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GDP

人民币在2005-2013年持续升值东哥整理了一下数据,但大多数人对那个时间段

人民币在2005-2013年持续升值东哥整理了一下数据,但大多数人对那个时间段

人民币在2005-2013年持续升值东哥整理了一下数据,但大多数人对那个时间段的主要记忆次贷危机,中国房价开始暴涨。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至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单边升值态势,从8.1917升至6.1932,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35%。这九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GDP),人民币计价GDP从18.23万亿元增长到56.88万亿元,而美元计价GDP则从2.23万亿美元跃升至9.19万亿美元。这九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02%,保持了高速增长。加上通胀,人民币计价的GDP年化名义增长率达到16%增长率,如果以美元计价的年化名义增长率达到了恐怖的19.6%。这九年间,中国GDP总量占美国GDP的比例持续快速上升,从17.9%快速拉升到了57%,引发了美国极大恐慌。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6.03万亿美元VS5.7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到201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1,850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从5%突破到12.3%,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这九年间,中国人均GDP从2005年的14567元大幅提升至2013年的44281元,增长了约2倍。如果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DP从2005年的1,753美元跃升至2013年的7,020美元,增长了整整3倍。美元计价下2014-2024年,十年内中国人均GDP增长了不到1倍!那么未来十年可以开启下一轮人民币升值周期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超过美国?东哥觉得不好说啊不好说。
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决不会参与,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未来十年重建

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决不会参与,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未来十年重建

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决不会参与,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未来十年重建得花5240亿美元,快赶上它2024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了,就它现在的经济状况,根本拿不出这笔钱,说白了,中国可以卖材料,但得收现金,垫钱帮着做工程绝对不能干,这种国家想法多变,脑子不太正常,犯不着沾手,你怎么看?[横脸笑]乌克兰重建这笔账,确实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世界银行最新评估显示,未来十年重建需要5240亿美元,这相当于乌克兰2024年预计GDP的2.8倍,对于一个经济已被战争重创的国家来说,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咋舌。目前全国13%的住房受损,基础设施损失1520亿美元,累计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最严重的是能源系统,发电设施大面积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就连“欧洲粮仓”的农业也因各种因素严重受挫。钱从哪里来,这确实是个现实难题,2025年乌克兰预计财政赤字350亿美元,而现有国际援助只能满足130亿美元的恢复需求,仅占总需求的2.5%。国际社会确实在努力,欧盟批准了2024—2027年500亿欧元援助计划,美国通过了超610亿美元援助法案,G7承诺未来五年提供390亿美元双边援助,但欧盟内部关于资金分摊还存在分歧,首批45亿欧元援助到位率不到60%。多边机构也在行动,世界银行设立乌克兰复苏信托基金,已募集20亿美元;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提供20亿欧元紧急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156亿美元中期贷款,然而这些资金相对于庞大需求,确实还有不小差距。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成为讨论焦点,有建议将其用于重建,但各方对具体使用方式还在协商,欧盟内部对直接动用资产本金存在不同看法,担心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基础设施重建是重中之重,道路、桥梁、铁路受损严重,能源系统的发电、输电设施急需修复,这些领域重建将带动钢铁、水泥、建筑机械等行业发展。住房重建同样紧迫,250万户家庭的居住受到影响,重建不仅要解决居住问题,还需符合新的建筑和安全标准。工业恢复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多个行业,这不仅能促进经济复苏,还能带动相关贸易。农业升级潜力巨大,战后农业重建可以借助国际合作实现现代化,引入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这对恢复“欧洲粮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重建过程中确实存在国际博弈因素,欧盟提出矿产合作协议,美国推进稀土等资源合作,各方都希望在重建中获得合理利益,美国《重建乌克兰法案》规定优先采购本国企业产品,首批订单达60亿美元。中国与乌克兰经贸合作有深厚基础,截至2019年底,中国对乌直接投资存量近1.5亿美元,涉及能源、农业和基础设施,2021年前11个月,中资企业工程承包合同额达近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在高铁、港口、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与重建需求高度契合。若局势稳定,中国企业有望通过恢复项目、参与竞标等方式扩大合作。但参与重建也面临挑战,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影响合作空间,资金安全方面需要考虑债务风险,政策不确定性也是需要关注的因素,一些关键资源可能已被提前布局,比如美国黑石集团获得顿巴斯地区部分矿业权益。重建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各方利益平衡,如何在满足重建需求的同时,确保各参与方获得公平机会,这需要国际社会的智慧和协调,透明度和监管机制将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从长远看,乌克兰重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国际合作,不仅能恢复经济,还可能实现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转型,这对乌克兰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你认为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乌克兰重建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哪些因素将决定重建的成败?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欧盟GDP总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欧盟GDP总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欧盟GDP总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8月31号开始,中方即将启动一连4天的主场活动。不过今天出现了一个新状况,那就

