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航母

国防部: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推进航母建设

国防部: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推进航母建设

有外媒称中国正建设第四艘航母,且为核动力航母,国防部:不掌握具体情况,我们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推进航母建设。
就在刚刚东南亚第二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出现了9月25日,意大利海军宣布将“朱塞佩

就在刚刚东南亚第二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出现了9月25日,意大利海军宣布将“朱塞佩

就在刚刚东南亚第二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出现了9月25日,意大利海军宣布将“朱塞佩·加里波第”号航母已售给印尼据意大利《信使报》报道,意大利海军2024年退役的航母“朱塞佩·加里波第”号已售给印度尼西亚,很快将前往新服役点。据了解该艘航母为轻型航母,1983年建成,85年服役,至今已经服役40年了,采购价格预计在4.5亿美元左右。印度尼西亚也将是继泰国之后东南亚第二个拥有航母的国家。消息称印尼计划将其改成无人机航母,将搭配土耳其的TB-3无人机,赋予它察打一体化。作为拥有1.7座岛屿的国家来说,拥有一艘具备侦察和监视能力的航母,无疑会增加其在相关海域的战略筹码,也是印尼迈向“海洋强国”目标的关键一步。
1969年,一艘美国驱逐舰,正在南海摸黑航行,突然一声惊天巨响,一个庞然大物,竟

1969年,一艘美国驱逐舰,正在南海摸黑航行,突然一声惊天巨响,一个庞然大物,竟

1969年,一艘美国驱逐舰,正在南海摸黑航行,突然一声惊天巨响,一个庞然大物,竟直接将驱逐舰撞成两半,73名美军当场死亡!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69年,南海海面静得出奇,美国海军“伊文思号”驱逐舰正执行夜间任务,舰员多数进入休息状态,甲板灯光昏暗,只有雷达屏幕闪烁着点点光影,就在这时,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撕裂了夜幕,一艘重达两万吨的航母从黑暗中逼近,直接撞上这艘不足三千吨的驱逐舰。碰撞的一瞬间,舰体被生生拦腰切断,前段迅速下沉,仅几分钟便被海水吞没,73名美军官兵来不及逃生,当场丧命,这是美国海军史上极为惨烈的撞击事故。那艘带来灾难的庞然大物,正是澳大利亚海军的旗舰,“墨尔本”号航空母舰,它的身世并不普通,1943年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开工,原名“尊贵号”,它完工时战争已近尾声,没有赶上任何一场战役。战后英国财政拮据,1949年以象征性的十英镑将其转让澳大利亚,但附带条件是澳方必须购买英国的配套装备和改装方案,直到1956年,这艘航母才改装完毕,驶抵悉尼港,并被正式命名为“墨尔本”号,成为南半球唯一的航空母舰。刚入列时,墨尔本号满载排水量两万吨,可搭载二十余架舰载机,配有蒸汽弹射器和斜角甲板,这些配置让澳大利亚人引以为豪,可这份骄傲并没有维持太久。早在1957年,它就在港口和护卫舰发生擦碰,1964年夜间演习中,它更是与自家护航的“航海者号”驱逐舰相撞,航母舰艏如刀锋般切入驱逐舰脆弱的锅炉舱位置,瞬间将舰体劈开,前段在十一分钟内沉没,82名官兵遇难,这场事故为墨尔本号的服役史蒙上了厚重阴影。五年之后的南海,几乎相同的场景再次上演,伊文思号当时应该保持在航母后方护卫,但舰长在休息,值班的年轻军官误判航向,竟让驱逐舰横切到航母前方,墨尔本号虽已发出警告并尝试规避,但庞大的舰体惯性极强,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航道。更糟的是,伊文思号在最后关头接连下达错误舵令,一次左转阻挡航母转向,一次右转试图自救,反而将自己推向绝境,最终墨尔本号以全速撞上,驱逐舰中段被劈开,前段拖着七十多条生命沉入三千多米深海。事故震动美澳两国,联合调查的结论几乎没有分歧,主要责任在伊文思号值班军官,既未遵守舰长指令,也严重违反了《海上避碰规则》,舰长本人因放任经验不足的军官独自值班,同样被认定负有监督失职。如此频繁的事故,让它在澳大利亚海军内部的声望急剧下滑,甚至水兵间私下称它为“幽灵舰”“死亡航母”。频繁的伤亡和高昂的维修费用令澳大利亚政府不堪重负,1982年,墨尔本号被迫退出现役,结束了风雨二十余年的航迹,两年后,它以废钢之名被卖到中国,价格仅一百四十万美元,1985年,这艘航母被拖入广东中山的拆船厂。本应安静拆解的废船,却给中国海军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上船检查的工程师发现,蒸汽弹射器、拦阻索、助降装置等关键系统居然仍然完整。消息很快传到海军高层,专家团队紧急赶赴现场,在拆船厂只给一个月工期的限制下,技术人员昼夜轮班,对每个舱室尺寸、每根管线走向、每一处承重结构都进行测绘。他们第一次亲眼见到航母内部的真实布局,也能亲手拆解长期被西方严格保密的设备,虽然这些系统已经老旧,但原理依然清晰可辨。从飞行甲板的钢材配方到机库的空间利用,从拦阻索的强度到蒸汽管路的布置,这些细节为后来中国的航母研发积累了第一批宝贵资料,对于当时仍停留在书本阶段的中国海军来说,墨尔本号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这艘在澳大利亚被视作“灾星”的航母,在中国却发挥了另一种价值,它不仅让中国专家第一次真正理解航母的运作逻辑,也为日后自主建造航母埋下了伏笔。多年之后,当辽宁舰入列、国产航母相继下水,人们很少再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海边的一家拆船厂里,一群工程师正是从这艘问题重重的旧航母开始,摸索出了第一条通往航母时代的路。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给力到爆!歼15t的弹射升空时间是2.53秒,歼35的弹射升空时间是2.81秒,

