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GDP

我现在才知道,像法国这些欧洲国家,财政收入居然占到GDP46.8%,快一半。国内

我现在才知道,像法国这些欧洲国家,财政收入居然占到GDP46.8%,快一半。国内

我现在才知道,像法国这些欧洲国家,财政收入居然占到GDP46.8%,快一半。国内很多人说税收高,但是中国的财政收入才占GDP16.3,这还包括国央企。相当于,在欧洲你生产100元的东西,就要给政府46.8元。这比例要是放在国内,估计天天被骂。有人可能会说,那欧洲福利好,医疗免费,生娃给钱。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笔钱本来就应该是你自己的,而且高福利就是养懒人,你不停送外卖,结果赚的一半要养天天躺在家里的人。我还明白,为什么欧洲物价会这么高,税收做不了不少贡献。你说生产一瓶饮料,放在哪里,成本应该也都是一两元。怎么欧洲就能卖到十几元二十元。我感觉这更像是一种欺骗,用高税收带动高福利,然后提高物价,产生虚高的经济总量。
“245%关税”刚落地,美国超市货架先喊疼:中国稀土一卡,特斯拉电池线停产;中国

“245%关税”刚落地,美国超市货架先喊疼:中国稀土一卡,特斯拉电池线停产;中国

“245%关税”刚落地,美国超市货架先喊疼:中国稀土一卡,特斯拉电池线停产;中国大豆一撤,艾奥瓦州谷仓爆仓。网友@老农张:“去年一船大豆卖中国赚20万,今年改囤仓库,利息都吃垮。”另一边,中国买家刷手机,20.3万亿内需秒变“第二美国市场”——中产4亿人,线上15万亿,东盟1.3万亿订单直接顶上。数据说话:2024对美出口只占13.4%,东南亚、非洲、拉美三条新腿跑得比关税涨得快。美国智库算细账:真脱钩,GDP掉1%,通胀飙5%,医药原料再断,医院先慌。北京反手推进RCEP,1370亿美元“全球南方”大单已超传统发达市场。华尔街最怕的7560亿美债,中国没动,市场已抖。一句话:谁离不开谁,账本比嘴硬。
越南GDP总值在2050年超过日本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多人觉得越南发展了这么多年人

越南GDP总值在2050年超过日本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多人觉得越南发展了这么多年人

越南GDP总值在2050年超过日本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多人觉得越南发展了这么多年人均GDP也才刚超菲律宾,够不上对日本的威胁,但实际上在1990年日本GDP是越南的差不多500倍,而去年日本GDP只有越南的8.5倍了。人均GDP在1990年日本是越南的250倍,2024年日本只有越南的6.9倍。越南人口增长也非常迅猛,1990年日本人口是越南的1.85倍,2024年日本人口只有越南的1.23倍了。2024年越南出生人口是140万,日本是69万,越南出生人口比两个日本还要多。差不多2035年越南人口就会超过日本,2050年越南人口就会到达日本的1.3倍。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个趋势,变化非常大,大的夸张。不错,越南现在靠的是外资,但泰国、柬埔寨、老挝、菲律宾也是外资为主,却没有越南发展速度这么迅猛。统计一下东南亚这五个国家2024年人均GDP是1990年的倍数:越南49.7倍老挝11.5倍菲律宾5.1倍柬埔寨4.9倍泰国4.9倍不难发现,越南的增速超过了第二名老挝几个数量级。1990年越南人均GDP只有菲律宾的九分之一,现在已经超过了菲律宾。如果是单纯的外资决定论,请问为什么东南亚其他国家在越南这个发展阶段却没有越南如此逆天的增速?老挝和柬埔寨至今人均GDP也只有2000多美元,仅为越南的一半,但其美元GDP增速已经落后于越南。所以越南发展的能这么快,绝对有其儒家文化圈的内生性。即只要保持健康的人口结构和传统的儒家文化,就一定能成为发达国家。反而近代着力于去除儒家宗族传统和自愿结扎的地区,人口崩塌和经济崩溃一定会相伴而行。2025年越南人均GDP将达5100美元,而黑龙江人均GDP预计7500美元,黑龙江人均GDP下降到越南的1.47倍。很多人还仍然看不起越南,觉得越南类似于中国20-30年前,但它的人均GDP已经在逼近黑龙江了,安徽人均GDP也相当于黑龙江的1.47倍左右。也就是说现在安徽人看黑龙江,跟黑龙江人看越南差不多情况,人均GDP差距一样。其实说来挺为东北感到可惜的,几代人的生育力以为可以换来一个经济昌盛的明天,没想到回过头才看到居然被一个80年代才走出战争阴霾还在玩命生娃的越南迎头赶上了。黑龙江2024年出生人口9万,越南的15分之1,还不如河内这一座城市了。可见,人口还是尤其重要的!

