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美国政府

奥巴马沉不住气了,连续抨击特朗普,他说,现任的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抱怨“停职文化

奥巴马沉不住气了,连续抨击特朗普,他说,现任的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抱怨“停职文化

奥巴马沉不住气了,连续抨击特朗普,他说,现任的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抱怨“停职文化”,而今它已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危险水平”,它经常威胁对媒体公司采取监管行动,除非他们去封口或解雇其不喜欢的记者和评论员。...
9月19日隔夜要闻:英特尔涨超20%美国政府停摆危机逼近 Meta推出智能眼镜 美国稳定币市场或成“零和博弈”

9月19日隔夜要闻:英特尔涨超20%美国政府停摆危机逼近 Meta推出智能眼镜 美国稳定币市场或成“零和博弈”

美国政府停摆危机逼近民主党高层考虑为医保硬杠共和党 特朗普:现在似乎不是要求普京停火的时候 特朗普:普京让我失望呼吁盟友停止购买俄油 特朗普寻求加快大型电力项目,以满足AI需求 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协议使用量降至2021年4...
美国政府停摆危机逼近 民主党高层考虑为医保硬杠共和党

美国政府停摆危机逼近 民主党高层考虑为医保硬杠共和党

但如今这个党派的领导层开始考虑一个可能导致美国政府10月1日停摆的策略,既阻止特朗普议程,又赢得舆论关注。对于不愿冒险的民主党来说,这标志着一次戏剧性的转变。六个月前,民主党屈服于特朗普和国会共和党人的压力,点头...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2025年的资本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2025年的资本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2025年的资本市场很有意思,不夸张地说,最近这阵子国内外债市的“你来我往”,和以往还真不太一样。大家都说外资在减持我国债券,转身去买美国国债,甚至有人觉得这像是双方在“互撇清”。但要是真把这事儿看成谁喜欢谁、谁不喜欢谁,还真是小瞧了全球资金调仓的复杂性。先说说美国那边。自从特朗普重新当上总统后,美国的经济政策一波接一波,市场避险情绪也跟着起伏不断。尤其是他反复强调要对外加税,全球贸易摩擦又有抬头苗头。这种时候,市场上的大资金其实挺怕事儿的,谁也不想在风头口被卷进去。于是,美债就成了不少投资机构的“避风港”。美国国债的流动性不用多说,买了随时能卖,而且美国政府的信誉在全球市场里还是有分量的。2025年上半年,美债收益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吸引了全球不少大资金,尤其是亚洲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不过话说回来,外资减持我国债券这事儿也不是头一次见。2025年上半年,外资连续几个月小幅度减仓我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持有总量有所下降。但要说外资在大撤退,其实有点夸大了。首先,外资持有我国债券的比例本就不高,波动起来容易被市场放大。其次,这一轮资金流动,其实更像是“全球资金调仓”,跟我国经济基本面关系不大。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全球一盘大棋。美国那边利率高,短期资金更愿意把钱放进美债;而我国债市虽然利率稳,但人民币汇率当时有点承压,加上外围环境不确定,外资有点谨慎也很正常。再加上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表现不错,不少外资就是把债市里的钱挪进了股市,想搏一把行情。其实,真正的聪明钱从来不是一根筋。2025年的这场“你抛美债,我抛中债”的表象,背后是对全球风险与机会的权衡。外资不是简单地“撤离”或“看空”我国,而是一种基于全球市场环境灵活调仓的策略选择。只要我国经济基本面继续稳健、金融市场持续开放,全球资金迟早还会回来。资本流动说到底是市场规律,没必要过度解读。从全球资金的视角看,他们更关心的是哪里安全、哪里收益高、哪里能规避短期风险。美国那边政策一有风吹草动,钱就往美债里跑;我国这边只要经济数据和政策方向一稳定,资金又会回来。2025年资本市场的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市场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快速反应。这种资金进出,本质上是全球市场的“新常态”。到头来,这场“你抛美债,我抛中债”的热闹,其实就是一场全球资金的自我调整。没必要紧张,也不用过度解读。真正的市场玩家,看的从来不是一时的风向,而是长期的价值。外资的“进进出出”,恰恰证明我国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未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越来越多的全球资金还会不断地回来寻找机会。参考: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资金大量流向美国?——中华网
为什么说拜登功绩很大?他在任期间都干了什么?其实俄乌战争可以说是拜登最大的功绩,

