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还没有解体,里根撒切尔就敢砍社会福利呢?其实他这么做,完全是瞅准了苏联的 “命门”。 那时候苏联表面上军事强大,但经济早就虚得不行。苏联把国民生产总值的 11% 到 13% 都砸在军费上,光 1975 年军费就高达 1400 亿美元,比美国还多。 这么高的军费把经济结构都搞畸形了,重工业像打了激素一样疯长,民用工业却饿得面黄肌瘦,老百姓连日用品都买不着,排队买面包的队伍能绕几条街。 里根和撒切尔心里清楚,苏联这是外强中干。他们玩的是 “阳谋”—— 既然你苏联要跟我搞军备竞赛,那我就把军费往上堆,看谁耗得过谁。 里根上台后,美国军费从 1980 年的 1381 亿美元涨到 1989 年的 3040 亿美元,翻了一倍多。苏联被逼着继续加码,结果经济窟窿越捅越大。这时候里根和撒切尔就想,既然你苏联忙着拆东墙补西墙,我在国内砍福利你也腾不出手来管。 更关键的是,里根和撒切尔背后有一套 “歪理” 撑腰,这就是新自由主义。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 “小政府、大市场”,觉得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福利养懒人,得让市场自己玩。 撒切尔上台后,直接把英国的国有资产打包卖了,煤矿、铁路、电信全私有化,还削减了失业救济和住房补贴,逼得老百姓自己出去找活路。里根更狠,一边给富人减税,一边砍食品券、医疗补助这些穷人福利,还美其名曰 “刺激经济”。 有人可能问,老百姓不闹事吗?其实闹了,撒切尔时期英国矿工大罢工闹了一年多,警察和矿工在街头打成一团。 里根削减福利也让美国贫困人口增加,但他们有自己的办法 —— 把削减福利说成是 “对抗苏联威胁” 的必要手段。当时美国老百姓被冷战宣传洗了脑,觉得多花点钱搞军备、少要点福利是 “爱国”,也就忍了。 苏联那边呢,戈尔巴乔夫搞的 “开放政策” 把自己玩崩了,媒体开始揭露苏联的烂摊子,什么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全抖出来,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就像漏了气的气球一样瘪了。 这时候苏联别说对外施压了,连自己内部的民族矛盾都摁不住,立陶宛、乌克兰这些加盟共和国吵着要分家,里根和撒切尔一看,这不正好吗?你家里起火了,我这边砍福利你也顾不上抗议。 还有个现实因素,就是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把西方国家坑惨了。油价暴涨让经济陷入 “滞胀”,高通胀和高失业同时存在,凯恩斯那套政府干预的办法不灵了。 里根和撒切尔趁机把新自由主义当救命稻草,说砍福利、减税能让经济 “重生”。虽然这药方副作用挺大,但当时西方国家也没别的招,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说白了,里根和撒切尔敢在苏联解体前砍福利,一是看准了苏联经济撑不住长期对抗,二是用新自由主义给自己撑腰,三是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冷战对抗上,四是赶上了石油危机后的经济困局。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既削弱了苏联,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虽然苦了老百姓,但确实达到了他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