A股究竟低估不低估呢?要看从什么视角了。如果从A股自身的纵向对比来看,以GDP增

A股究竟低估不低估呢?要看从什么视角了。如果从A股自身的纵向对比来看,以GDP增速低于8%为分界线,A股当前的市盈率是25.3倍,计算方式是A股市值103.3万亿,除以去年的归属于A股的普通股的净利润4.08万亿。这个市盈率是显著的高于A股的长期的均衡水平17倍到20倍的水平,所以,从纵向看,A股一点都不低估,甚至出现了高估。从横向对比,高估低估就得看和谁比了。与欧洲、日本、印度比,A股当前的市盈率与他们差不多,都是25倍左右。与美国比,则显得相对低估一点点。刨除在美上市的外国控股的公司,只算美国或者美国人控股的普通股上市公司,不算re­i­ts类公司,不算优先股,全美普通股上市公司大约是3603只,营收是21万亿美元,普通股净利润是1.95万亿,市值是65万亿,市盈率33.3倍。从这里来看,A股相比美股确实要便宜一些。既然中国要追赶美国的科技,估值追赶美国好像也是无可厚非,因此,要说A股能不能涨,确实还有涨泡沫的空间。但是,根据戈登估值公式,市盈率=分红率/(必要收益率-增长率),美股去年分红加回购是2.1万亿,美股的分红率是107%。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是2.4万亿,但是要考虑大量公司是AH甚至境外上市,上市公司的归母净利润是5.6万亿,据此可以测算A股的分红率是43%。中美名义增长率都是差不多4.5%,但是我们的通胀率低一点,因此必要收益率我们可能低2%左右。美股的必要收益率是9%,我们算7%。根据戈登估值公司,美股的合理估值是23.7倍,我们的合理估值是17.2倍。美股合理估值除以当前估值是71%,A股合理估值除以当前估值是68%。从合理估值的角度讲,中美当前的估值泡沫已经相当了,我们的估值还略贵。事实摆在这里,脱离了基本面,这就是一轮资金驱动的行情。根据A股的尿性,这轮牛市可能会把泡沫吹到30倍左右。但是,泡沫破灭后的,所有人面临的又是一轮长期大熊市。没有基本面的支撑,大家都是玩跷跷板,就看谁踩的更高明了。补一句,A股从来没有真正便宜过,从诞生以后就没有便宜过,哪怕跌入了熊市底部,所以,A股投资者长期收益率非常差,这就是根本原因。这轮牛市结束后,绝大部分投资人,不论是A股股民还是基民,都将为这轮牛市埋单,真正盈利的,就是趁牛市减持的大股东、高管、投资管理人以及少量投资人。就像章盟主在寒武纪上赚的80亿,谁来掏这个钱,大股东不掏,国家不掏,随掏?散户、韭菜掏。
居然没人出手帮他,马杜罗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可说到底,怪不了别人说到委内瑞拉这

居然没人出手帮他,马杜罗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可说到底,怪不了别人说到委内瑞拉这

