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乾隆十幅经典对联:御笔联话里的江山与风雅

烟锁池塘柳,枫榕海堰秋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相传乾隆在一次南巡途中,行至一处风景秀丽的池塘边,见烟雾袅袅萦绕垂柳,突发灵

烟锁池塘柳,枫榕海堰秋

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

相传乾隆在一次南巡途中,行至一处风景秀丽的池塘边,见烟雾袅袅萦绕垂柳,突发灵感出了上联“烟锁池塘柳”。此联不仅描绘出静谧优美的画面,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偏旁,难度极高。随行大臣纷纷挠头,一时无人能对。后来有文人墨客尝试以“枫榕海堰秋”或“桃燃锦江堤”应对,下联同样融入五行元素,在展现自然景致的同时,巧妙呼应上联的独特结构 ,成为千古佳联佳话。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乾隆微服私访时,曾来到京城一家名为“天然居”的酒楼。酒楼名字别出心裁,乾隆兴致大发,出了“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一回文联上联。此联倒读顺读皆成句,构思精妙。他本想难倒随行大臣,不料才子纪晓岚稍加思索,便以“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应对。下联借路过大佛寺的经历,对仗工整,同样具备回文趣味,君臣二人的这段对联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年间,通州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北物资汇聚,商贸繁荣。乾隆听闻此地有“南通州,北通州”的说法,一次与大臣谈论地方特色时,便以此出了上联。上联巧妙将地理方位与通州名称结合,暗喻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一位大臣灵机一动,以生活中常见的当铺为题材,对出“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既对仗工整,又生动展现了市井生活场景,深得乾隆赞赏 。

二典三谟,法尧舜之道

五风十雨,协天地之心

乾隆重视文化传承与治国安邦,在研读古代典籍时,对《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谟》印象深刻。他认为其中蕴含着尧舜时期的治国智慧,遂以“二典三谟,法尧舜之道”为上联,表达对古代圣贤治国理念的推崇。在祈愿国家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时,他又写下“五风十雨,协天地之心”为下联,展现了他期望国家顺应天时、实现天人和谐的治国理想,此联常悬挂于宫廷重要场所,彰显帝王治国理念。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乾隆深知君主德行对治国的重要性,在处理政务之余,时常思考如何提升自身修养与治理国家的能力。他从儒家经典中汲取思想,化用《尚书》中“皇建其有极”“惟精惟一”等语句,创作此联。上联强调君主应宽厚仁爱,建立治国的准则;下联指出要专注精进,将治国之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联被他视为修身治国的座右铭,也常用来告诫子孙后代。

七宝共庄严,金光高映

四花纷拥卫,香雨浓霏

乾隆笃信佛教,多次游历寺庙。在某次参观皇家寺庙,目睹金碧辉煌的佛像、庄严的佛堂后,有感而发创作此联。“七宝”“金光”描绘出佛界建筑的华丽庄严,“四花”“香雨”则展现出神圣祥和的氛围。此联被用于寺庙楹联,既体现了乾隆对佛教的虔诚,也彰显了皇家寺庙的威严神圣,成为寺庙文化的一部分 。

左右图书,静中涵道妙

春秋风月,佳处得天和

乾隆本人喜爱读书,常在御书房中博览群书,沉浸于文化的海洋。在静谧的书斋环境中,他感悟到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领悟人生之道的过程,由此创作上联“左右图书,静中涵道妙”。而在闲暇时,他也钟情于欣赏四季更迭中的自然美景,春日的繁花、秋天的明月,让他体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于是写下“春秋风月,佳处得天和”为下联。此联展现了乾隆在文化与自然中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

祥呈阆苑,熙皞乐康衢

庆叶瑶图,融和开寿域

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如新年、寿诞等,乾隆都希望通过对联传递对国家和百姓的美好祝愿。此联便是他在宫廷节庆时所作,“祥呈阆苑”“庆叶瑶图”描绘出宫廷中祥瑞喜庆的氛围,“熙皞乐康衢”“融和开寿域”则表达了他期望百姓生活安乐、国家繁荣昌盛、人人得以长寿的愿景。这些对联会张贴在宫廷各处,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

法界示能仁,福资万有

净因积广慧,妙证三摩

乾隆对佛教教义钻研颇深,与众多高僧有过交流探讨。在与僧人论道过程中,他对佛教“能仁”“净因”“广慧”“三摩”等理念有了深刻感悟,认为佛教教义蕴含着普度众生、启迪智慧的力量。为弘扬佛教精神,表达对佛法的尊崇,他创作此联,悬挂于寺庙或与佛教相关的场所,展现出他对佛教文化的重视与传播佛教教义的心愿 。

丽日和风春淡荡

花香鸟语物昭苏

一年春日,乾隆外出踏青,目睹阳光明媚、微风轻柔,大地复苏,百花盛开,鸟儿欢唱的生机勃勃景象,心情格外愉悦。为记录下这美好的春日景致,抒发内心的欢喜,他即兴创作此联。此联生动鲜活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风光,展现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也反映出乾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捕捉和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