从8月31号开始,中方即将启动一连4天的主场活动。不过今天出现了一个新状况,那就

从8月31号开始,中方即将启动一连4天的主场活动。不过今天出现了一个新状况,那就是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临时取消了他的访华行程,不会出席上合峰会和9·3。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普拉博沃决定放弃访华,与其国内的动荡局势密切相关。这几年印尼的总体经济形势并不算太好,人均GDP目前也只有5000美元。再加上目前特朗普仍对印尼征收19%的对等关税,更是恶化了印尼的经济发展前景,强化了印尼民众对于普拉博沃的不满。其实仔细梳理就能发现,普拉博沃决定放弃访华,和印尼国内的动荡局势有着密切关系。先说说印尼的经济状况,这几年整体形势并不算好。2023年印尼的GDP总量约为1.3万亿美元,人均GDP只有5000美元左右,这个水平在东南亚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而且印尼的经济结构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仍是主要产业,制造业附加值不高,大量年轻人面临就业难题。2024年第一季度,印尼的失业率达到了6.2%,尤其是在雅加达、万隆等大城市,不少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从事临时或低薪岗位,民众对于经济现状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此前对印尼征收的19%对等关税,至今仍未取消。这对印尼的出口行业打击不小,印尼主要出口的棕榈油、橡胶、纺织品等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降。以棕榈油为例,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原本是印尼棕榈油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征收高关税后,印尼棕榈油在美国的销量减少了30%以上,大量棕榈油加工企业面临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不少企业甚至被迫裁员。这不仅影响了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收入,也进一步恶化了印尼的经济发展前景,让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愈发强烈。今年以来,印尼国内已经发生了多起民众抗议活动。3月份,雅加达有数千名民众聚集在总统府附近,抗议物价上涨和失业率高企,要求政府出台更多刺激经济、保障就业的政策;5月份,棉兰、泗水等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抗议活动,部分抗议者还与警方发生了轻微冲突。这些抗议活动虽然最终都得到了平息,但也反映出民众对普拉博沃政府的信任度在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普拉博沃如果此时离开印尼前往中国参加活动,很可能会被反对者指责“不顾国内民生”,进一步激化国内矛盾,影响政府的执政稳定性。另外,印尼近期还面临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6月份以来,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先后遭遇暴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数十人伤亡,大量房屋和农田被损毁。政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普拉博沃作为总统,需要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这也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难以抽身前往中国参加活动。中方对于普拉博沃取消访华行程表示理解,双方已经通过外交渠道沟通,约定后续将通过其他方式保持高层交往,推进两国在经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让出世界经济第二位置?经济规模再次被欧盟超过,虽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徳莱恩大松

中国让出世界经济第二位置?经济规模再次被欧盟超过,虽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徳莱恩大松