居然没人出手帮他,马杜罗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可说到底,怪不了别人说到委内瑞拉这几年,真的挺让人唏嘘。这个国家曾经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日子过得很风光。可现在,马杜罗带着这个国家一步步走到今天,眼看着财政窟窿越来越大,油卖不出去,钱越印越不值钱,大家都明白,日子已经没法再照以前那样过下去了。2025年刚开始,委内瑞拉的财政赤字就已经冲上了新高,离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差不多只差一口气。政府急着想办法补漏洞,抬高了增值税,连银行交易都加了税,说是能多收点钱。但这点钱对于这么大的财政缺口,连塞牙缝都不够。财政部也不敢多说,反正就是“能撑一天是一天”的心态。老百姓的感受就更直接了。物价涨得飞快,工资根本追不上。政府不肯给出准确的通胀数据,外面的人和机构自己算了一下,发现通胀率高得吓人。大家口袋里的玻利瓦尔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不少人干脆直接用美元买东西。街头巷尾,大家心里都清楚,用本国货币反而亏,美元才是硬通货。这个现象,其实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过去一年情况变得更严重。工资眼看着缩水,物价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往上冲,普通家庭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吐槽,挣的钱还没花到一半,物价又涨一轮了。马杜罗政府其实也不是不想做点什么,可现实情况太难了。自从美国和欧洲对委内瑞拉下了重手制裁,石油出口直接被砍掉了大半。石油是委内瑞拉的经济命根子,油卖不出去,国家的外汇就断了。马杜罗多次在国际场合上讲过这些困难,希望国际社会能公平一点。但说实话,大多数国家嘴上说支持,实际行动却很少。我国一直主张平等、互利、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也呼吁外部不要干涉别国内政。可说到底,真正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谁都不敢轻易承诺。毕竟,委内瑞拉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积攒下来的,靠一两个外部项目根本解决不了根本矛盾。政治上的压力也没减少。去年,反对派搞了一轮初选,政府说选得挺公正,但外界还是有不少质疑声。美国、欧洲盯得很紧,质疑不断。马杜罗在各种采访里反复强调“外部干预”,可他自己在国内的掌控力其实也越来越弱。反对派和政府的矛盾始终没能缓和,社会分裂得厉害。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持续下降,官方虽然喊着“团结”,但实际效果很有限。社会矛盾越堆越多,想靠一两句口号解决问题,显然不现实。经济上没盼头,社会问题也不断冒头。国家的制造业、农业基本都不景气,粮食和日常生活物资供应跟不上。很多人只能靠外汇打工,或者直接选择移民。大量年轻人离开,国内劳动力缺口越来越明显。社会服务像医疗、教育,投入也跟着缩水。医院里缺药、学校里缺老师,普通人感受到的,就是生活越来越难。国际组织虽然有一些紧急援助,但数量有限,根本覆盖不了全国的需求。外部环境也没有变好。去年底美国曾经短暂放松过石油出口限制,给了委内瑞拉一点喘息机会。但没多久又恢复了原有的限制,理由是政治改革没有进展。委内瑞拉没能抓住短暂的窗口期,国家经济状况又掉进了死循环。和邻国的贸易本来还有点希望,但因为支付能力有限,进出口也没能起到太大作用。参考:界面新闻——马杜罗敦促特朗普放弃对委内瑞拉的暴力计划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管日本反思不反思了,我们有能力改变日本的想法,而且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只不过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情!回顾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发展轨迹,中国的增长速度有目共睹。2000年时,中国GDP还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而到了2010年,就实现了对日本的超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的十几年里,双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如今中国GDP总量已经稳稳站在日本的3倍以上,而且这种增长势头依然在持续。支撑这种发展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整的产业体系。14亿人口构成的内需市场,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消费电子到汽车制造,从互联网服务到现代农业,都能在国内找到足够的需求支撑。同时,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的工业门类,小到螺丝钉,大到航空航天设备,都能实现自主生产,这种产业完整性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也让中国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具备更强的韧性。相比之下,日本经济面临着一些长期挑战。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活力不足,这对经济增长形成了不小的制约。虽然在高端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依然保持优势,但国内市场规模有限,过多依赖外部需求,使得其经济增长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与中国的发展节奏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实现GDP达到日本10倍的目标,关键在于“不犯大错”。这意味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同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才能让经济增长更有质量、更可持续。这些年来,中国在5G、新能源、高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经证明了这种发展路径的可行性。有人可能会觉得10倍的差距过于遥远,但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只要保持稳定增长,差距的扩大是必然趋势。以两国目前的经济增速来看,中国年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而日本增速相对较低,假以时日,10倍的目标并非不可能实现。而且,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会不断提升,届时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自然会有更多的底气和更灵活的方式。金灿荣的判断,本质上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信心,也是对中国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肯定。这种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几十年发展积累的基础之上。当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所谓的“反思”问题或许就不再是需要刻意追求的目标,因为实力本身就会带来态度的转变。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改善。工资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增加、社会保障的完善,这些都是经济增长的直接体现。而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最终也会转化为每个普通人的获得感和安全感。那么,你觉得中国实现GDP达到日本10倍的目标需要多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领域的发展最值得期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战后重建未来十年重建得花5240亿美元,快赶上它2024年预

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战后重建未来十年重建得花5240亿美元,快赶上它2024年预

