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石油

美国人是疯了吗? 美国驻华大使馆最近干了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在自己的官方公

美国人是疯了吗? 美国驻华大使馆最近干了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在自己的官方公

美国人是疯了吗?美国驻华大使馆最近干了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在自己的官方公众号上挂出1500万美元悬赏,要通缉一位名叫王少云的中国女商人。让人费解的是,这位王少云既没去过美国,也没在美国犯过法,美国凭什么隔着太平洋对中国公民发通缉令?这种操作不仅不合常理,更让人怀疑背后的真实动机。先来看看这事的蹊跷之处。美国使馆在公告里说,王少云和同伙马哈茂德·哈布西通过中国、阿曼、土耳其的几家公司,给中国的炼油厂运了伊朗的石油,还说这些交易的收益流到了所谓的“恐怖组织”手里。他们甚至公开了好几种举报渠道,从常用的聊天软件到特殊的网络平台都有,还承诺提供线索能拿奖金,甚至能帮忙搬家。这种把别的国家公民当通缉对象,还在人家地盘上公开征集线索的行为,实在少见。更有意思的是美国选的这个发布渠道。驻华大使馆的公众号按理说应该是用来促进交流的平台,现在却成了发布通缉令的地方。有人研究过美国使馆公众号的运营手法,发现他们经常故意留一些批评性的留言,让人觉得好像很开放,实际上是在巧妙地引导话题走向。这次发布通缉令,说不定也是想用这种方式扩大影响,制造舆论压力,让更多人关注他们所谓的“执法行动”。但外交机构干起通缉犯的活儿,总让人觉得越界了,就像邻居跑到你家里来教训你的家人,实在说不过去。从法律层面讲,每个国家的法律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管用,这是国际社会的基本规矩。联合国里多次有人批评这种把自己国家法律强加给别人的做法,说这破坏了国与国之间平等的原则。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就明确表示,这种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是在践踏国际法,很多国家都支持这个观点。美国自己却好像忘了这个规矩,总想着让全世界都按他们的法律办事。就像这次通缉王少云,不管中国的法律怎么规定,也不管人家根本没在美国犯事,说通缉就通缉,这种做法很难让人接受。美国可能觉得自己的法律是“万能钥匙”,能打开全世界的锁,但其他国家并不这么想。之前美国悬赏通缉委内瑞拉总统时,墨西哥、巴西这些国家都表示反对,欧盟也说这种做法没什么建设性。连美国自己的盟友都不认同这种做法,可见其有多不得人心。这次通缉中国公民,本质上和通缉外国总统是一个道理,都是想靠自己的实力干涉别人的事,这种习惯不改,只会越来越孤立。再说说所谓的“证据”问题。美国说王少云的石油交易支持了“恐怖组织”,但伊朗的那支武装力量是他们国家正规的军队,这在伊朗国内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美国自己说人家是“恐怖组织”,就要求全世界都跟着这么认为,这不讲道理。就像邻居说你家的某个亲戚是坏人,就不准你和亲戚来往,还要闯进你家抓亲戚,这种逻辑谁能接受?还有个明显的双重标准,美国自己在叙利亚偷石油的事早就不是秘密了,当地媒体经常报道美军用油罐车把石油运走的事。这种行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不合法,美国却从来不提,反而对别人正常的石油交易指手画脚。就像一个经常偷东西的人,却指着别人说“你不该拿这个东西”,这种说辞实在没有说服力。自己做着违法的事,却对别人的合法生意指手画脚,这样的“执法”谁会信服?从实际效果看,这种通缉令恐怕很难真正执行。中美之间没有引渡条约,美国想在中国境内抓人,根本不可能得到允许。中国在保护公民权益方面一直很坚定,之前遇到类似情况时,都明确表示会维护自己公民的合法权利。美国就算悬赏再高,也没法越过中国的法律在这片土地上执法。这种通缉令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想通过制造话题给中国施压,但这种手段用多了,只会让人觉得没新意,甚至有点可笑。现在的国际社会讲究的是互相尊重,谁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美国可能还没适应这个变化,总想着当“世界警察”,到处管别人的事。但时代不一样了,各国都更重视自己的主权和法律,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听任摆布。这次通缉事件,不管美国怎么炒作,最终还是得回到尊重中国法律和主权的轨道上来,否则再高的悬赏也只是一张废纸。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这种跨境通缉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表演。美国想通过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存在感”,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只会让更多人看清其霸权主义的本质。中国有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美国要是真为了国际社会好,不如多花点心思解决自己国内的问题,而不是到处干涉别人的事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美帝终于认怂了!环球时报9月15日报道,美方以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要求七国

