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1865—1955)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与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的山水画一代宗师,其艺术成就深远影响了中国画的发
1941年,张大千率领弟子、家人和青海喇嘛画师,跋涉千里,抵达敦煌莫高窟。当时的敦煌,荒凉破败,洞窟被风沙掩埋,壁画剥落
一、五平米的艺术宇宙上海田林新村,一间不足五平米的旧画室,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只有满墙泛黄的手稿和一方斑驳的画案。凌晨三
上海深秋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梧桐叶的间隙,在思南公馆的老洋房墙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八十七岁的汪观清坐在画案前,手中的毛笔在宣
在世人眼中,齐白石是那个一挥而就、下笔如有神助的绘画大师,他的虾蟹游弋于纸上,花鸟栩栩如生,山水意境深远。然而,近日流出
酒坛倾倒在宣纸上时,徐渭突然大笑起来。绍兴黄酒在生宣上晕开琥珀色的云翳,他索性将错就错,抓起秃笔蘸取残酒,手腕悬空三寸,
在北平西四胡同那间终日不见阳光的小屋里,一位纤瘦女子伏案执笔,将毕生未曾经历的爱情,以工笔重彩细细描摹。她终身未嫁,却画
在中国近现代书法的星空中,沙孟海先生如一颗璀璨的北斗,以其苍劲雄浑的笔法照亮了二十世纪书坛的莽原。他的墨迹不仅是线条的舞
一、笔底风云:一位全才画家的诞生刘继卣的名字,是中国画坛上一抹无法忽略的瑰丽色彩。他如一位行走于宣纸上的诗人,以工笔勾勒
艺术简历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号倩庵,斋号“梅景书屋”“四欧堂”
他的一生,是一幅未干的山水,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凝结,又悄然流淌。亚明——这位以生命为笔触追问中国画魂的旅者,始终在传统与
一、千山独行:五百年的重量与一声叹息徐悲鸿曾以“五百年来第一人”的惊世之语,将张大千推上中国画坛的神坛。这声赞誉如金石坠
在楷法森严的唐代书坛,李邕如一叶孤舟,以行草破浪而行,将碑铭的庄重与笔墨的飘逸熔铸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他的一生,是才情与命
山寺的钟声总在暮色里浮沉,圆清法师的蒲团下压着一片无人知晓的尘埃。世人说他孤僻,说他枯坐如顽石,说他衣角沾满经年不散的苦
一、诗书画印的集大成者:传统与个性的交响吴昌硕(1844—1927),这位生于浙江安吉的晚清巨匠,以“四绝”——诗、书、
当乾隆年间的松烟墨触碰到黄公望六百年前的笔痕时,历史长卷里响起了金石相击的清音。梁诗正执笔立于《富春山居图》卷尾,腕底流
江南的烟雨在宣纸上洇开第七重墨色时,六十年前的画案前,有位画者正用笔锋丈量着天地。李可染的腕底始终悬着一脉山河,当羊毫触
一、千峰蓄墨,一苇渡江江南的烟雨洇湿了半卷生宣,狼毫在澄泥砚边微微一颤,坠落的墨珠便化作山峦间的雾霭。钱松喦立于画案前,
一、笔墨之外,灵犀初现在宣纸与水墨的交织中,传统绘画大师以笔触勾勒山河气韵;而今,一支无形的“数字画笔”正悄然改写艺术的
宣纸上的云雾在某个清晨骤然苏醒。当黄秋园执起那杆秃笔,赣江的水纹便沿着墨线漫入绢帛,化作千年不散的雾岚。这个在裱画店做了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