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战后重建未来十年重建得花5240亿美元,快赶上它2024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了。就它现在的经济状况,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关于乌克兰重建这个看似诱人的大蛋糕,中国的态度却异常清晰和坚定:离远点,不参与。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商业成本核算,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定力,是看穿了机遇表象下隐藏着的三重陷阱。首先得算笔经济账,这根本不是什么机遇,而是一个填不满的财务黑洞。国际机构给出的重建报价单高达5240亿美元,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差不多是乌克兰今年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指望他们自己掏钱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财政早就空了。那靠外部输血呢?更不靠谱。西方国家在战时援助上给的主要是武器,真到掏钱重建的时候,谁都精明着呢。别看之前在罗马会议上,泽连斯基拿到了两百多个协议,号称金额超过百亿欧元,但这跟乌克兰期望的数千亿比起来,连个零头都不到。更何况西方的援助承诺向来水分很大,真正能到位的连三成都悬。乌克兰经济虽说今年有2.9%的增长,人均GDP也站上了六千美元的台阶,但这点微弱的增长在巨额重建款面前,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毫无意义。甚至乌克兰国家银行自己都预测,明年还需要384亿美元的外部融资,但这笔钱不是用来重建的,仅仅是为了填补财政赤字,保证国家还能勉强运转。连维持生存都得靠借钱,拿什么去搞建设?更别提这场冲突下来,不光乌克兰元气大伤,俄罗斯战后同样会面临严峻的经济爆发点,整个地区的投资环境都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其次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地缘政治陷阱,跳进去就会被夹在中间。西方国家为重建设置了明确的政治前提参与进去,就等于默认了他们孤立俄罗斯的战略。这对中国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是根基,双方在能源和贸易上的紧密合作,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贸易规模更是中乌之间的十几倍。为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去损害如此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笔账谁都会算。更何况乌克兰的一些做法已经显示出排他性,他们与西方签订的协议里,直接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关键矿产开发之外。这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不是一个开放平等的合作平台,你去了也只是个局外人。中国的智慧就在于即便与俄罗斯关系再密切,也始终坚持不结盟的原则。目的就是为了在类似的关键时刻能有独立的判断,不被任何一方以“朋友”的名义进行战略捆绑或索取,保持自己的主动权。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中国必须坚守自己的发展轨道,不能被外部危机拖下水。乌克兰现在是什么地方?它依然是战区,基辅的上空还会响起空袭警报。这和中国过去参与格林纳达、尼泊尔等地重建时,那种安全稳定、主权清晰的环境完全是两码事。在这样一个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搞投资,商业风险极高,企业很可能沦为政治的牺牲品,最后血本无归。中国高层对此看得非常清楚,战争无论胜负对俄乌两国都是伤筋动骨的打击,这个漩涡必须保持距离。中国的核心任务,是保证自身发展的稳定环境不受干扰。贸然介入一个安全无保障、主权受外部深度影响的冲突区域,就是将自己暴露于不可控的风险之下,这违背了不被外部危机拖累的根本国策。所以中国的决定看似简单,实则是其“战略定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冷静地识别并规避了经济、政治和安全这三大陷阱,中国选择了一条最符合自身长远利益的道路。那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博弈中保持清醒,稳步走好自己的路。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管日本反思不反思了,我们有能力改变日本的想法,而且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只不过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情!我想,金灿荣老师所说的“未来”,应该就是我们中国一直以来在努力运作想要实现的,这也是我们给日本安排的最“体面”的一个结局。日本这个国家,在近代那确实是嚣张了一阵子,明治维新之后,它算是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然后就开始到处欺负人,尤其是给咱中国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那侵华战争期间,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丧心病狂,咱中国军民死伤无数,财产损失更是没法计算。二战后呢,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又迅速恢复和发展,还曾经很长时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这也让日本不少人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觉得自己就是比中国强,对过去侵略的历史也一直不愿意深刻反思,教科书改了又改,靖国神社还一直供奉着甲级战犯,那些政客时不时就跑去参拜,真的是太气人了,完全不把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当回事儿啊。再看看咱中国,曾经确实因为各种原因落后了,被日本欺负得很惨,但新中国成立后,咱中国人那可是憋着一股劲要发展啊。毛主席带领大家拼命搞工业化,那是吃了不少苦,流了数不清的汗,才慢慢建立起了咱们自己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了工业基础,后面的发展就像是按下了快进键一样,改革开放以后,更是不得了,中国经济那增长速度,全世界都看傻了眼。2010年的时候,中国GDP就超过日本了,这是一个大的里程碑,日本乖乖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子交了出来。但这之后呀,咱可没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往前冲。到了2021年,中国的GDP已经是日本的三倍多了,日本呢,还在走下坡路,日元不断贬值,GDP总量缩水,2022年的时候,中国GDP差不多已经是日本的4倍半了,而且按照当时的趋势,日本还很可能被德国超过,排名掉到第四呢,你说这日本是不是有点惨兮兮的?它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劲儿,现在是越来越没影了。日本的经济发展这几年可真的是状况百出,它有竞争力的产业,在过去20年出现了两次严重的战略误判,比如说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未来大趋势上,中美欧都已经在锂电池这条路线上走通了,可日本还一根筋地坚持自己原来的方向,结果呢,就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会,万亿级美元的市场就这么没了,这多让人恨铁不成钢啊,这决策层到底是怎么想的嘛,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太自负了,觉得自己原来的技术就是天下第一,不愿意改变,结果把自己给坑了。还有日本的经济结构也有问题,它太依赖出口了,一旦国际市场有个风吹草动,或者其他国家的竞争力上来了,它就很难受。