美帝终于认怂了!环球时报9月15日报道,美方以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要求七国

美帝终于认怂了!环球时报9月15日报道,美方以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要求七国集团和北约成员国集体对华加征关税,推动中方在结束俄乌冲突上发挥作用。对此,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表示,美方的做法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如果中方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中方必将坚决反制。议论两句:美国终于怂了,俄乌战争想一天摆平,现在八个月了一点头绪也没有。与中国关税折腾半年了,正在进行第四轮谈判,也无法实现他们的恶愿。现在想拉帮结派,想打群架,其实他想简单了,他的虎朋狗友没那么傻了,他的恶意注定落空!
外媒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警告称,如果北约国家试图就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一事

外媒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警告称,如果北约国家试图就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一事

外媒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警告称,如果北约国家试图就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一事征收关税,中国将采取“果断反制措施”。特朗普一直在敦促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购买者——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征收关税。在这一要求得到满足之前,华盛顿不会实施进一步的制裁。据西方媒体报道,欧洲各国政府不愿采纳特朗普要求的关税政策。一些西方媒体指出,特朗普故意设定了欧洲会拒绝的条件,这为他提供了一个“洗手不干”的借口,从而避免推行新的制裁。#俄乌冲突##热点观点#
🌞美国又将矛头对准中国!要求对购买俄石油的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并逼迫G7国

🌞美国又将矛头对准中国!要求对购买俄石油的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并逼迫G7国

🌞美国又将矛头对准中国!要求对购买俄石油的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并逼迫G7国家一起参与!(参考资料:2025-09-12观察者网——好家伙!美国又逼G7:对华加税,最高100%)华盛顿最近在乌克兰问题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看似只是经济施压,实则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这套策略不仅想把冲突的锅甩给别人,还在考验盟友们的队形,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强硬姿态背后,却藏着一丝它自己在关键技术上的焦虑。这轮施压玩法的核心,就是先讲好一个“中国决定论”的故事,特朗普政府的特使基思·凯洛格在基辅访问时,就把话挑明了:只要中国不帮忙,这场仗第二天就打不下去,他还给俄罗斯贴上“小老弟”的标签,暗示莫斯科已经离不开北京的支持。这种说法,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的国际冲突,简化成一个外部因素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美国向中国和印度挥舞50%到100%关税大棒的举动,就显得“师出有名”了,理由嘛,就是指责中印购买俄油,给俄罗斯“输血”。不过,这套剧本早就被中方戳穿了,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1月就系统性地驳斥过,直言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他的逻辑很简单:要是中国真提供了军援,乌克兰战场早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而且,中国一直在派遣特使穿梭外交,谋求和平,这怎么看也不像是在给谁提供“政治掩护”。美国的“极限施压”大旗一挥,盟友圈里却是一片寂静,大家各有各的小算盘,欧洲的官员们心里门儿清,对中印这两个重量级贸易伙伴下狠手,等于是在自己身上割肉,而且对方的反击肯定不会手软。加拿大的处境就更微妙了,作为G7轮值主席国,它计划在9月12日召集财长视频会议讨论这事,但自己正忙着修复和印度的关系,还指望着加强对华经贸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会儿跟风制裁,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欧盟那边更是头大,他们正努力跟印度谈贸易协定,美国的施压简直是来添乱的,更何况,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这些国家还指着俄罗斯的管道石油过日子,之前就否决过更严厉的制裁,现在更不可能跟进了。所以,面对美国的催促,欧盟的回应很巧妙,他们提出可以加强对俄罗斯能源生产商的直接制裁,或者干脆把原定2027年停止进口俄能源的计划提前,这既给了美国面子,又保住了自己的核心利益,算是夹缝中求生存了。最有意思的反差来了,美国在一边用经济手段展现霸气,要求盟友牺牲利益的时候,另一边却在无人机技术这个具体领域,罕见地露出了“求人”的姿态。还是那位特使凯洛格,他毫不掩饰地夸赞乌克兰已经是无人机技术的世界领跑者,甚至直言美国已经“远远落后”,这种姿态,和他施压盟友时的强硬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施压者变成了合作的渴求者。这种渴求可不是嘴上说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宣布,跟美方达成了价值上百亿甚至三百亿美元的无人机销售协议,同时,乌克兰还和美国制造商签约,计划今年内联手生产数十万架无人机。泽连斯基在会议上公开感谢凯洛格的来访,开玩笑说这能帮他们抵御空袭,“多睡一会儿”,这句感谢的背后,恰恰说明了乌克兰无人机技术的战场价值,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对此如此上心。总的来看,华盛顿这套围绕乌克兰的策略,内部充满了矛盾,它想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动员盟友,却低估了现实利益的复杂,它在宏观上咄咄逼人,却在微观技术层面暴露了自身的焦虑。这盘棋最终怎么走,恐怕不只看对手如何出招,更要看它自己内部的这些矛盾如何收场。
卡塔尔从今天开始与57个伊斯兰国家讨论如何应对以色列袭击多哈如果最终达成协议,很

