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英特尔

这一天终究来了,比预想中的还要快!美国突然宣布将在120天后撤销英特尔(大连)

这一天终究来了,比预想中的还要快!美国突然宣布将在120天后撤销英特尔(大连)

这一天终究来了,比预想中的还要快!美国突然宣布将在120天后撤销英特尔(大连)、三星(西安)、SK海力士(无锡)的VEU授权,简单来说就是这三家半导体公司想购买美国芯片生产设备在我国生产芯片,需要跟美国进行申请。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老美又开始拉筹码了。这VEU授权就像老美发的"生产许可证",没这张证,别说升级生产线,可能连维持现有产能都成问题。要知道,美国商务部自己都承认,这是在"堵住拜登时代的一个漏洞"——毕竟2023年他们刚扩大授权名单,允许这些企业不用单独申请就能把美国设备运到中国工厂。先看看这三家工厂在全球芯片产业链里的分量。三星西安工厂可不是小打小闹,它占了全球NAND闪存15%的产能,咱们手机里的存储芯片很多都从这儿出来。SK海力士无锡工厂更夸张,累计投了200亿美元,现在DRAM内存芯片产能占了这家韩国巨头全球产能的四到五成,基本上全世界每两根内存条就有一根的"出生地"是无锡。英特尔大连工厂虽然刚被卖掉,但它生产的存储芯片同样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这三家工厂加起来,差不多攥着全球半导体存储器市场的半壁江山。老美这招其实不新鲜,2020年就对中芯国际用过类似的套路。当时把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后,人家想搞10nm以下先进工艺,美国设备商连个螺丝刀都不敢卖,直接导致先进工艺研发停摆。现在轮到这三家外资工厂,区别在于以前是"推定拒绝"敏感技术,现在连维持现有产能的设备更新都要审批。美国商务部说得很明白,未来可能批准维持运营的申请,但想扩产或者升级技术?门儿都没有。这就意味着三星西安工厂想从128层NAND升级到256层,SK海力士无锡工厂想量产更先进的HBM3E芯片,都得看美国脸色。美国这么干,算盘打得叮当响。一方面是想把芯片制造产能逼回本土,去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扔出527亿美元补贴,还不够,今年又直接掏出89亿美元买下英特尔9.9%的股份,就差把"美国制造"四个字刻在晶圆上了。但芯片制造这行当早就形成了全球化分工,不是说搬就能搬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早就说过,在美国建厂成本比台湾高50%以上,波士顿咨询的报告也显示,美国新建晶圆厂十年总成本比中国大陆高50%。这些外资企业在华工厂都是运营了十几年的成熟产能,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早就形成了产业集群,想把这些产能转移到美国,光厂房建设就得好几年,更别说技术工人和供应链配套了。这政策最尴尬的是韩国企业。三星和SK海力士当年顶着压力在西安、无锡砸下几百亿美元建厂,本来2023年刚拿到豁免权能喘口气,现在又被美国按了暂停键。韩国政府急得跳脚,赶紧向美国解释"这些工厂对全球供应链很重要",但这话美国听得进去吗?看看美国对自己盟友的态度就知道了,之前连ASML卖给中国的光刻机都要管,现在对在华韩企下手也不意外。这些韩国企业现在骑虎难下,继续在华投资怕拿不到设备,撤资又舍不得中国市场和成熟产能,只能一边跟美国谈判,一边悄悄把高端产能往韩国本土转移。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存储芯片涨价。三星西安和SK海力士无锡的产能一旦受限,全球NAND闪存和DRAM供应立马会吃紧。2021年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当时三星德州工厂停电,导致全球内存价格暴涨30%。现在这三家工厂加起来的产能影响比那次大得多,手机、电脑的存储成本可能又要往上走了。更麻烦的是技术升级变慢,本来咱们能用上更先进的存储芯片,现在这些在华工厂没法及时更新设备,只能继续生产老款产品,等于变相放慢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有人可能会说,不用美国设备不行吗?找ASML或者国产设备替代啊。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难。ASML的高端光刻机本身就含美国技术,照样受美国管制;国产设备这几年进步不小,但在最核心的沉积、刻蚀设备上还有差距。中芯国际这几年一直在推动国产替代,但到现在先进工艺还得靠进口设备,这就是现实差距。美国想通过这种方式卡住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其实是打错了算盘。就像黄河里的泥沙,你堵得住一时堵不住一世。这些年咱们在半导体设备上的投入越来越大,2023年国产设备市场份额已经从2019年的10%涨到了28%。三星和SK海力士也不会坐以待毙,它们已经开始跟美国讨价还价,要求特殊豁免。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没有哪家企业愿意真的离开。说到底,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就像一张蜘蛛网,美国非要把其中几根关键丝线抽掉,最后只会让整个网络变得更脆弱。