给力到爆!歼15t的弹射升空时间是2.53秒,歼35的弹射升空时间是2.81秒,

给力到爆!歼15t的弹射升空时间是2.53秒,歼35的弹射升空时间是2.81秒,空警600的弹射升空时间是3.33秒。以上时间是根据官宣的视频画面用秒表计时得出的数据,虽然不是特别精确,但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最让人惊讶的是,33吨重的歼15T居然比轻一些的歼35弹射还要快,这就像一辆满载的卡车比家用轿车起步还猛,说明我们的电磁弹射技术确实有两把刷子。电磁弹射好比给飞机装上了“智能弹射器”,能根据每架飞机的重量和外形,自动调节最合适的推力,相比之下,传统的蒸汽弹射就像“大水壶烧开水”,调节起来笨重又缓慢。空警600这个“空中指挥部”能3.33秒升空,更是个技术突破,预警机体型大、重量重,对弹射系统要求极高,这个成绩单,说明我们的弹射系统已经能适应各类机型。在航母上,时间就是生命,弹射时间缩短,意味着战机可以更快地“排队起飞”,假设有四条弹射跑道,我们的航母在紧急情况下,15分钟内就能让40多架战机升空作战。细看数据也很有意思:歼15T作为空战主力,需要快速抢占制空权,所以弹射最快,歼35作为多功能隐身战机,可能要兼顾机身保护和武器安全,速度稍慢但更稳妥,这种差异化设计,说明我们的舰载机运用理念越来越成熟。空警600能快速升空更是关键,现代海战好比“超视距捉迷藏”,谁先发现对方谁就占优,预警机早一分钟升空,就能早一分钟构建战场态势图,为整个编队争取主动权。弹射时间缩短,带来的是一连串连锁反应,甲板调度可以更紧凑,飞机出动频率更高,配合福建舰更大的甲板和优化布局,整体作战效能将大幅提升。从歼15到歼35,再到空警600,这三类机型正好构成现代航母航空联队的核心,它们的弹射成功,标志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套航母航空作业流程,这就像从骑自行车升级到开跑车,不仅是速度提升,更是整个操作理念的飞跃。这几组弹射数据,虽然看起来只是技术参数,但折射出的是中国海军实实在在的进步。电磁弹射让我们实现了“弯道超车”,跳过蒸汽弹射阶段,直接跻身第一梯队,这种技术选择很聪明,就像跳过功能机直接进入智能机时代。更让我感慨的是,这三类机型的同时成熟,意味着我们即将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航母编队,重型战机负责制空,隐身战机执行突击,预警机统筹指挥,这个组合拳打出来,远洋作战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说实话,几年前还有人质疑中国能不能造出好航母,现在福建舰和它的舰载机们用实力说话了,这不是简单的“人有我有”,而是在理解现代海战规律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从更广的视角看,航母技术就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是甲板上的弹射瞬间,水下是成千上万家企业、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从特种钢材到电磁控制,从飞机制造到人员培训,这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全面考验。未来随着福建舰服役,中国海军将真正走向深蓝,这三秒钟的弹射时间,或许会成为历史书上的一个标志性瞬间,当一个海洋大国用科技和创新证明了自己,世界海权的格局也在悄然改变。这不再是为了追赶而追赶,而是基于自身战略需求的理性发展,看着这些数据,我真切感受到:中国海军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深蓝之路。
中国的815电子侦察船,为什么各国都不敢攻击它?明明这船看上去火力不足,就两门小