卡塔尔从今天开始与57个伊斯兰国家讨论如何应对以色列袭击多哈如果最终达成协议,很

卡塔尔从今天开始与57个伊斯兰国家讨论如何应对以色列袭击多哈如果最终达成协议,很可能会集体终止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以及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57个国家来自天南海北,利益纷繁复杂,想达成协议相当困难,但是以色列已经骑到头上拉屎了,再不硬气点,以色列就要真建立大以色列国了​​​
美国给印度开的部分和解条件:1、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2、退出金砖国家组织;

美国给印度开的部分和解条件:1、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2、退出金砖国家组织;

美国给印度开的部分和解条件:1、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2、退出金砖国家组织;3、支持美元;4、支持美国;5、为美国开放市场。否则50%的关税!对印度政客来说,美国加征关税经济困难自己也难过,但同意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完蛋了!经济困难,可以跟老百姓说都是美国的错(潜台词就是与我无关)。可一旦妥协,民族尊严何在?大印度的骄傲何处安置?印度可是世界第一民主大国啊!领导人莫迪可是敢公然敢跟特朗普握手较劲的伟人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要求相关方面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情况答记者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要求相关方面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情况答记者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要求相关方面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情况答记者问】有记者问:近期,美方要求七国集团及北约以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中国征收50%-100%关税,以推动中方在结束俄乌冲突上发挥作用。请问商务部有何回应?答:中方一贯反对以所谓“涉俄”为由,对中国采取经贸限制措施。美方此次意图胁迫相关方面,以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中国加征“次级关税”,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可能对全球贸易和产供链稳定造成严重冲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如果任何方面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希望美方谨言慎行,与中方相向而行,继续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妥善解决经贸分歧。同时,也希望相关方面坚持原则,与中方一道,共同维护世界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商务部网站)
#中方驳斥美方要求G7北约对华加税#【美方以中国进口俄石油为由,要求G7和北约

#中方驳斥美方要求G7北约对华加税#【美方以中国进口俄石油为由,要求G7和北约

#中方驳斥美方要求G7北约对华加税#【美方以中国进口俄石油为由,要求G7和北约成员国集体对华加征关税,中方驳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9月15日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近日美方以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要求七国集团和北约成员国集体对华加征关税,推动中方在结束俄乌冲突上发挥作用,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林剑对此表示,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贸能源合作,正当合法、无可厚非。美方的做法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严重破坏国际经贸规则,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事实证明,胁迫施压不得人心,更解决不了问题。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林剑说,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中方就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中方坚决反对有关方面动辄拿中方说事,坚决反对对中方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如果中方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中方必将坚决反制,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为什么委内瑞拉被“淘汰”了?在全球,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是最多的,但是因为都是重质

为什么委内瑞拉被“淘汰”了?在全球,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是最多的,但是因为都是重质

