集下属讨论对策,决定抓住这个契机。 八路军在武器补给上的困境由来已久,兵工厂无力制造重型炮弹,每次战役都得靠缴获日军物资来维持。 这把九二式步兵炮是连队的命根子,被誉为攻破堡垒的利器,可每一发炮弹都异常珍贵,用一颗少一颗。 李玉章早年接手炮兵连时,还只是个空架子,连一门炮都没有。 回忆起那段日子,他心里总不是滋味,光靠步枪刺刀根本啃不动坚固的敌军工事。 后来,在晋西的战斗中意外缴获了一门步兵炮,全连士气大增。 紧接着梁山战役又幸运地抢到了第二门,这才让炮兵连真正成了团里的中坚力量。 这些缴获的经历让他深知机会难得,一旦错过就可能付出生命代价。 针对眼下的情报,他不敢大意,带着侦察员找到686团团长张仁初详细汇报。 张仁初听完后连连点头,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他立刻拍板让李玉章负责行动,叮嘱务必小心行事,既要快又要稳,绝不能让日军察觉半点风吹草动。 行动前,李玉章做了周密部署,亲自带着侦查小队摸到仓库附近。 他们观察到仓库紧挨学校围墙,位置隐蔽但便于进出。 几人悄无声息地干掉暗哨,随即潜入库房内部。 成堆的弹药箱赫然在目,包括步兵炮炮弹和各类武器,足够连队支撑大半年的战斗。 为避免打草惊蛇,李玉章指挥战士先从仓库最深处动手,一箱箱炮弹通过墙角落凿开的洞口悄悄运出。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战士们动作麻利又谨慎,每个人都屏着呼吸,生怕发出任何响动。 正当搬运过半时,仓库外传来日军巡逻兵的脚步声。 李玉章示意众人屏息凝神,他机智地用日语回应了敌人的询问,声称只是路过休息,居然蒙混过关。 这一巧妙的应对化解了危机,大家松了口气,加速完成作业。 就在最后一箱弹药即将运走的节骨眼,意外发生了。 一名战士不小心绊倒,砖块砸在日军营房门上,声响惊动了整个警戒线。 日军迅速集结扑向仓库方向,情况瞬间逆转。 李玉章当机立断,命令战士扔手榴弹压制敌人,同时组织掩护附近村民疏散。 外围友军闻讯赶来,在团长调度下形成一道防线。 战斗迅速升温,子弹横飞中烟雾弥漫。 李玉章左腿中弹倒地,疼痛让他一时站不稳,但他拒绝退下火线,挣扎着指挥反击。 日军见形势不利,竟投掷毒气弹试图翻盘。 淡黄色烟雾顺风飘散,几十名战士中毒倒地,场面混乱不堪。 战士们强打精神拖拽同伴撤离,依靠树丛作掩护与敌周旋。 天明时分,局势出现转机。 日军因断水问题加上八路军持续施压,仓皇撤退放弃了阵地。 后续几天,炮兵和步兵配合默契,九二式步兵炮成了开路先锋,一炮就能撕开敌人苦心经营的堡垒防御。 这场劫后余生的战斗,让原本绝望的炮兵连重新握稳了方向。 主要信源:(《八路军115师战史》)(《鲁南抗日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