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天然气

美西方想不通:普京不求中国出手相助,却对中国“史无前例”大方。美西方是真的嫉妒了

美西方想不通:普京不求中国出手相助,却对中国“史无前例”大方。美西方是真的嫉妒了

美西方想不通:普京不求中国出手相助,却对中国“史无前例”大方。美西方是真的嫉妒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普京对中国这么慷慨,明明中国好像并没有帮助俄罗斯什么。今年8月31日至9月3日,普京来华访问,这一趟可真是成果丰硕。他带着庞大的政治和经济代表团,包括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等一众重要人物。在这次访问中,中俄双方签署了能源、航天、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其中,共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事儿特别引人注目。普京亲自承诺,俄罗斯给中国的天然气价格,会低于给欧洲的价格。这可真是让欧洲各国心里不是滋味儿,要知道,以前欧洲可是俄罗斯天然气的大客户呢。现在俄罗斯把更便宜的天然气卖给中国,这不是明摆着和中国关系更铁嘛。而且啊,这条管道一旦建成,年输送能力可达5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溪1号”的输气规模,加上原有管道增供量,俄罗斯每年对中国天然气供应总量预计达1000亿立方米。这对中国来说,能源供应更稳定了,也减少了对海上通道的依赖,能源安全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普京对中国的大方还不止于此。他前脚刚离开中国,后脚就在东方经济论坛上宣布,俄罗斯将对中国试行对等免签政策,回应中方从9月15日起对俄罗斯公民试行免签的友好举措。这意味着以后中俄两国老百姓互相串门、旅游观光、商务出差就更方便了。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贸易额就已经达到了2448.1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而且中俄之间的交易几乎完全以卢布与人民币结算。免签政策一实施,说不定两国的贸易和人员往来还会更上一层楼呢。这可都是俄罗斯的核心技术啊,以前可是很少对外分享的。普京这么大方地把这些技术拿出来和中国合作,可见他对中俄关系的重视。有人可能会想,普京是不是因为在西方那边压力太大了,所以才对中国这么慷慨,想让中国帮忙啊?其实不是这样的。虽然欧洲26国召开会议,法国总统宣布要向乌克兰派兵,特朗普也说要对俄罗斯采取新手段,但普京根本就不慌。他明确警告,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俄方都会视作直接敌对行动,谁敢来就打谁。比如普京提出的“跨北极交通走廊”计划,如果有中国参与,就能把北极航线升级为常态化运输通道,这可是能改变全球航运格局的大事。美西方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普京对中国这么好,明明中国好像也没有在军事上直接帮助俄罗斯什么。但其实啊,中俄之间的合作是多方面的,是基于长远的战略利益和友好关系。这种合作不仅对中俄两国都有好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你觉得普京对中国这么慷慨,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扎卢日内策划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8日援引德国《世界报

扎卢日内策划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8日援引德国《世界报

扎卢日内策划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8日援引德国《世界报》的报道称,涉嫌参与炸毁“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仙女座”号游艇船员,当时是按照时任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的指示行动的。“北溪”天然气管道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德国曾经出资近百亿欧元,德国是大股东。“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毁后严重影响了德国的能源安全,德国外长约翰·瓦德富尔在近日将该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一旦德国确认乌军前总司令扎卢日内策划了该事件,德国后续很可能会对乌克兰进行索赔,甚至可能会引渡扎卢日内,而扎卢日内将无法参加下一届乌克兰总统选举了。
断人财路杀人父母!中俄天然气大单刚签完,美国就有人盼着它炸了其实这事儿说白了

