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保缴费工资,有的企业在操作时并不规范。有的随意确定,有的以最低标准缴费。其实,这些都是不合法的。关于企业职工社保缴费基数的确定及企业调节权限,综合相关政策规定,具体说明如下。

社保缴费基数确定的一般规则是:
1、基数核定原则。职工缴费基数一般以本人上一年度(自然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为准,包括计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全部货币性收入。例如,某职工2023年月均工资为8000元,则2024年缴费基数为8000元。
2、新入职员工基数确定 。首月工作满全月,按首月工资性收入核定基数。首月未满全月,可按实际工资或协商后按全月工资核定。
3、上下限限制。缴费基数需在“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范围内。下限:工资低于社平工资60%的,按60%计算;上限: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00%的,按300%计算。
4、特殊情况处理 。年度内工资调整(如涨薪)不影响当年基数,次年再重新核定。灵活就业人员可按社平工资的40%-100%自主选择基数。
企业能否自行调节社保缴费基数呢?
1、企业权限限制。企业不能随意调节缴费基数,需严格按职工实际工资申报。若未如实申报(如人为降低基数),属于违规行为,可能面临补缴、罚款及劳动者维权风险。
2、合规调整方式。年度申报期调整:每年社保部门开放基数申报时(如7月),企业可基于职工上年度月均工资重新申报。如职工工资发生重大变化,需提供工资凭证等材料,通过社保窗口申请调整。
3. 违规操作后果。瞒报、漏报缴费基数将导致职工社保待遇受损(如养老金、工伤赔偿减少),企业需承担补缴差额、滞纳金及行政处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