中国的815电子侦察船,为什么各国都不敢攻击它?明明这船看上去火力不足,就两门小

中国的815电子侦察船,为什么各国都不敢攻击它?明明这船看上去火力不足,就两门小炮,速度也很慢,可偏偏美国航母以看见就绕道走,海盗更是躲得远远的。说白了,815电子侦察船的底气首先在规矩上,它常年在公海或者自家专属经济区活动,走的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海上大路”。国际法里有明确说法,这种船只享有航行自由,谁要是动手攻击,等于直接打一个主权国家的脸,且不说引发外交危机,国际舆论先得把动手的国家骂翻。之前乌克兰有艘3500吨的侦察船,躲在多瑙河口以为安全,结果被俄军无人艇炸沉,那是因为正处于冲突状态,815船不一样,它从不进别人的领海,全程站在法理的高地上,谁动它谁理亏。真正厉害的是它肚子里的家伙事,那些看着像大球的天线罩才是真武器,这船上的设备能抓700公里内的所有电磁信号,不管是军舰雷达的波形,还是舰载机的通信频率,甚至导弹飞行的轨迹,全能捞到手,这些信号一旦被记录下来,下次对方再开机,我方立马就能认出,还能针对性干扰。而且它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海上晃,身后站着055大驱、052D这些“保镖”,还有天上的卫星跟着,815船负责往前冲,把敌人的位置、信号摸清楚,再把数据传给后面的战舰和导弹。之前美军在澳大利亚搞“护身军刀”演习,派了好几架无人机想侦察815船,结果全被船载的干扰系统弄失控坠海了,当时旁边还有052D驱逐舰护航,美军就算想反击,刚动念头就得掂量055的导弹。海盗们算得比谁都精,他们抢船图的是钱,要么劫货要么绑人要赎金,815船全是电子设备,既没值钱货物也没油水可榨。更关键的是,这船再弱也是军舰,就算只有两门小炮,收拾海盗的快艇也绰绰有余,而且船上的预警设备能早早发现海盗踪迹,真要是靠近了,干扰系统能把海盗的通信全掐断,海盗是为了赚钱,犯不着跟军舰拼命,自然看见就躲。这船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威慑力”的理解,以前大家觉得军舰得靠大口径火炮、多枚导弹撑场面,815船却用事实证明,信息才是现代海战的核心,它不用开一枪一炮,只要往那一站,就能让美军的军演失去机密价值,让航母变成“透明船”。这种“软杀伤”比硬武器更让人头疼,因为你没法防御,只能被动躲避,现在中国已经有8艘这样的船在服役,还在不断升级,加了人工智能分析系统,隐身性能也更好了。这船的存在,其实是中国海军战略的一个缩影,不再追求跟别人比谁的炮管粗,而是靠技术和体系占得先机,用一艘6000吨的船,牵制美军上万吨的航母编队,这笔账太划算。海上威慑不靠炮口大小,靠谁先看透对手底牌,815电子侦察船的厉害,正在于它把对手的底牌看得清清楚楚,却从不让别人摸到自己的深浅。大家讨论一下,你觉得未来还有哪些看似普通却藏着大威力的武器?
1982年5月,英国无敌号航母在马岛航行时,监测到附近海底潜伏着两个庞然大物,