中国让出世界经济第二位置?经济规模再次被欧盟超过,虽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徳莱恩大松了一口气,但欧洲人并没有兴奋起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刚放出来的最新数据显示,欧盟GDP达到19.99万亿美元,中国是19.23万亿美元,就差这么一点点,欧盟把“第二”的头衔抢了回去。可你要是真以为欧洲经济这下牛起来了,那可就上当了!这场“反超”看着热闹,实则全是水分,跟真正的经济实力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首先得说清楚,欧盟能超过我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汇率在“搞事情”。2024到2025年,美国那边开始降息,美元没那么值钱了。而欧盟这边呢,因为能源价格稳住了,欧洲央行还维持着高利率,欧元一下子就值钱了—之前1欧元换1.08美元,现在能换1.15美元。就这汇率一涨,欧盟的GDP换算成美元,平白无故多出来1.2万亿美元!反观中国,这段时间为了帮企业稳外贸,缓解汇兑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有3%左右的正常波动。这么一来,咱们的GDP按美元算,自然就少了一块。其实这种事儿早有先例,2018年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后来汇率一回归正常,咱们很快就把“第二”的位置抢回来了。所以这次欧盟的“领先”,就是汇率捣的鬼,跟经济好不好没关系。更扯的是,欧盟的GDP里,还掺了不少通胀的“虚胖”水分。2025年初,欧元区的通胀率虽然从高点降下来了,还有3.2%,远超2%的目标。就拿德国来说,今年第一季度名义GDP同比涨了4.1%,看着挺厉害,可扣除物价上涨后,实际只增长了0.8%!也就是说,近80%的增长都是物价涨出来的,根本不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变多了。再看中国,2025年咱们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只涨了1.5%,核心CPI才1.2%,属于低通胀、稳增长的好状态。咱们的GDP增长是实打实的—工业增加值同比涨了5.3%,高技术制造业更是涨了8.1%。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产业增长,欧盟就算GDP数字再高,也没这实打实的底气。还有统计方法的差异,也把这场“反超”吹得更邪乎了。欧盟算GDP的时候,对知识产权服务、金融衍生品这些虚拟经济的统计特别宽松。2025年欧盟金融服务业占GDP的22%,里面好多跨境金融交易虽然算进了总量,可根本没给实体经济带来就业,也没推动产业升级。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其实乱得很。虽然整体GDP超了中国,但成员国之间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德国、法国靠着汽车、航空航天产业还能撑撑场面,希腊、意大利这些南欧国家,债务高得吓人,青年失业率超过20%,内部市场根本没整合好。中国这边呢,“双循环”格局下,内需市场越来越给力。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涨了7.2%,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达到4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65%。这种靠内需拉动的增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后劲特别足。而且从长远来看,中欧经济的比拼,根本不是GDP数字的较量,而是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赛跑。2025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这些战略性产业上砸了不少钱,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8%,5G基站突破400万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12.5%。说到底,2025年欧盟GDP反超中国,就是全球经济转型期的一场“短暂热闹”。冯德莱恩为数字欢呼,可欧洲老百姓心里门儿清—真正的好日子,不是看GDP排名,而是看能不能稳稳找到工作、收入能不能涨、生活有没有保障。中国经济一直盯着高质量发展,不玩数字游戏,只练真本事。随着咱们产业升级不断推进,内需市场持续发力,欧盟这种靠汇率、通胀、统计方法堆出来的“领先”,根本撑不了多久。
说个笑话:2021年欧盟美元计价的名义GDP超过中国,2024年欧盟美元计价的名

说个笑话:2021年欧盟美元计价的名义GDP超过中国,2024年欧盟美元计价的名

说个笑话:2021年欧盟美元计价的名义GDP超过中国,2024年欧盟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再次超过中国。这中间的变量是什么呢?是这几年间中国的CPI几乎原地踏步,而欧盟的CPI上涨了至少28%。什么叫拉动消费?这就叫拉动消费。​​​
中国让出世界经济第二位置?经济规模再次被欧盟超过,虽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徳莱恩大松

中国让出世界经济第二位置?经济规模再次被欧盟超过,虽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徳莱恩大松

中国让出世界经济第二位置?经济规模再次被欧盟超过,虽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徳莱恩大松了一口气,但欧洲人并没有兴奋起来。根据IMF最新数据(2025年),欧盟经济规模再次超过中国了,欧盟的GDP是19.99万亿美元,中国是19.23万亿美元。不过,这数据里面藏有猫腻,简单地说,所谓欧盟GDP超越中国并不是干货,含有水分。反超中国主要因汇率波动,包括欧元升值、人民币贬值,以及通胀虚增数据及统计方法差异,属于短期统计现象,并非经济实力的长期变化。有网友评论:超越好啊。只要我们的GDP保持一定的上升势头,让开老二位置,让美国感到欧盟的压力,让美欧互斗,我们闷头发大财。赶超美国、欧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让国家富强、让人民富裕幸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说到底,教员说的好“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依然适用当下环境!对此,你怎么看?
欧盟GDP超过了中国,于是很多人开始吹欧洲了。欧洲19.99万亿,中国19.23

