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从哪儿找来这么个怪物?”上世纪80年代,苏联国防部长听说他手下17个将军,在酒桌上,竟然干不过一个中国军人,气的火冒三丈。
当时中国空军装备落后,急需引进先进战机提升国防力量,苏联方面虽然愿意出售武器,但在谈判桌上始终端着架子,提出的条件苛刻得很。
那年春天,莫斯科派来17名将校级军官组成的代表团,说是来北京谈苏-27战斗机采购的事。
可谁都能看出来,他们整这么一出就是来摆谱的,接风宴设在钓鱼台国宾馆,水晶吊灯照得宴会厅明晃晃的,长条桌上摆着茅台和伏特加。
酒过三巡,有个苏联少将突然把酒杯往桌上一墩,操着带大舌音的汉语说:"我们苏联男人喝酒像喝水,不知道中国同志能不能陪好我们?"
此话一出,整个宴会厅霎时安静一片,中国代表团这边几个年轻参谋脸涨得通红,可谁也不敢贸然接茬。
要论喝酒,他们的确实不是常年泡在冰天雪地里的俄国人的对手,关键时刻,后勤部长捅了捅边上坐着的老空军林虎。
此人大有来头,在部队里那就是个传奇,妥妥的山东汉子,毫不夸张的说他从小就是在酒缸边长大,年轻时在东北航校当教官,跟苏联专家打交道多,练就了喝酒谈事的本事。
有次在哈尔滨冰天雪地里陪苏联顾问,愣是喝光两瓶六十度的老白干,把五个俄国大汉全喝趴下了,自己还能摸着黑走回宿舍。
只见林虎不慌不忙站起身,端起满满一杯茅台,冲着苏联代表团方向举了举,脖子一仰就见了底。
这手先干为敬把俄国人给镇住了,带头的将军马上拍着桌子喊服务员换大杯,两边人你一杯我一盏,茅台混着伏特加往喉咙里灌。
俄国人开始还扯着嗓子唱《喀秋莎》,到后半夜舌头都捋不直了,有个上校喝着喝着钻到桌子底下,被勤务兵架出去的时候还嘟囔着要再来三杯。
林虎这边倒是稳当,脸上始终挂着笑,手里的酒杯就没空过,等到天微微亮的时候,苏联代表团十七个人横七竖八躺倒一大片,就剩个翻译官还能扶着墙说话。
第二天谈判桌上,情况完全翻转了,原本鼻孔朝天的苏联代表们个个蔫头耷脑,中国代表团倒是精神抖擞。
原本咬死的单价每架三千万美元,硬是被砍到两千五百万,不仅如此,原本藏着掖着的发动机维修技术、雷达系统参数,这回都松了口。
后来听外事部门的人说,有个苏联将军在洗手间吐的时候还念叨:"那个中国军官是酒神转世吧?"
不可否认的是,这场酒局带来的实惠可不光是省了钱,靠着这次谈成的条件,咱们不但买到了当时最先进的苏-27,还顺带引进了生产线。
沈阳飞机制造厂那时候组织技术骨干去俄罗斯学习,回来照着图纸琢磨,慢慢吃透了第三代战机的制造门道,后来搞歼-11系列的时候,这些积累可派上了大用场。
林虎经此一战名声大噪,但人还是原来那个样,有次记者采访他,问起当年的光辉事迹,他摆摆手说:"喝个酒算什么本事,能把技术学到手才是真能耐。"后来军委要给他记功,他死活不肯,说这是大家伙儿共同的功劳。
实际上,此次影响的不光是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智慧。
现在想想,当年那场酒局就像根导火索,点燃了中国军工奋起直追的激情。
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歼-20,这条路走了三十多年,每次看到新战机亮相,老军工们总会提起那个把伏特加喝出白开水滋味的夜晚,他们说,林虎喝下去的不只是酒,更是中国军人不服输的那股劲儿。
信息来源:《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新中国二十年国土防空作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