为什么委内瑞拉被“淘汰”了?在全球,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是最多的,但是因为都是重质石油,没有沙特的轻质石油好用。而且委内瑞拉虽然石油多,但大多数都是重油,开采,加工,成本比较高。委内瑞拉的已探明石油储量高达3030亿桶,稳坐全球第一宝座,比沙特阿拉伯的2600多亿桶还多出一大截。这些油主要藏在奥里诺科河盆地,那里是重油的天下。重油听起来就重,因为它的密度高,API度低,通常在10度以下,粘稠得像沥青一样。相比之下,沙特的油是轻质的,API度能到30-40度,流动顺溜,低硫含量,炼起来省事多了。简单说,委内瑞拉的油不是不好用,而是用起来太费劲,开采和加工的成本高出一大截,这就让它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吃亏了。委内瑞拉的油田开发历史不短,上世纪90年代就靠PDVSA这家国有石油公司撑起经济,那时候它是拉美首富,石油出口占GDP大头。可问题出在油的品质上。全球石油市场不是光看量,还得看质。沙特的轻油直接就能进标准炼厂,蒸馏一下就出汽油柴油,成本低到每桶10美元左右。委内瑞拉的重油呢?提取时得用蒸汽注入法或者化学剂溶解,井下温度拉高到几百度,设备磨损快,能源消耗大。光开采每桶成本就20美元起步,加上运输和加工,又得搭上10美元甚至更多。为什么这么贵?因为重油得加稀释剂才能泵出来运走,这些稀释剂还得从国外进口,本来就多一道环节。炼厂也得升级成特殊类型,能处理高硫高杂质的原料,否则出不了合格产品。结果呢,委内瑞拉的油在市场上卖价总是打折,买家宁愿选沙特的现成货。你可能会问,那这么多油,为什么不投钱升级技术呢?这里就牵扯到管理问题。委内瑞拉的石油业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因为政策变动走下坡路。1999年乌戈·查韦斯上台后,推动石油国家化,2007年直接接管奥里诺科带的油砂项目,把外国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的股份收归国有。这些公司本来带来技术和资金,结果一走,投资链条断了。PDVSA的员工也遭清洗,技术骨干流失,设备维护跟不上。油价高位时,收入全拿去补贴社会项目,比如给古巴和其他拉美国家低价供油,通过Petrocaribe联盟拉拢盟友。可这笔账算下来,石油公司没钱再投新井和炼厂,产量从高峰的300万桶每天滑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低谷。查韦斯的政策强调控制,但忽略了行业需要持续资本注入,重油开发本来就烧钱,国家化后更难吸引外资。再看加工环节,这才是重油的痛点。委内瑞拉的重油硫含量高,杂质多,炼成成品得用脱硫和裂解设备,这些玩意儿建起来贵,维护更贵。沙特的油田在沙漠,管道四通八达,炼厂标准化,全球买家都熟门熟路。委内瑞拉的油得混着轻油卖,否则运输时堵管子,炼厂还得特殊调配。成本高了,利润薄了,国际招标时就输给中东和俄罗斯的低价油。举个例子,2023年委内瑞拉石油出口才40亿美元,远低于沙特的万亿级规模。产量呢?从2013年查韦斯去世前的250万桶,每天掉到2020年的35万桶低点。即使2024年小幅回升到80万桶左右,也只占全球的0.8%。为什么回不去?因为基础设施老化,电力短缺,炼厂经常停摆。重油开发需要稳定供电和水资源,委内瑞拉的电网却因为投资不足频出故障,一停电,整个链条就卡壳。转到外部因素,美国制裁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2017年起,针对马杜罗政府的金融和石油制裁层层加码,禁止美国公司买委内瑞拉油,冻结PDVSA资产。稀释剂进口被堵,设备零件进不来,产量进一步腰斩。2025年情况也没好转,特朗普上台后重启全面制裁,3月甚至对进口委内瑞拉油的国家加25%关税,这让中国和印度等买家犹豫。委内瑞拉只好转向亚洲,但油轮绕道加勒比海避检,运输成本又涨一截。出口量勉强维持在每天50万桶,但价格低到每桶负6美元打折卖。马杜罗延续查韦斯的能源政策,强调主权,但制裁下,PDVSA腐败案频发,资金挪用严重,行业人才外流到加拿大或美国。结果,石油收入从高峰的占GDP90%降到如今的勉强维持,经济依赖进口食品和药品,通胀高企,民众生活苦哈哈。说到底,委内瑞拉被“淘汰”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加资源局限。重油的优势在储量大,但劣势在成本高、市场窄。沙特靠轻油和OPEC协调,稳坐能源霸主。委内瑞拉如果早点吸引外资,升级炼厂,或许能翻身。可政策一刀切,国家化后投资环境恶化,外加制裁,雪上加霜。2025年9月,油价波动大,委内瑞拉产量徘徊在100万桶左右,出口勉强超过去年,但全球份额继续缩水。想想看,有这么多油却赚不到钱,这不就是典型的资源诅咒吗?管理乱了,外部压力来了,重油的天然短板就暴露无遗。未来呢?除非制裁松绑,内部改革到位,否则委内瑞拉在石油赛道上,还得继续垫底。石油多就等于富吗?委内瑞拉的例子告诉我们,质量和效率才决定生死。
不打了,泽连斯基想通了!当地时间9月13日,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他相信欧洲、美国和

不打了,泽连斯基想通了!当地时间9月13日,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他相信欧洲、美国和