为什么说拜登功绩很大?他在任期间都干了什么?其实俄乌战争可以说是拜登最大的功绩,

为什么说拜登功绩很大?他在任期间都干了什么?其实俄乌战争可以说是拜登最大的功绩,他仅仅用了1000亿美元,就让俄罗斯经济损失惨重。先看俄罗斯的惨状。2022年俄军刚开打,卢布汇率直接崩到1美元兑120卢布,比乌克兰战场上的炮弹还烫手。虽说后来俄央行靠资本管制把汇率拉回50,但2023年西方对俄石油限价后,卢布又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路跌到100关口,气得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拍桌子。更要命的是能源收入腰斩,2022年俄石油产量暴跌9.3%,天然气出口量减少10%,光这两项就少赚了41.4%的外汇。原本靠卖油气躺着赚钱的俄罗斯,现在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连莫斯科地铁信号员月薪都跌到3080元人民币,买58公斤猪里脊就见底了。再看拜登怎么“空手套白狼”。表面上美国给乌克兰800多亿美元援助,实际上90%的钱都砸在国内军工企业,阿拉巴马州的标枪导弹厂从年产2100枚飙到4000枚,亚利桑那州的爱国者导弹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直接让洛克希德・马丁股价从370美元涨到450美元,军工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更绝的是,美国把仓库里发霉的旧武器倒腾给乌克兰,反手用援乌资金采购新装备,相当于让欧洲人出钱帮美国更新军火库。五角大楼算得门清:607亿美元援乌资金里,64%都回流到美国国防工业,连阿肯色州的“铁锈带”小城都因为军工厂订单暴增闹起了用工荒。欧洲这边更是被拿捏得死死的。默克尔时代欧盟还想搞“战略自主”,又是推共同债务工具又是签中欧投资协定,结果拜登一上台就用俄乌战争把欧洲打回“巨婴”状态。德国被迫关闭北溪管道后,只能花三倍价钱买美国液化天然气,2022年从美国进口的LNG量暴增1.5倍,直接把卡塔尔挤下全球第一出口国宝座。马克龙之前喊“北约脑死”,现在却乖乖把法国军费提高7.4%,波兰更夸张,一口气砸300亿美元买美国阿帕奇直升机和M1A1坦克,简直是把国库钥匙交给华盛顿保管。最搞笑的是中欧投资协定,本来2020年底都签好了,结果欧洲议会在美国压力下愣是把协议扣着不批,现在只能眼巴巴看着中国和中东国家签能源大单。国内经济这块,拜登也玩得一手“乾坤大挪移”。刚上台时美国失业率6%,供应链乱得像一团麻,结果他靠军工订单直接创造1600万个就业岗位,连最穷的阿肯色州都因为洛克希德・马丁的工厂起死回生。虽说通胀率一度涨到9.1%,但拜登聪明地把锅甩给普京,毕竟欧洲能源危机导致全球油价暴涨,美国老百姓再不满也只能骂俄罗斯。更绝的是,他借着援乌名义让美联储加息,既控制了国内通胀,又吸引欧洲资本回流,2023年美国外商直接投资激增50%,欧洲企业排着队到得州建厂。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拜登成功把俄乌战争变成“美国经济振兴计划”。俄罗斯被制裁得元气大伤,欧洲彻底沦为美国能源和军火的“提款机”,连中国想和欧盟做生意都被他横插一杠。