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7年,15岁的富察氏嫁给17岁的宝亲王弘历为福晋。新婚第二天,就有试婚格格来给她请安。她知道弘历已经有侍妾,可是看到花容月貌的噶哈里时,她心里还是五味杂陈。 雍正三年,雍正皇帝给14岁的四阿哥弘历挑了个试婚宫女噶哈里富察氏。这姑娘虽然也姓富察,可跟后来当皇后的沙济富察氏压根不是一家子。 她爹是正黄旗的包衣奴才,说白了就是给皇家看大门的。这种出身在选秀场上根本不显眼,最后被塞给弘历当"启蒙老师"。 要说这试婚制度挺有意思,康熙朝就定下规矩,皇子们十三四岁就得学男女之事。 宫里专门挑些模样周正的宫女去伺候,等皇子大婚时别在新娘子面前露怯。 这些宫女大多用完就打发去洗衣服,可噶哈里命好,愣是把差事干成了终身饭碗。 那年头弘历才15岁,噶哈里14岁,两个半大孩子在王府里整天腻歪。要不说初恋最难忘呢,弘历头回尝着甜头,恨不得天天往她屋里钻。 那时候王府里没正牌福晋,噶哈里虽说没名分,吃穿用度倒跟主子似的。厨房炖个鸡汤都得先紧着她,下人们背地里都管她叫"二主子"。 好日子过了两年,雍正五年弘历大婚,娶了镶黄旗的沙济富察氏。这位可是正经八百的大家闺秀,祖上三代都是朝堂上的红人。 大婚第二天,噶哈里穿着素净衣裳来请安,头都不敢抬。 新福晋嘴上说着"妹妹快起",心里早打翻了五味瓶,哪个新媳妇乐意看见丈夫的旧相好? 噶哈里也是争气,新福晋过门没俩月就查出怀上了。转过年生下大阿哥永璜,把弘历乐得找雍正讨赏,想给抬成侧福晋。 可老爷子嫌噶哈里出身太低,愣是没答应。这事儿成了弘历心里头个疙瘩,后来他当皇帝追封起来特别舍得下本钱。 永璜三岁那年,噶哈里又生了个闺女。这回生产伤了元气,孩子没满月就夭折。 她自个儿也落下病根,整天汤药不离口。眼瞅着弘历身边新人越来越多,什么高氏、苏氏、金氏,个个都比她年轻水灵。 噶哈里不憋屈那是假的,可包衣奴才出身的她连吃醋的资格都没有。 乾隆登基前四十天,噶哈里突然暴毙。这事儿透着蹊跷,二十来岁的人说没就没,宫里传什么的都有。 有说是雍正怕儿子太宠小老婆耽误正事,也有说是新皇后暗地里使绊子。反正人死了没法对证,倒是乾隆借着这事儿大做文章。 刚坐上龙椅,乾隆就把噶哈里追封成哲妃。十年后又抬成皇贵妃,谥号"哲悯"。"哲"是说她聪明,"悯"是可惜的意思。 这待遇在试婚宫女里可是独一份,好些正经选秀进来的妃子熬到死也混不上个嫔位。 但最惨的还是永璜,亲妈死得不明不白,嫡母生的两个弟弟又接连夭折。 本来有望争太子位,结果在富察皇后葬礼上没哭够伤心,被亲爹当众骂成不孝子。 22岁就抑郁而终,临死都没等到乾隆说句软和话。 乾隆这人也怪,活着时候对儿子横挑鼻子竖挑眼,人死了倒开始追封。 把噶哈里迁进裕陵陪葬不说,70岁高龄还跑去坟前写诗。什么"七旬忽我逮,百岁任他期",听着挺深情,可活着时候也没见他少纳妃子。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清朝那套等级制度闹的,试婚宫女再得宠也是奴才,正妻再贤惠也得防着小老婆。 乾隆夹在老爹定的规矩和自个儿那点旧情中间,最后弄得妻离子散。 倒是噶哈里因祸得福,生前没享着的福分全在死后补上了,这算不算另类的圆满? 参考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宫内务府奏销档》 中华书局《清史稿·后妃传》 《乾隆朝起居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