断人财路杀人父母!中俄天然气大单刚签完,美国就有人盼着它炸了其实这事儿说白了

断人财路杀人父母!中俄天然气大单刚签完,美国就有人盼着它炸了其实这事儿说白了也简单,这条要跑30年、每年能给中国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陆上管道,不光断了美国能源资本的财路,还戳破了美国想靠能源拿捏全球的小算盘,他们能不急吗?美国急眼首先是因为钱袋子要受影响。之前俄乌冲突一爆发,欧洲那边缺天然气缺得厉害,美国就趁机把自家的LNG(液化天然气)炒到高价往欧洲卖,靠着这波“能源收割”赚了不少。本来他们还想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早晚也得更多买他们的LNG,可现在中俄直接搞了长期管道合作,价格稳定还不用像海上运LNG那样受天气、海运的影响,中国自然更愿意选靠谱的。这么一来,美国LNG对华出口的路子就窄了,那些靠出口LNG赚钱的美国企业能不慌吗?而且不光是中国,这条管道还能带动欧亚大陆的能源合作,美国想靠高价LNG垄断市场的计划,一下子就被打乱了。更让美国难受的是战略上的失算。以前美国总想着用能源当“缰绳”,一边拿捏俄罗斯,让俄罗斯只能依赖欧洲的天然气市场,另一边又想卡中国的脖子,中国进口天然气大多靠海上运输,美国随时能在海上通道上搞点小动作。可“西伯利亚力量-2”一建,俄罗斯不用再单靠欧洲,中国也有了稳定的陆上能源通道,美国这两把“杀手锏”一下子就没那么管用了。更关键的是,这条管道还能推动欧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不怎么依赖美国的能源圈,美国在全球的地缘影响力,自然就被削弱了,这才是他们最气急败坏的地方。所以美国才会拿“北溪被炸”说事,其实就是想搞恐吓,要么让中俄不敢好好推进项目,要么让其他想参与的国家打退堂鼓。可他们也就是嘴上说说,真要动手根本不现实。首先,这管道是陆上管道,经过中国、俄罗斯、蒙古三个国家,沿线的安全防护做得很严,想搞破坏比炸海底的北溪管道难多了。而且一旦真炸了,不管是谁干的,都会引发全世界的反对,毕竟这是关系到多国能源安全的大事,美国要是敢掺和,不光会丢尽脸面,还得承担全球能源价格暴涨的后果,自己也捞不到好处。其次,中俄蒙三方早就考虑到安全问题,已经在加强协同防护,就算有小麻烦也能及时处理,不会让美国的恐吓得逞。中国这边心里有数,根本不吃美国这一套,该推进的项目一步没停。一方面跟俄罗斯、蒙古好好协商,把管道的建设细节、安全保障都落实到位,确保以后能稳定供气;另一方面也在继续拓展多元化的能源合作,让自己的能源供应更稳,就算美国想搞点小动作,也影响不了大局。说到底,美国那些盼着管道“炸了”的声音,不过是自己利益受损后的无能狂怒。“西伯利亚力量-2”符合中俄的需求,也顺应了全球能源合作的趋势,只要中国稳住节奏,和合作伙伴一起把安全做到位,美国的这点小伎俩根本没用,这条管道最终只会成为中俄合作的典范,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是美国想看到的“意外”。
普京开始给中国报价格,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中国自然寸步不让 普京回国后开始给中

普京开始给中国报价格,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中国自然寸步不让 普京回国后开始给中