1982年5月,英国无敌号航母在马岛航行时,监测到附近海底潜伏着两个庞然大物,

1982年5月,英国无敌号航母在马岛航行时,监测到附近海底潜伏着两个庞然大物,指挥官惊慌失措,以为是阿根廷潜艇在搞偷袭,急忙命令护卫舰发起攻击,结果反潜鱼雷爆炸过后,才发现那是两只倒霉的鲸鱼。约翰·弗朗西斯·考沃德1937年10月11日出生在英国肯特郡谢佩岛,那地方靠近泰晤士河口,从小耳濡目染海军氛围。1958年他正式入伍,起步在潜艇部队,干了基础训练和巡逻任务,积累了不少水下作战经验。60年代,他当上导航官,负责北大西洋和远东的航线规划,参与过多次演习,确保舰艇避开复杂水域。70年代升指挥官,管辖几艘潜艇,重点抓纪律和快速响应,检查设备时总是一丝不苟。1976年进海军部,当第一海务大臣助理,处理战略文件,协调高层决策。1982年马岛开打,他以上校身份接手布里利安特号护卫舰,专职护航母反潜,战中击落过阿根廷飞机,立下实打实的功劳。战后拿杰出服役勋章,继续往上爬,80年代末主管训练,90年代管后勤,1997到2000年当根西岛副总督,帮女王管行政。退休后偶尔讲海军历史,2020年5月30日因病在家去世,82岁。考沃德一生从基层干到高层,潜艇专家的路子走得稳当,但马岛那次误击,让他职业生涯多了一笔尴尬记录。马岛战争初期,英国海军靠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两艘航母,加上上百艘战舰,势头猛,先俘虏阿根廷圣达菲号潜艇,又沉了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把对手打得直退。英国人沾沾自喜,轻敌了点,5月4日阿根廷三架超级军旗攻击机钻进来,用飞鱼导弹干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这下子舰队警铃大作,全天候戒备,尤其是护航母的布里利安特号,船员神经绷得像弓弦。5月25日,阿根廷飞机又来袭,差点炸沉无敌号,次日26日清晨,编队继续巡航,海面风大浪急。布里利安特号声纳室突然捕获两个不明信号,海底两公里处,形状和速度像柴油潜艇,正往航母编队靠。指挥官考沃德确认后,直接命令发射两枚反潜鱼雷,精准命中,信号消失。船上短暂庆祝,以为击沉了两艘阿根廷潜艇。为查战果,派出林克斯直升机盘旋查看,海面浮起油迹,但没碎片。舰队靠近后,用探测器扫底,才现原形:两只巨型鲸鱼尸体,尾鳍扭曲,伤口血肉模糊。声纳兵吉恩·奥福德后来承认,鲸鱼信号和潜艇太像,叫声干扰判断。这事儿说白了,战时技术落后,声纳分辨不出生物噪音,慌乱中就开火了。当天晚些时候,麻烦没完。布里利安特号雷达又抓到后方一个信号,尾随半天,明显有猫腻。考沃德下令导弹齐发,直升机跟上侦察。原来是阿根廷圣路易斯号潜艇,靠静音系统摸到10海里内,发射鱼雷却线缆坏了,沉海底暴露位置。布里利安特号和亚摩斯号反扑,深水炸弹扔下去,潜艇赶紧下潜溜了。追击中,直升机把附近一只鲸鱼错认目标,拉低投30枚深水炸弹加几枚MK46鱼雷,海面炸开一片,那鲸鱼直接浮尸。一天下来,三只鲸鱼没了,弹药费了不少。随军记者捅出去,媒体炸锅,公众嘲讽海军眼瞎,质疑为啥分不清鲸鱼和潜艇。一士兵自嘲,从空中油迹那么明显,以后想加入环保组织赎罪。海军回话,当时声纳技术就这样,鲸鱼回波太相似,护航母必须先开火。几天后,舰队又追一目标,撵三天三夜,结果还是鲸鱼,考沃德日志里抱怨这片海鲸群太多。鲸鱼保护组织倒帮腔,说理解海军压力,不信是故意干的。这系列乌龙,暴露了战争中技术与判断的硬伤,英国海军虽强,但也踩过这种低级坑。考沃德在马岛的角色,不止这误击。他指挥布里利安特号时,还用海狼导弹首开战绩,击落阿根廷飞机,护住航母编队安全。战后,他升职快,1987年当海域训练旗舰军官,管演习标准,确保部队练兵严实。90年代中将,抓后勤训练,审预算签文件,协调资源。1997年起,任根西岛和泽西岛副总督四年,处理地方行政,代表女王出席会议。退休后,住英国南部,写回忆录分享潜艇战术,偶尔讲座谈巡逻心得。2020年去世时,旧部缅怀他果敢作风,但马岛鲸鱼事,总被提起,作为战时失误的典型。说到底,考沃德是老派海军人,功过并存,那次事件提醒大家,战争里技术瓶颈能要命。
9月23号,央视新闻一档军事节目中,已经公开了下一艘航母的关键词。那就是核动力

