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坚决抵制!刑满释放成最美网红?

流量时代,有人因才艺出圈,有人因颜值走红,而最近一位"特殊网红"的翻车事件,却将公众视线引向了灰色地带。曾被称为"最美通

流量时代,有人因才艺出圈,有人因颜值走红,而最近一位"特殊网红"的翻车事件,却将公众视线引向了灰色地带。曾被称为"最美通缉犯"的卿晨璟靓,在刑满释放后以"大牢生活""诈骗内幕"为噱头转型主播,一个月内涨粉8000+,直播间充斥着"姐姐好飒""想听监狱故事"的疯狂弹幕。这场荒诞的流量狂欢,揭开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病灶。

一、黑色流量的三重推手

2018年,一张通缉令让四川绵阳女孩卿晨璟靓意外走红。当警方公布的证件照与她参与的"酒托诈骗案"形成强烈反差,"最美通缉犯"的标签在互联网上病毒式传播。六年后,这位刑满释放人员精准捕捉到流量密码:用通缉照作头像,以"揭秘看守所内幕""解读诈骗套路"为直播主题,甚至将"刑满释放"直接写进个人简介。

这种黑色营销并非孤例。某直播平台曾出现自称"诈骗高手"的主播,通过编造犯罪故事收割打赏;有MCN机构专门包装刑释人员,打造"浪子回头"人设进行带货。数据显示,2023年"刑释网红"相关话题播放量超3亿次,相关直播间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万。

黑色流量产业链的形成,源于多方合谋:

- 平台算法对争议内容的推波助澜,系统更倾向推荐"颜值+犯罪"等反差性内容

- 经纪公司深谙"黑红"经济学,将刑释经历包装成"独家IP"

- 部分网友猎奇心理作祟,将违法经历异化为"人生剧本"

二、畸形流量侵蚀社会根基

当卿晨璟靓在直播间轻描淡写地说"看守所伙食比外卖健康"时,其背后团队正在策划"刑释人员创业"的营销方案。这种对犯罪的美化,正在产生三重危害:

1. 扭曲青少年价值观

某中学调研显示,15%受访学生认为"有案底也能成功",某短视频平台上"想进监狱体验"的话题播放量超5000万。当违法经历被包装成"人生勋章",正在误导青少年形成"违法成本低"的认知偏差。

2. 消解司法严肃性

卿晨璟靓所属诈骗团伙涉案金额达140万,但在直播中犯罪行为被简化为"年轻不懂事"。这种娱乐化处理,让本该严肃的法律惩戒变成"流量剧本"。

3. 挤压优质内容空间

某平台数据显示,"刑释"类视频完播率是知识类内容的3倍,导致大量创作者转向猎奇题材。有主播为博眼球自编犯罪故事,甚至出现"看守所挑战"等违规内容。

三、破局需要系统性治理

面对黑色流量的蔓延,2023年网信办专项整顿下架相关话题207个,封禁账号222个。但要根治顽疾,还需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

1. 平台建立"价值算法"

在推荐机制中增加"正能量权重",对刑释人员账号实施内容分级管理。某头部平台试点"社会价值评估模型"后,劣质内容曝光率下降40%。

2. 完善法律惩戒链条

建议建立"网络违法信用档案",对屡教不改者实施跨平台封禁。杭州某MCN机构因炒作刑释人员被处100万元罚款,此类案例值得推广。

3. 提升全民媒介素养

北京市将"网络防沉迷"纳入中小学必修课,深圳成立全国首个"银发网红培训基地",这些探索为构建健康网络生态提供了新思路。

流量本无原罪,但当"刑满释放"成为流量密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焦虑。我们需要的不是对"黑红"的围猎,而是构建有温度的内容生态——让改过自新者有正当出路,但不给违法犯罪任何表演舞台。毕竟,真正的文明社会,从不用他人的伤疤作为娱乐消费的筹码。

对于这种网红,小编认为要坚决抵制,不知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事呢,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评论列表

飘渺
飘渺 2
2025-05-03 11:52
素颜照最重要,任何的美颜,滤镜,等等都是骗人,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