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晚年回忆朝鲜战场时,他说:谁要是和中国陆军开战,那他的脑子一定有病。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家里有军人传统,老爸亚瑟·麦克阿瑟是南北战争的老兵,给了他从小就泡在军事氛围里的成长环境。 1899年,他考进西点军校,成绩拔尖,毕业时还成了学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总指挥官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带兵打仗,领着第42“彩虹”师冲锋陷阵,拿了一堆勋章,崭露头角。 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二战。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他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对付日本。 菲律宾丢了,他撂下“我将回来”的狠话,转战澳大利亚,靠着“跳岛战术”一步步把日军逼退。1945年,他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字接受日本投降,那一刻,他成了胜利的象征。 不过,这人性格也有硬伤,太自信,太固执,喜欢独断专行,这在后来的朝鲜战争里埋下了祸根。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开打。朝鲜半岛南北两边打得不可开交,美国拉上联合国军插手,麦克阿瑟被推到前台当总司令。刚开始,他确实牛。 9月15日,仁川登陆一战,他带着部队直插朝鲜后方,断了对方补给线,把战局翻了个个儿。那会儿,他信心爆棚,觉得自己能速战速决,甚至放话说让士兵们“圣诞节前回家”。 可还没等他兑现承诺,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悄悄过了鸭绿江。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响,志愿军在山沟里使出“围点打援”的招数,把联合国军搞得晕头转向。 云山战役里,志愿军第39军跟美军第8骑兵团硬碰硬,靠着人多势众和近战拼刺刀,把美军打得节节后退。 到了11月的长津湖战役,零下三十多度的鬼天气,志愿军穿着单薄棉衣,硬是靠意志力扛住了美军的重火力。美军陆战1师有坦克有飞机,本以为能碾压过去,结果愣是被志愿军的拼劲堵得死死的。 志愿军装备差得没法看,步枪还是老掉牙的“二八式”,坦克飞机几乎没有,可他们愣是靠夜袭、地道战这些土办法,把美军整得没脾气。 美军将领李奇微后来都服了,说:“中国士兵是我见过最硬的对手,不怕死,任务面前啥都不顾。” 麦克阿瑟呢?一开始压根没把这支“破烂军”当回事,坐在东京司令部盯着地图,还以为能轻松摆平。 可战局一变,他傻眼了。清川江战役,美军第2师被志愿军分割包围,装备扔了一地,跑得比兔子还快。 眼看着仗越打越糟,麦克阿瑟急了。他跑去跟杜鲁门提馊主意,说要轰炸中国东北,甚至动用核武器。 这招太狠,杜鲁门没敢答应,直接把他否了。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一纸命令,麦克阿瑟被解职,灰溜溜地离开战场。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三八线附近划了条分界线,南北两边僵持到现在这场仗打了三年,死伤无数,志愿军用血肉之躯守住了底线,也让世界见识了中国陆军的硬气。 麦克阿瑟的失利,不光是他个人的失败,也让美国重新掂量了一下跟中国对着干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