而且日本国内市场就那么大,消费能力也有限,没办法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不像咱中国,国内市场就像个超级大的蓄水池,能容纳很多商品和服务,就算国际市场环境不好,咱自己国内的消费也能撑一撑,不至于垮掉。从这些方面综合来看,只要中国自己不瞎折腾,踏踏实实地发展经济,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科技实力,那经济超过日本很多倍真的不是梦。等到中国GDP达到日本10倍的时候,那时候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肯定超级大了,不管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等方面,都会把日本远远甩在后面。日本这个国家,它就是那种“惧威而怀德”的,谁强大它就服谁,过去它跟着英国、美国屁股后面转,不就是觉得人家厉害嘛。等咱中国全方位都领先日本了,它再想不承认现实都难,到时候自然就会重新审视和中国的关系,说不定对过去侵略历史的态度也会有所改变呢,就算它不想改变,咱凭借强大的实力,也能让它不得不重视咱的想法和要求呀。所以说,中国现在就是在不断发展自己,积蓄力量,就像金教授说的,只要不犯错,按部就班地发展下去,未来不管是在处理和日本的关系上,还是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都能掌握绝对的主动权,实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是一种大智慧,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底气所在呀。咱就等着看吧,中国越来越强大,那些曾经欺负过我们的,或者现在还在跟我们作对的,最后都得对我们心服口服,这是必然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了!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管日本反思不反思了,我们有能力改变日本的想法,而且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只不过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情!金灿荣教授的一个观点,听得人心里特别生气,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早晚有一天咱们的GDP能达到日本的10倍,到时候压根不用纠结日本反不反思,咱们有实力直接改变他们的想法。先说说咱们中国,这几年经济增长特别扎实。2024年全年GDP突破134万亿元,增速5.0%,要知道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能保持这个增速的可没几个。到了2025年上半年,势头更猛,GDP直接冲到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比去年还快了点。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增加值31172亿元,增长3.7%,饭碗端得稳稳的;第二产业像制造业、建筑业这些,增加值239050亿元,增长5.3%,咱们的工业底子越来越厚;第三产业比如服务业、数字经济,增加值390314亿元,增长5.5%,成了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就拿新能源产业来说,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6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一半还多,不光卖得多,技术也过硬,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都成了国际市场的香饽饽。还有光伏产业,咱们的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75%以上,好多国家建光伏电站都得找中国企业合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实力。再看日本,情况就不一样了。2024年日本实际GDP只增长了0.1%,跟咱们的5.0%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还比2023年的1.5%降了一大截。2025年第二季度好不容易环比增长0.3%,但还是没摆脱低迷的状态。更麻烦的是日本国内的消费市场,2024年日本核心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3.2%,但工资涨幅只有1.8%,物价涨得比工资快,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个人消费直接下降0.1%,要知道消费占日本经济的比重超过50%,这一下降对整体经济影响可不小。外需方面也不给力,2024年日本货物及服务出口增长1.0%,进口却增长1.3%,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变成了-0.1%,相当于不仅没帮忙,还拖了后腿。日本以前靠汽车、电子这些产业打天下,现在汽车行业被中国新能源汽车挤压得厉害,2024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下降8%,电子产业里像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份额也被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抢走不少,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弱。为啥中国能保持增长,日本却陷在困境里,除了产业和消费的差异,政策支持也很关键。咱们国家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不少实打实的政策。比如对高新技术企业,不仅给税收减免,还提供研发补贴,2024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很多企业都愿意把钱投到创新上。为了扩大内需,各地还发放消费券,2024年全国累计发放消费券超500亿元,带动消费超3000亿元,老百姓买东西更划算,消费市场也更活跃。日本也想刺激经济,比如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好,利率降得再低,企业也不敢随便投资,老百姓也不敢随便花钱,政策始终没击中要害。日本经济学家藤田昌久曾经说过,东亚经济格局的核心是“规模与创新的平衡”,中国既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规模,又在创新上不断突破,这种优势是日本很难比的。中国有14亿多人口,是日本的11倍多,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6倍,这么大的市场,不管是发展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有足够的空间。而且咱们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强,2024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79.8万件,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从5G到人工智能,从量子计算到生物医药,中国在很多高科技领域都跟上了世界前沿,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了领先。金灿荣教授说的那一天,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只要中国继续保持现在的发展节奏,不犯大的战略错误,坚持推动产业升级、鼓励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经济就会一直稳健增长。等咱们的GDP真的达到日本的10倍,中国在东亚乃至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会更大,到时候不用再纠结日本反不反思,咱们的实力自然能让他们重新看待和中国的关系。
中国GDP都到美国的70%了,人口更是老美的四倍,为啥咱们的消费力还是差一截呢?