9月23号,央视新闻一档军事节目中,已经公开了下一艘航母的关键词。那就是核动力

9月23号,央视新闻一档军事节目中,已经公开了下一艘航母的关键词。那就是核动力!稳了,这下稳了!下一艘肯定是核动力,肯定是10万加!更有可能的是,下一艘核动力将成为一种,标准级别的航母!然后按照这个标准进行量产!以中国今时今日的全球商业利益,应该有10艘航母来维护全球的航道!咱们按照一半执行任务一半维修保养的,比例来计算!有五艘在远海执行任务,那么有五艘就会在港口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咱们有五艘航母集群,长期在全世界大洋上巡航。这就差不多,就可以控制住全球的海洋利益了!也不能太多了,太多了,就有点穷兵黩武了!10个航母集群就挺好!我说的是10个核动力航母集群啊!这都是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常规动力航母咱们就留在亚太战守家吧!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媒体大量关注,中国首次在航母上进行了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演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媒体大量关注,中国首次在航母上进行了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演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媒体大量关注,中国首次在航母上进行了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演练。美国方面称:“福建号是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也是首艘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这种弹射器能够发射更重的飞机。”9月22日,一条消息在华盛顿的新闻圈里炸开了锅:中国航母福建号,首次完成了电磁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的实战演练。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中国最新的航母,不光能让舰载机“弹”起来了,还能稳稳“抓”住它们回来。美国媒体集体盯紧了这次动作,连CNN都直言:“福建号是中国最先进的航母,电磁弹射系统让它有了质的飞跃。”这下,美军真得重新算一算太平洋的棋局了。航母上的弹射器,过去是蒸汽的,像烧锅炉一样把飞机“煮”上天,效率低、噪音大、维护烦。福建号用的,是电磁弹射,跟高铁一样用电磁力“推”飞机起飞,既快又稳,还是绿色环保。更关键的是,这种弹射方式,对飞机的要求低,能发射更重、更先进的机型,像预警机、无人机这类老蒸汽弹射“带不动”的类型,在福建号上就能轻松起飞。这不是简单的“多装个电机”的事,而是一场从“能飞”到“能打”的跨越,外媒说得直白,“这是中国航母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背后的技术门槛,连美国都得点头称难,因为全世界目前只有美国福特级航母也用电磁弹射,中国是第二个,没买样机、没抄作业,全是自己干出来的。很多媒体把福建号称作“中国第三艘航母”,但这说法其实有误导性,辽宁舰、山东舰一个是“翻新”苏联老船,一个是滑跃起飞的中间过渡型。真正意义上从设计、建造、动力、系统全自主、全现代化的航母,福建号是第一个,它不再用滑跃甲板,而是平直甲板+电磁弹射,这种配置看起来像美国的福特号,实战思路却有自己的打法。比如舰岛更小,甲板更开阔,意味着飞机调度效率更高;再比如采用全电推进系统,为未来上舰的高能武器,比如激光、轨道炮这些“科幻装备”打好了基础。可以说,福建号不是“第三艘中国航母”,而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母”,这不是什么“升级款”,而是直接跨代。