聚和材料:英特尔、戴尔等为公司参股公司客户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郑维汉)9月15日晚,聚和材料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英特尔、戴尔、巴斯夫、新华三等公司为公司参股公司绿色云图的客户。据公司介绍,绿色云图成立于2015年,目前在液冷领域已经拥有10余年的研发及...
英特尔与银湖完成交易,Altera成全球最大独立FPGA企业

英特尔与银湖完成交易,Altera成全球最大独立FPGA企业

[英特尔与SilverLake银湖完成交易,Altera成为全球最大独立FPGA企业]9月16日消息,Altera美国加州当地时间15日宣布,其原全资股东英特尔已完成与SilverLake银湖资本的交易,现在银湖在Altera持股51%、英特尔保留49%股权。...
英特尔出售Altera予银湖后下调2025年支出目标

英特尔出售Altera予银湖后下调2025年支出目标

美股周一早盘,英特尔公司(INTC)股价上涨3.7%,此前该公司表示已将2025全年调整后运营支出目标从170亿美元下调至168亿美元,以反映其可编程芯片部门Altera的剥离。此次更新紧随四月宣布的交易完成:英特尔同意向私募股权公司...
美国也在转型,开始模仿中国了。这两天,美国一位大学教授(LongLe)在媒

美国也在转型,开始模仿中国了。这两天,美国一位大学教授(LongLe)在媒

美国也在转型,开始模仿中国了。这两天,美国一位大学教授(LongLe)在媒体上发了一篇文章,认为美国搞起了国家资本主义。表现是,美国不仅入股了稀土企业MP材料,拿了英特尔10%的股份,还对英伟达收了15%的销售税。对于信奉自由市场的美国人来说,这些动作令人抓狂。占了这么一点股份就心态爆炸,美国是不是太敏感了?这位教授认为,敏感不敏感不知道,但中国的巨大成功,确实刺激到了白宫。而且很多人认为,美国模式现在竞争不过中国。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对现状不满,这不是什么秘密。美国人想改变,只要变,啥样都接受。本届联邦就是在改变,为了让大家相信,这些改变仍然是在美式框架内,还提出了一个国家安全的大概念。反正什么事都往这个筐里装。经济安全也算是安全,所以,美国和外国的公司必须受到约束,符合现任政府的目标。LongLe认为,这就是妥妥的国家资本主义了。难得是,这位教授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开始各种批判。甚至说,人们一直通过“变化和多样性”的视角来看待这次冒险。并且说,白宫一号开创的是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的变体。总之心态上平和了不少。美国其实有很多人听过中国的“白猫黑猫”的理论,但是从没想过,自己反而一直在纠结这个主义那个主义。

中泰股份:为英特尔、三星等芯片巨头供应核心板翅式换热器

投资者提问: 董秘你好,贵司目前有哪些半导体...您好,公司为国内外多个电子气项目提供数十套高致密性板翅式换热器,如英特尔、三星、美光、台积电等芯片巨头的大量电子气装置中核心的板翅式换热器均由公司供应。感谢您的关注!

出售Altera股权后 英特尔(INTC.US)下调全年开支预期至168亿美元

英特尔(INTC.US)于周一宣布,已将2025年经调整运营开支目标从原先的170亿美元下调至168亿美元,此次调整主要因旗下可编程芯片业务Altera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这家处境艰难的芯片制造商已于今年4月达成协议,向私募股权...
☔为什么西方科技似乎停滞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西方科技停滞了,是除了中美

