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菜也曾是美食,我们要节约粮食

郝隽说美食 2023-05-23 13:17:35

对于北京发起的“饮食浪费特别整治活动”,身为一个“50后”的我,心情激荡,感慨万千。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很讨厌现在的许多人。特别是,每次看见饭店中有些人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大方、大方等,随意的多点了几个菜,结果因为没吃完又不收拾,白白浪费了;当他看到垃圾堆里的包子、糕点、食物的时候,他的怒火就上来了。这简直就是一群败家子的罪过!

一九五○年代后期,一九六○年代初期,因为三年天灾,我们这些七十多岁的老人,永远也忘不了饥饿的感觉:我们家住在左安门外八里河的工厂,一到假期,我们就到东南方的乡下,去采集野菜,比如蒲公英、麻花菜(麻花菜)、水芹菜、苦苣菜、野苜蓿,还有柳树的嫩芽、榆树的钱儿、叶子,都带回来,拌着玉米粉,做成馒头,熬成粥。

到了冬季,他们只能从农夫们扔下的菜叶上,采摘一些蔬菜,如果得不到,他们就会向农夫们讨要。他还记得,有一次,邻居妈妈做了一大盆青菜,要用来做青菜,却被自己的孩子用“白嘴”一口一口地吞了下去……

因为食物配给的限制,男孩多的家庭特别艰难。每天都要按时开饭,连青菜都要分着吃,否则撑不到月底。当时,一般有三种解渴的办法:一是睡眠,二是饮水。第三,身体的运动很少,脑力的运动自然也很少。因为缺乏营养,很多人都开始肿胀起来,在膝盖上留下一个凹痕。在那个时候,用豆浆来治疗肿胀,这是很常见的治疗方法。要不是他亲自去看,恐怕都难以想象。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句话:“人是铁,饭是钢,人是铁。”这表明食物是人民生活的一大支柱。而元末明初,明朝开国元勋朱升则为朱元璋提出了"高墙筑垒,广积粮,缓称王"的主张,并提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老格言。

事实上,从古代到现在,爱惜食物已经成为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在中国,唐代李绅的一首《悯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50后”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被教导要爱惜食物,“一粒米,千辛万苦,每一粒都要吃饱……”所以,“光盘行动”和“剩餐打包”的实施,已不再只是一个节俭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立德树人”,关乎“两个文明”。

说到这里,许多有思想,有见识,有社会责任感的网民也许都会有这个问题:为何我们国家有着如此深刻,丰富的爱惜食物的教科书,以及缺乏食物的经验,却仍有今日之人在贴子开始的悲哀举动?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我们的学校中,“说”和“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脱离关系;在我们的宣传中,“拉动内需”被脱离了两个文明,脱离了对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战略保证。

北京在这一年里发起了一场“饮食浪费的大扫除”运动,真是天赐良机!这是必须的!很重要!希望所有人都能踊跃参与,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在结束时,请接受列宁的一句名言:“忘却历史,即是出卖。”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