不打了,泽连斯基想通了!当地时间9月13日,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他相信欧洲、美国和西方,反对继续战争。同时强调必须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消耗,削弱作战能力。并且他非常赞同美国的立场,希望其他合作伙伴不要继续俄罗斯购买石油。显然,目前他的态度缓和了:第一,愿意停火。第二,毫无保留拥抱欧洲、美国和西方,希望全球各国能够减少并最终停止采购俄罗斯能源,否则制裁。第三,他希望那些支持俄罗斯的国家能够促进和平的到来,让普京停止战争。泽连斯基现在愿意停火,其实是战场上实在撑不住了!俄罗斯那边曝光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到2025年8月,乌军阵亡和失踪的士兵已经达到172万,这数字都快赶上欧洲除了俄罗斯之外所有现役军人的总数了。虽说乌克兰官方不承认,说自己军队总共才88万,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猫腻,要是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怎么会把征兵年龄放宽到60岁,连有肺结核的、轻度残疾的都拉去前线凑数呢?更有意思的是,现在前线士兵里超过四成是18到22岁的新兵,这些孩子刚上战场没几个月就没了,难怪今年8月泽连斯基突然宣布22岁以下男性可以自由离境,这哪是放宽政策,分明是实在没人可抓了。那些曾经承诺给乌克兰“无限支持”的西方金主们,现在一个个都开始捂紧钱包了。欧洲的援助从2023年每月50亿美元直接砍到2025年的15亿美元,连零头都不够花;美国更绝,特朗普政府直接暂停了军事援助,把存放在波兰的武器都冻结了,之前吹得天花乱坠的“海马斯”火箭炮、“爱国者”防空系统现在成了空头支票。要知道,乌克兰军队早就习惯了靠西方输血,没了这些先进武器,面对俄军的滑翔制导炸弹和从朝鲜、伊朗弄来的1200万发炮弹,简直就是拿鸡蛋碰石头。现在乌军前线的防空系统基本瘫痪,俄军无人机跟逛自家后花园似的天天来轰炸,这种情况下还想反攻,纯属打肿脸充胖子。家里的经济状况更是烂得底朝天。乌克兰GDP比战前缩水了40%,外债却堆到1500亿美元,公务员工资都开始拖欠,这日子过得比谁家都紧巴。物价跟坐了过山车似的往上涨,2025年2月的CPI指数飙到13.4%,鸡蛋、面包价格蹭蹭往上涨,老百姓连顿像样的饭都快吃不起了。更要命的是能源设施被炸得七零八落,去年11月就开始轮流停电,到了今年8月,俄军又集中轰炸了20座能源设施,变电站、炼油厂全给炸了,眼瞅着冬天就要来,没暖气没电力,别说打仗了,老百姓能不能熬过冬天都是个问题;农业这个支柱产业也垮了,2024年第四季度粮食产量同比减少30.3%,连吃饭都快成问题,还谈什么持久战?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显示,泽连斯基的支持率跌到只剩17%,而82%的民众都盼着赶紧停战,去年还支持继续打的人今年跑了一大半。这也难怪,全国人口从4800万掉到3100万,光在欧盟拿到居留许可的就有490万,这些人在波兰开了三万多家小企业,早就扎根不打算回去了。留在国内的人里,养老金领取者占了一半多,能上战场的适龄男性快被薅秃了,政府只能靠发短信催人参军;军队里逃兵比新兵还多,每月伤亡4.65万人,却只能动员2万新兵,这缺口跟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俄罗斯那边还在火上浇油,9月12日刚启动“西方-2025”军事演习,上万名士兵在白俄罗斯境内操练,连战术核武器的使用都在演练范围内。北约虽然也搞了个“钢铁捍卫者”演习,但说白了就是做做样子,真要派兵帮忙谁都不乐意。这种时候泽连斯基喊着要停火,还拼命讨好欧美,希望他们别买俄罗斯石油,其实就是想让西方再拉自己一把。可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忙着搞战略收缩,欧洲自顾不暇,谁还有闲钱填乌克兰这个无底洞?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倒是喊着要建“无人机联盟”,要到2030年投8000亿欧元搞国防,可这些远期支票对眼下的乌克兰来说,连画饼充饥都算不上。说到底,泽连斯基现在服软不是突然想通了,而是实在撑不下去了。前线士兵死的死逃的逃,西方援助断了档,国内经济烂成一锅粥,老百姓怨声载道,再打下去恐怕连总统宝座都保不住。这时候拥抱西方、呼吁停火,不过是想找个台阶下,顺便让欧美继续给自己输血续命。只是这和平的代价到底是谁来付,恐怕只有乌克兰老百姓自己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