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寒心!外卖员两兄弟10多天内先后猝死,不料,公司既不给劳动合同,也不给保险单!家属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涉事站点却说:对方可以走法律程序,该怎么判就怎么判!网友:现在这些头部APP的行为跟黄世仁没什么区别了。 凌晨四点的枣庄街头,47岁的袁鹏和46岁的梁军再也不会出现了,这对连襟骑手在10天内相继猝死于上班途中,留下7岁的女儿和未还清的房贷。 他们的手机里还躺着最后几天的跑单记录:日均11小时在线,70单的负荷压在肩上,而站点至今未出示每月扣除的260元保险单,只留下一句走法律程序的冰冷回应。 袁鹏的跑单软件显示,猝死前三天他的工作时长均突破平台标榜的防疲劳阈值,但系统从未强制暂停。 更讽刺的是,家属发现所谓的保险竟查无保单——这与北京朝阳法院2022年判例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法官认定平台通过模糊条款逃避责任,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全额赔付猝死骑手家属60万元。 而枣庄这两起事件中,连最基本的劳动关系认定都成了拉锯战。 律师指出,若骑手受站点排班、罚款等制度约束,即便未签合同也可能构成事实劳动关系。但平台通过众包兼职等话术切割责任,使劳动者陷入维权困境。 检索公开案例可见,2023年信丰县一名深夜猝死骑手最终获赔150万,法院明确认定配送异常时平台有救助义务。这些判例像一面镜子,照出资本规避责任的共性套路。 当算法将人异化为接单机器,这场悲剧早已超越个体命运。平台每年投入数亿宣称保障骑手权益,实际执行却像一场魔术,钱消失了,责任也消失了。 法律需明确新业态劳动者定义,强制平台公开保险明细;公众则应警惕廉价便利背后的代价。每一个外卖订单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值得被看见,更值得有尊严地活着。 信源:长江云新闻 202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