最绝的是,他花的1000亿美元大部分又回到美国企业口袋,相当于用欧洲人的钱把俄罗斯揍了一顿,还让全世界觉得美国“仗义疏财”。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手腕,连基辛格都得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啊!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刚刚宣布,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经济表现导致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刚刚宣布,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经济表现导致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刚刚宣布,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经济表现导致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通胀加剧,并且GDP增速低于拜登时期:"从去年的2.5%降至1.5%"。这对特朗普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美联储软着陆叙事撞上债务高墙,他们规划的路径与当前严峻的债务现实并不相符。鲍威尔继续全速推进量化紧缩,并反复强调美国通胀仍处于偏高状态。与此同时,美联储最新预测勾勒出一条完美缓降路径:GDP增长率稳定在1.8%附近,失业率仅微幅上升,PCE通胀率到2028年将平稳回落至2%。点阵图显示利率将在2027-2028年逐步降至3.1%,这意味着在实现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同时实际利率仍保持正值。问题在于该预测刻意回避了债务悬崖。美国财政部必须滚动数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务,同时未来两年企业借款人面临近2万亿美元债券到期,美国商业地产领域也有大量贷款即将偿付。若美国十年期利率因大规模发债、量化紧缩和期限溢价维持在4%以上,再融资压力将挤压私人信贷、削弱资产负债表,最终引发违约和重组潮。这就是为何美联储的预测在纸面上看似合理,实际操作中却举步维艰。公布缓慢有序的降息路径虽能维持公信力,但美国债务再融资的数学逻辑几乎让他们别无选择——要么采取比暗示更激进的降息,要么依赖隐蔽调控:美国财政部转向短期票据发行、通过回购缓解长期债务压力,或是美联储放缓量化紧缩。若缺乏这些措施的组合拳,美国债务滚动压力必将冲击美国实体经济。因此即便今日降息,鲍威尔的讲话显示美联储仍试图精心编排一场回归2%通胀的平静行军。但债务高墙让这种设想难以实现。当美国政府、企业和商业地产数万亿美元债务以当前收益率再融资时,要么美国市场崩溃,要么美国政策被迫妥协。美联储官方路径与再融资现实之间的鸿沟,正是美国市场将持续试探、波动频发的地带,直到美联储或美国财政部做出让步。
英国前首相约翰逊表示,一旦台海战争爆发,若美军介入,英国、澳大利亚也会一起上,台

