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8年春,乾隆帝钦点首席军机大臣讷亲,前往四川平定大金川叛乱。讷亲觉得必能马到成功。然而,万没想到他竟输得惨不忍睹。
初来乍到的讷亲不考察地形、不调研军情,便武断下令“强攻噶拉依!”
在场的老将军们都震惊了,大家都知道,大金川的核心要塞地形复杂,非常难打,强攻等于送死!
于是,现场有军官劝讷亲“再考虑考虑,需从长计议。”
而讷亲却恼羞成怒,他认为战事已经胶着一年多,清军损兵折将,却迟迟未能取胜,就是因为士兵们勇气不足、魄力不够!
讷亲在军帐中拍案而起,茶盏震得叮当作响,他下了最后通牒:三天必须攻克,否则军法处置!
大家见主帅动怒,都不敢再言语,但看讷亲的眼神分明是在看一个“穿着官服演猴戏”的纨绔子弟。
讷亲的草率部署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无知,打仗不像他平日里在军机处管理官员,错了还有重来的机会,他这样鲁莽下令,是在拿将士们的生命开玩笑。
果真,“噶拉依攻坚战”成了一出荒诞的黑色喜剧。讷亲执意要表演“速战速决”的戏码,连当地向导说“要绕道后山”的忠告都当成了耳旁风。
结果,清军像赶集的羊群般被赶进峡谷,敌军居高临下,瞄准士兵们的“红缨帽”,从碉楼里疯狂射击,简直像在玩“打地鼠”的小游戏,轻而易举,瓮中捉鳖。
最终,清军不出意外地一败涂地。
当任举将军的遗体被抬回来时,眼睛还睁着,分明死不瞑目,仿佛在质问乾隆:为何派这么个狗屁不通,还刚愎自用的统帅,逼将士们去送死!
讷亲出身于满洲勋贵家族,他的曾祖父是后金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祖父是康熙朝的辅政大臣遏必隆。他20岁承袭公爵之位,26岁入职军机处,31岁任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然而,“噶拉依攻坚战”却成了讷亲人生的滑铁卢。此前的讷亲忠诚、勤奋、清廉,深得雍正、乾隆二帝的信任和器重。然而,此次惨败让一路顺风顺水的讷亲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他成了惊弓之鸟,身为主帅,却选择逃避——
他白天躲在军帐里研究那些永远送不到乾隆案前的捷报,晚上对着地图,自欺欺人地表演“运筹帷幄”。最离谱的是,当时他掌管的兵力已达4万,居然还向乾隆要求增兵7万,去打3000敌人。
气得乾隆在养心殿直跳脚:讷亲,你疯了吗?你要用20倍的兵力叠罗汉去爬碉楼吗?
主帅一旦丧失信心,士兵又怎会努力呢?
于是,前线士兵们传唱起了顺口溜:讷帅妙计安天下,赔了总兵又折兵。
讷亲畏战如虎,不敢进攻,这让爱面子的乾隆觉得颜面扫地。
不仅如此,乾隆还收到情报:讷亲有意隐瞒部分失败战役,导致军机处信息残缺;讷亲还发牢骚动摇军心,甩锅给皇帝,质疑发动战争的必要性。
乾隆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派他的小舅子、大学士傅恒接任金川前线总指挥,并将讷亲正法。
当傅恒带着钦差卫队来摘他顶戴时,人们发现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军机大臣正躲在被窝里写请罪折子。
乾隆培养的第一位首席大军机讷亲,就这样因为军事短板和性格缺陷骤然退场,终年42岁。当时,讷亲连儿子都没有,直接绝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