福建号的这次试飞,引起美军高度关注不是偶然,美防务新闻网直接写道:“中国的电磁弹射系统,若稳定可靠,意味着中国航母的舰载机起降能力将与美军接近。”这话听起来平静,其实藏着火药味,因为航母的核心,不是有多大,而是能起降什么飞机、起降多频繁。美国历来靠航母维持全球海上霸权,特别是在印太地区,几乎所有战术行动都离不开航母打击群。但福建号的出现,意味着中国也具备了远洋投送的能力,哪怕不去威慑谁,光是“能做到”这件事,就足够让美国重新审视它的战略部署。而且,这不是“福建号一艘船的事”,它背后是整个国产舰载机体系的进化,是中国造船工业的体系成熟,是从“能造船”到“能造系统”的质变。福建号的试飞成功,确实是中国海军的一次里程碑,但它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全面追上了美国。差距依然存在,比如航母舰载机的种类、数量、编队协同能力、远洋作战经验等方面,中国还要补的课还不少。但关键在于中国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有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主的体系能力,美国用了七十年打造航母帝国,而中国只用了二十年就走到了现代化的门口,这种速度,才是真正让美国警觉的地方。很多媒体喜欢拿美军“十一艘航母”说话,但问题是,福特级到现在还在调试,美国国内也在吵预算、吵工期,而中国这边,福建号的进展却实打实地按部就班推进着,这种稳定性,放在地缘格局里,就是一种力量。福建号的演练消息不是中国主动公布的,而是被美媒“扒”出来的,这种“低调但有效”的方式,越来越像中国处理军事事务的风格:不主动炫技,但每一步都让人看得见进步。在当前全球局势动荡、地区冲突频繁的背景下,福建号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中国作为大国,维护自身海洋利益和安全的必要选择,毕竟,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别人的航母上。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美国智库和军方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中国海军的崛起,毕竟,电磁弹射不是小打小闹的技术突破,而是整个舰载作战体系的再定义。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掌握航母电磁弹射技术:1.美国(“福特号”航母已部署)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掌握航母电磁弹射技术:1.美国(“福特号”航母已部署)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掌握航母电磁弹射技术:1.美国(“福特号”航母已部署)2.中国(“福建舰”已部署并完成多型舰载机弹射起降训练)而美国“福特号”是核动力航母,“福建号”是常规动力航母,说明中国更胜一筹,这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事件,中国海军向“深蓝”进发。​​​
辽宁舰:我的舰载机只能滑跃起飞,最多只能载荷5吨起飞山东舰:我的舰载机也只能滑

辽宁舰:我的舰载机只能滑跃起飞,最多只能载荷5吨起飞山东舰:我的舰载机也只能滑

辽宁舰:我的舰载机只能滑跃起飞,最多只能载荷5吨起飞山东舰:我的舰载机也只能滑跃起飞,连蒸汽弹射都没有,满弹满油起飞是不可能的福建舰:我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电磁弹射器,可以轻松弹射各类型军机,而且是满弹满油起飞,战力直接拉满如果不考虑动力问题,福建舰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母舰,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