英国前首相约翰逊表示,一旦台海战争爆发,若美军介入,英国、澳大利亚也会一起上,台

英国前首相约翰逊表示,一旦台海战争爆发,若美军介入,英国、澳大利亚也会一起上,台湾不至于孤军奋战。约翰逊这种狂妄的言论,用“狗吠火车”“嘴炮挺台”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约翰逊早已不是英国首相,但仍乐于借各种机会刷存在感。访问台湾、喊几句“挺台”口号、发表挑衅言论,对他来说,是获取媒体曝光和商业机会的好手段。自从“派对门”丑闻后,他的政治影响力急剧下降,脱离了英国政坛的核心,这次台湾之行,更多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制造话题,而非真正做战略部署。说到“美英澳会一起上阵”,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先看英国。过去的“日不落帝国”如今早已大不如前。英国海军力量缩水严重,航母和舰艇数量有限,远程作战能力不足。就算最引以为傲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出动,也面临舰载机不足、机械故障频发等问题。台海距离英国超过一万公里,远程补给困难重重。历史上,马岛战争就因为远程作战后勤压力大而让英国吃了不少苦头。如今的情况比马岛战争还复杂,英国连本土海域都要防守,派兵跨洋到台海简直是难上加难。澳大利亚也好不到哪去,虽然靠海军和空军撑面子,但真正跨海作战能力有限。今年的南海军演,参与人数不过三千多,加上军力主要集中在本土防御,如果真要介入台海,高风险作战几乎不可能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每年靠中国赚取上万亿人民币贸易额。如果贸然介入台海,不仅军力不够,经济上也会直接受损,这对澳大利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代价。再看美国,约翰逊口中“美军介入”的假设,本身也不现实。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逐渐从全球干预转向本土防御和西半球事务,国内呼声越来越多,要求政府关注经济复苏和安全保障,而不是继续当世界警察。台海战争一旦爆发,代价高昂、风险巨大,美国政府和民众都会非常谨慎。更何况,解放军的军事能力近年来迅速提升,台海地区已经具备强大的“区域拒止”能力,能够有效阻止外部干预。美国即便强大,也要面对解放军现代化反舰系统和防空网络的压力,干预难度极高。从经济角度看,英国和澳大利亚若参与台海冲突,付出的不仅是军力,还有巨大的经济代价。英国每年与中国有上千亿美元贸易往来,澳大利亚更依赖中国铁矿石出口。台海若开战,贸易中断,企业和市场都会受影响,这些都是现实中难以忽视的问题。政治上也不简单,英国议会和澳大利亚政府要出兵,都必须通过复杂决策程序,民意反对的压力也大。换句话说,嘴上喊得再凶,也改变不了现实局势。再看台湾方面,约翰逊的言论对台当局来说,有助于制造一种“国际支持”的假象,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然而,这种虚假的支援并不意味着实际力量介入。真正能左右台海局势的,是军事能力和战略布局,而非喊口号。中国方面对此也迅速作出回应,解放军展开实战化演练,向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者发出明确警告。中国外交部也强烈谴责约翰逊的言论,召见英国驻华大使进行交涉,向国际社会再次重申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实际上,台海局势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中国手里。解放军已经完成现代化部署,具备威慑和快速打击能力,不仅可以在战时实施区域封锁,还能对潜在敌方构成有效打击。任何外部势力的军事干预,都会面临极高风险和失败可能性。约翰逊所谓“英澳齐上阵”,完全脱离现实,更多是为了吸引眼球,而非有可行的战略方案。这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国际政治中,谁说得厉害不重要,谁能真干才有分量。约翰逊的台湾之行,是典型的“表演和炒作”,光喊口号,却无实际行动力。而中国在台海的行动和态度则始终一致,军事和外交同步进行,用实际行动证明国家主权和安全底线。相比之下,约翰逊的言论显得极为空洞和可笑。约翰逊的“挺台”言论,本质是个人表演和商业炒作,与现实局势脱节。他试图通过夸张言辞提升知名度,而台湾当局也借此制造“国际声援”的假象。但现实是,台海局势掌握在中国手中,解放军现代化军事力量强大,美国战略重心收缩,英澳军事能力有限,任何外部干预几乎不可能。所谓“美英澳齐上阵”,只是嘴上喊喊,无法改变事实。
为什么说拜登功绩很大?他在任期间都干了什么?其实俄乌战争可以说是拜登最大的功绩,