欧盟GDP超过了中国,于是很多人开始吹欧洲了。欧洲19.99万亿,中国19.23

欧盟GDP超过了中国,于是很多人开始吹欧洲了。欧洲19.99万亿,中国19.23万亿。听上去很唬人,好像欧洲经济突然开挂了一样。可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呢?不可否认的是,欧盟的整体经济实力非常强悍,但再怎么说,欧盟也是一个国际组织,并非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形式存在。光是成员国,欧盟都有27个,用27个国家与一个国家相比较,实际上欧盟已经输了,而且别看欧盟表面经济强悍,但其中有多少水分,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在英国脱欧后,欧盟各个经济体,也就德国和法国能摆上台面,剩下的用乌合之众来形容都不为过,这样的国家联合起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更别说欧美国家那边,经常搞虚标GDP这一套,谁又能保证,欧盟的19.99万亿GDP,就真的实打实,否则在面对俄罗斯的时候,怎么显得这么手足无措。要知道,俄罗斯的GDP,也就相当于我国广东省,而欧盟GDP比我国都要高,这似乎有些说不通了。因此与其说欧洲经济开挂,倒不如说其是衰落了,毕竟在上个世纪,欧洲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中心,可到现在呢?随着英法德等国家的衰落,欧洲的未来已经注定。
美国为什么不宣布35万亿美债全部作废?其实东大何尝不想美国宣布35万亿美债作废。

美国为什么不宣布35万亿美债全部作废?其实东大何尝不想美国宣布35万亿美债作废。

美国为什么不宣布35万亿美债全部作废?其实东大何尝不想美国宣布35万亿美债作废。只要美国宣布35万亿美元作废。美国的美元霸权不仅废了。甚至连美国经济也直接一撸到底,直接崩盘。这就是关键,美国知道后果太严重,赖账等于自掘坟墓,美元霸权靠的就是信用,一旦违约,全球投资者跑光,利率飙升,经济链条全断,企业倒闭潮,失业率爆表,供应链跟着瘫痪。看看2025年的数字就知道,美国国债已经堆到37.2万亿美元,光一年利息就得付1.2万亿美元,比很多国家全年GDP都高,但就算压力这么大,他们宁愿103次提高债务上限,也不敢说一句“这债我不还了”。美元这东西之所以能在全球横晃,靠的就是大家觉得美国政府说话算数,现在全球外汇储备里还有57.7%是美元,可这数字已经比以前降了不少,不少国家都在偷偷减持美债。日本手里的美债从峰值跌了不少,中国更是减了快一半,现在只剩7590亿美元,这时候要是敢宣布赖账,等于直接告诉全世界“美元就是张废纸”,那剩下的投资者肯定连夜抛售,用脚投票比谁都快。而且,这债不光是外国人拿着,美国人自己才是大头,美联储手里就攥着4.24万亿美元国债,银行、养老金这些机构更是深度捆绑,真要是作废,美国老百姓的退休金先得腰斩,银行坏账能堆成山,到时候不是企业倒闭那么简单,整个金融系统都得停摆。2008年金融危机够惨了吧?那会儿失业率才到7.8%,GDP跌了不到1%,要是美债违约,这数字得翻好几倍,毕竟现在光是国债利息就占了政府支出的13%,一旦信用崩塌,借钱成本飙升,连政府都得关门大吉。有人可能觉得美国可以耍无赖硬扛,但他们自己试过多少次债务上限危机了,每次两党吵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得乖乖提高上限,2025年特朗普政府一边关机构省钱,一边又搞4.5万亿美元减税,说白了就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宁愿把债务上限提到36万亿美元,也不敢触碰违约这条红线,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美元霸权这东西看着威风,其实根基就是“说话算数”这四个字,真把信用玩崩了,美军航母再多也护不住美元的地位。现在全球都看着呢,美元储备占比年年降,欧元、甚至瑞郎的份额都在涨,美国要是敢赖账,等于给去美元化送助攻,那些早就想摆脱美元束缚的国家正好顺水推舟,到时候美国买石油、买商品都得用别人的货币,通胀能涨到天上去,老百姓日子更没法过,咱们是真巴不得美国这么蠢一回,毕竟这对咱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实打实的好处。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赖账,是真不敢!这37万亿美元的债就像绑在他们身上的定时炸弹,拆了会炸,不拆也早晚出事,但眼下只能靠借新还旧续命,这种靠信用撑起来的霸权看着结实,其实脆弱得很,一旦大家都不信了,垮起来比谁都快。与其琢磨怎么赖账,不如想想怎么正经搞经济,可惜美国政客眼里只有选票,哪管得了那么长远的事,毕竟提高债务上限比解决问题容易多了,至于以后怎么办,留给下一届政府头疼去吧。
当美国对印度征税从25%涨到50%,印度GDP今年想要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3的梦想

当美国对印度征税从25%涨到50%,印度GDP今年想要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3的梦想

当美国对印度征税从25%涨到50%,印度GDP今年想要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3的梦想破灭了,甚至有可能被日本反超重新降至世界第5去。今年5月印度自己宣布GDP超过日本升到世界第4,日本不承认,印度却自信满满,根本不把日本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