☔为什么西方科技似乎停滞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西方科技停滞了,是除了中美

☔为什么西方科技似乎停滞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西方科技停滞了,是除了中美外,都瞎火了。现在科技太烧钱了。空间站、材料,光大规模科技实验室就七八个,再加上各类科研人员,人力物力已经不是小国体量能搞定的了,这还是材料。说到科技进步,人们总会想起那些曾经闪耀全球的西方国家。可最近这些年,很多人会觉得,欧美国家在新技术上好像越来越没声音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里边有不少硬伤,根源还真不是技术本身,并不是他们不懂创新,而是因为科技这事儿实在太“烧钱”太耗人了。科技到了今天基本没有一个大型项目是“省钱省力”就能做成的,从高铁到卫星、再到前沿芯片,哪一样不是动辄上十亿几十亿美元?现在连做人工智能或者未来能源研究,都得几千人团队天天往实验室扑,还得配得上世界一流的设备。这些年最出名的国际热核聚变研究,有三十多个大国参与,出钱出力最多的还是美国和中国,其他国家就是出点预算图个参与感,真正能主导的很有限。科技发展的这背后是“钱袋子”和“人才库”的激烈竞争。还拿人工智能来说,美国大公司一投就是上百亿美元,深度学习的骨干不少还都是从欧洲、亚洲挖过去的。好项目好平台都在那边,人才和资源自然而然就集中到一起了,而欧洲和日本虽然看着高科技积淀不薄,可一到新领域,比如AI、量子计算、生物科技,他们的人才和资金都拼不过中美。欧洲起个什么新项目,一方面财政预算上限在那里,另一方面还各种条条框框,新规一出台企业就怕掉进政策的“坑”里不敢放开手脚。在半导体、材料、高端装备这些方向也都是谁有钱谁说了算。台积电、英特尔这些巨头一搞新工艺,背后动辄几十亿美元砸进去,小国家就算能参与,最终也只能给大玩家们打辅助。时间一长,全球科技重心自然就向中美两国倾斜。数据也能说明问题,美中两国的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加起来接近全球总量的一半,欧洲、日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份额一点点被挤没。除了钱和人才,新政策也拉开了差距。美国多半鼓励公司放手干,只要产品能快点上,没人太多管。中国讲究边做边完善,政策跟着技术跑。再看欧洲,日本居多还是谨慎、市政管控多,推个什么法案很快,等企业真要落地又一堆审批,企业往往刚把计划定好,政策就变了,结果是创新节奏根本比不过别人。欧洲、日韩本来还有点底子,但现在哪怕是大项目,也越来越跟不上步伐,新兴科技只要缺了钱和人,再大的历史积累也难顶住。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后边的国家只能找准自己的小赛道或者抱团合作,别总想着一国独大,否则再好的想法没钱没人也就只能想想,舞台上的主角只会越来越集中。这也许是当下科技发展最现实的写照。
外媒:英特尔芯片架构师苏飞(音译)在为英特尔工作近20年后,已离开美国加入清华大

外媒:英特尔芯片架构师苏飞(音译)在为英特尔工作近20年后,已离开美国加入清华大

外媒:英特尔芯片架构师苏飞(音译)在为英特尔工作近20年后,已离开美国加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担任教授。苏飞在英特尔的工作涉及芯片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早期概念到大规模生产,专注于提升芯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长期性能。...

好家伙,老美又来这损招!9月12日突然把复旦微电等23家中国实体列进“实体清单”

好家伙,老美又来这损招!9月12日突然把复旦微电等23家中国实体列进“实体清单”,其中有13家都是半导体企业,这手牌打得让人眼熟。记得一个月前他们刚把三星、英特尔在华工厂的“VEU绿卡”给撤了,现在又来扩大制裁清单,这节奏明显是要把中国半导体往技术孤岛上逼啊。眼下市场情绪可能要分裂了。短期看,美国断供关键技术和设备就像给依赖进口的半导体企业“断氧”,像复微电这种被标了高性能计算红码的企业,产线升级和设备维护都要看美方脸色,市场很可能用脚投票。但有意思的是,现在A股半导体板块的炒作主线是国产替代,这波制裁反而可能给这个逻辑“火上浇油”。比如被点名的复旦微电,其FPGA芯片本就是AI和算力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市场可能解读为“被盯上的才是真核心资产”。产业链分化在所难免。参考之前美国对存储芯片工厂的“精准打击”手法,这次制裁不仅针对制造企业,还覆盖了供应链、生物科技甚至授时系统等底层技术,明显是奔着拖慢中国全产业链技术迭代速度去的。但换个角度看,这也倒逼国内加速形成闭环供应链。像工业软件领域的索辰科技被制裁,反而可能刺激国内CAE软件国产化进程,类似EDA工具被禁后华大九天崛起的剧本。资金的选择比制裁本身更值得玩味。2023年存储芯片制裁时,A股的江波龙、兆易创新借国产替代概念疯涨。这次可能轮动到设备材料端——毕竟被卡最死的光刻胶、大硅片等环节,已经有南大光电、沪硅产业等提前埋伏资金。不过要注意,这次清单里物流企业也被波及,可能引发市场对半导体跨境供应链稳定性的担忧,像中芯国际这类依赖国际物流的巨头可能会有短期波动。政策底牌才是行情胜负手。看看之前每次美国制裁后,国内都火速推出大基金增资、税收优惠等组合拳,这次若能在光刻机、第三代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加码,市场情绪可能快速修复。但风险在于,美方“边谈判边施压”的策略已经套路化,这会加剧半导体板块的波动性。毕竟资金最怕不确定性,而制裁常态化可能让板块从“政策催化的主题炒作”转向“业绩验证的持久战”。总之,这盆冷水浇下来,浇不灭国产替代的野火,但会逼着市场从“讲故事”转向“拼技术”。火中取栗还是隔岸观火,就看各家公司的真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