为什么说拜登功绩很大?他在任期间都干了什么?其实俄乌战争可以说是拜登最大的功绩,

为什么说拜登功绩很大?他在任期间都干了什么?其实俄乌战争可以说是拜登最大的功绩,他仅仅用了1000亿美元,就让俄罗斯经济损失惨重。先说说拜登刚上台时的烂摊子:美国国内通胀像坐火箭,10块钱的牛奶涨到15块;欧洲那边,默克尔还在的时候,天天喊着“欧盟要独立”,不想再看美国脸色,连买天然气都只跟俄罗斯打交道;中国的芯片、新能源跑得飞快,美国眼看就要被追上。谁都觉得,美国这霸权怕是要凉了—结果拜登一出手,直接翻了盘!最绝的就是俄乌战争这步棋!别人以为他是“花钱帮乌克兰”,其实他是借这场仗,把北约这群“散兵”重新拧成了绳。之前北约成员国里,没几个愿意花钱搞军事,德国军费连GDP的1%都不到。拜登一句话“俄罗斯要打过来了”,再砸1000亿美金给乌克兰当“弹药钱”,立马让北约各国慌了神:芬兰、瑞典直接求着加入北约,32个成员国现在个个把军费拉到GDP的2%以上,波兰更是疯了一样砸钱,军费占比超过4%,比美国还狠!更赚的是能源生意!欧洲之前80%的天然气都从俄罗斯买,现在被拜登一撺掇,不敢买俄气了,只能找美国买液化天然气。你猜怎么着?美国对欧的LNG出口量直接翻了一倍,价格还涨了3倍!欧洲明明知道被“宰”,却不敢吭声—因为北约的安全还得靠美国罩着。就这么着,拜登一边靠俄乌战争稳住了北约,一边靠卖气赚得盆满钵满,简直是“一箭双雕”!再看美国国内,拜登也玩了把“绝地反击”!之前美国芯片被中国追着跑,台积电、三星都把工厂建在亚洲。拜登直接撒钱—760亿美金补贴芯片企业,喊话说“来美国建厂,钱管够!”这下好了,台积电直接砸400亿在美国建了最大的芯片厂三星也跟着投了300亿,美国本土的芯片工厂一下子多了20家!之前美国芯片只占全球12%的市场,现在涨到了18%,工人工资还涨了15%,之前10个人里有1个没工作,现在95个人都有活干,你说这算不算狠活?还有人骂拜登搞“贸易保护”,但你看他怎么平衡盟友的!欧盟一开始跳脚,说美国的芯片补贴是“不公平竞争”,结果拜登反手就说“北约军演带你玩,俄罗斯的威胁我帮你扛”,欧盟立马不闹了—毕竟安全比钱重要。日韩更乖,丰田、三星不仅去美国建厂,还跟着美国搞“芯片联盟”,生怕被排除在外。拜登这招“用安全绑经济”,把盟友拿捏得死死的!最让人没想到的是,拜登还借着“气候”搞了波大的!之前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美国在环保圈成了笑柄。拜登一上台就重新加入,还搞了个“全球甲烷承诺”,105个国家跟着签了字。国内呢?他砸3690亿美金搞清洁能源,电动车买了就给7500美金补贴,结果美国电动车销量一年翻了两倍,太阳能电站多了50座!这不仅让美国在环保圈重新有了话语权,还顺便把本土的绿色产业搞起来了,一举两得!当然,拜登也不是没挨骂—联邦赤字多了3000多亿,通胀最高的时候9%,老百姓怨声载道。但你再看2025年的美国:北约比以前更团结,芯片工厂遍地开花,卖LNG赚得手软,连中国的电动车想进美国市场都得绕着走。这些事儿,哪一件不是把美国从“衰退”的边缘拉了回来?现在再回头看,那些吐槽拜登“软”的人,怕是没看懂他的套路—他不搞特朗普那套“硬怼”,而是用“借势”的办法:借俄乌战争稳盟友,借芯片补贴抢产业,借气候话题抓话语权。看似慢腾腾,实则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说真的,拜登最大的本事,就是把别人眼里的“危机”变成了“机会”。疫情后的经济烂摊子、盟友散架的风险、中国的技术竞争,这些在他手里,全变成了重塑美国地位的筹码。信息来源:北约军费、芯片法案金额、能源出口量等关键指标均来自北约官网、美国国务院、EIA等权威机构。
委内瑞拉总统宣布,与美国政府中断一切联系

委内瑞拉总统宣布,与美国政府中断一切联系

当地时间9月15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强烈谴责美国近期对委内瑞拉渔船的非法拦截行为,宣布中断与美国政府之间的一切联系。马杜罗表示,近期委内瑞拉与美国之间发生的事件并非“关系紧张”,而是美方对委内瑞拉的“侵略”。...
巴西卫生部长10岁女儿被美国撤销签证,“她能对特朗普政府构成什么风险?

巴西卫生部长10岁女儿被美国撤销签证,“她能对特朗普政府构成什么风险?

美国政府8月15日宣布撤销巴西卫生部长帕迪利亚亲属的美国签证,作为对巴西实施的一系列制裁的一部分。环球网援引英媒9月16日报道,帕迪利亚表示,美国政府撤销其10岁女儿签证的决定“惊人地荒谬”,是“外交滥用”。报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