中国GDP都到美国的70%了,人口更是老美的四倍,为啥咱们的消费力还是差一截呢?

中国GDP都到美国的70%了,人口更是老美的四倍,为啥咱们的消费力还是差一截呢?说白了,对咱普通老百姓来说,不算买房这种人生大事,能买辆车就已经算是消费能力的“天花板”了。咱们国家人口多,经济总量大,但人均收入跟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22年中国人均年收入1.27万美元,美国是7.64万美元,相当于美国人月薪3万我们只有5千,消费能力自然不一样。车在中国家庭消费里占的位置特别重,去年中国卖了超过2600万辆车,全球第一,听起来很厉害吧?但咱有四亿多个家庭,还有很多家没车呢,反观美国,几乎成年人手一辆车,人家换车就跟咱换手机似的平常。咱们中国人爱存钱也是出了名的,央行数据显示,中国人每赚100块,能存起来35块,美国人呢,连10块都存不到,不是他们更会赚钱,而是敢花钱信用卡刷起来不手软,超前消费是常态。咱们则习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毕竟将来孩子上学、家人生病、自己养老,处处都要用钱。房价对消费的挤压也太明显了,一套房动辄上百万,首付就要掏空六个钱包,往后几十年还得月月还贷,数据显示,中国人每赚100块,有20多块要用来还房贷,剩下的钱还要应付日常开销,能用来消费的实在不多了。社会保障程度也不同,美国人的医保、养老金比较完善,后顾之忧少,而咱们存钱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老、防病、防意外,北大有研究说,中国人存的钱里,三分之一纯粹是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过也别太悲观,中国消费正在快速升级,你看现在新能源汽车卖得火热,国产品牌越来越受欢迎,小城镇和农村的消费也跟上来了,随着收入提高和社会保障完善,咱们的消费潜力还有很大释放空间。说实话,中美消费差异主要还是发展阶段不同,美国已经是成熟的消费社会,咱们还在追赶过程中,没必要一味羡慕别人的消费水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中国的消费市场其实很有特色,我们在移动支付、网购、短视频带货方面甚至比美国还先进,这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更数字化、更创新。更重要的是,咱们没必要完全照搬美国的高消费模式,他们那种刷爆信用卡、追求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其实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环境压力大、资源浪费多、个人债务重,中国也许可以走出一条更理性、更可持续的消费之路。要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关键还得增加收入、完善社保、控制房价,让大家口袋里更有钱,后顾之忧更少,才敢消费、愿消费。最后我想说,每个国家的消费习惯都和它的文化传统、发展阶段分不开,中国的消费故事才刚写到精彩处,随着国家越来越富裕,社会保障越来越好,咱们既能享受消费的乐趣,又能保持勤俭的美德,这才是最适合我们的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