普京开始给中国报价格,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中国自然寸步不让普京回国后开始给中国报价格,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中方自然寸步不让。三国领导人峰会结束后,中俄蒙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这个20年前就开启沟通的重大能源项目,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条规划中全长约2600公里的管道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气田出发,穿越蒙古草原与山地,最终接入中国东北天然气管网,设计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相当于去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12%,总投资预计达到250亿美元。表面看三国握手言欢共推能源合作,但实际上这场合作背后藏着激烈的价格博弈和战略较量。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主动透露了对华供气的定价思路,提出“参考欧洲市场价格但会根据亚洲情况调整”。这话听起来客气,实则暗藏机锋,俄方希望维持每千立方米265–285美元的价格水平,接近之前“西伯利亚力量1号”的标准。但中方早就明确提出目标价在120–130美元,这价格和中亚供气协议及俄罗斯国内气价相当。双方报价差距接近一倍,每年价差可能超过百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自然要一分一厘争个明白。俄方有俄方的难处。自从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市场大门几乎关闭,对欧天然气出口从2019年的1770亿立方米锐减到现在的不足300亿立方米,缩水超过八成。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现金储备相比2022年初缩水七成,只剩约470亿元人民币,财务压力巨大。他们急需通过新项目回血,担心低价出口连成本都覆盖不了。但中国这边底气十足,能源进口渠道多元,既有中亚管道气、海运LNG,还有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不可能在价格上轻易让步。中国坚持压价并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打破“亚洲溢价”的老传统。以往亚洲买家常常被迫接受比欧洲更高的天然气价格,这种不公平的定价机制让中国等多付了不少冤枉钱。如今国际能源格局变了,俄罗斯需要中国这个稳定大市场,中国正好借机争取更合理的价格,这不是占便宜,而是要公平。除了价格,结算货币和管道路线也是博弈的焦点。中国主张用人民币结算,这不仅能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也能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俄方表面同意去美元化,但谁掌握结算货币谁就掌握交易主导权,心里难免嘀咕。管道路线上,俄罗斯曾希望走阿尔泰线路,但因地质复杂、成本高昂而放弃;如今方案是穿越蒙古,但蒙古自身财力薄弱,俄气可能需承担俄蒙两段管道的大部分建设成本,压力不小。这场合作中,中俄蒙三国各有算盘。俄罗斯急需寻找欧洲市场的替代者,中国是他们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中国则需要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并减少对海运能源的依赖。蒙古国则是最大“过路财神”,每年数亿美元的过境费相当于其GDP的3%-5%,还能带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中俄关系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但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份谅解备忘录只是起点,后续价格、融资、技术等细节谈判仍需艰苦推进。中国愿意合作,但要求价格公道、结算自主、运输可控,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这场博弈看似是价格之争,实则是国际能源贸易主导权之争。中国正凭借市场优势,推动形成更公平合理的能源合作新模式,这不仅是中俄之间的事,更将为整个亚洲能源市场树立新标杆。俄罗斯也明白,只有拿出诚意,给出有竞争力的价格,才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承载着三国共同的期待。它未来若能顺利建成,不仅将显著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帮助俄罗斯打开东方市场,也将为蒙古带来发展机遇。这场合作告诉我们,大国交往既要讲友谊更要讲规则,只有互利共赢,合作才能长久。普通人可能不太关心国际谈判的细节,但我们都希望冬天取暖更稳定、能源成本更可控,而这一切离不开国家在背后争取合理权益的努力。参考资料:中俄签署协议,将建设经蒙古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网易新闻
来华4天3夜,普京深刻意识到,中国还有一个,俄罗斯没有的东西咱先说说普京这趟来

来华4天3夜,普京深刻意识到,中国还有一个,俄罗斯没有的东西咱先说说普京这趟来

来华4天3夜,普京深刻意识到,中国还有一个,俄罗斯没有的东西咱先说说普京这趟来中国的阵仗,那可真是浩浩荡荡,带了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和企业代表,几乎把俄罗斯半个决策层都搬来了。这说明啥?说明俄罗斯对中国那是相当重视啊!而且,双方一谈就是20多项合作协议,还有未来30年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输送大单,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但这些在普京眼里,可能还不是最关键的。他这趟来,最深刻的感受,应该是意识到中国有一样东西,俄罗斯现在真没有,而且这东西比单纯的合作单子还重要,那就是咱们中国老百姓身上那股子“稳稳的盼头”和国家里里外外“踏实的活力”。可能有人要问了,啥叫“稳稳的盼头”?你看咱们身边,不管是小区里晨练的大爷大妈,还是路边早点摊忙碌的老板,或是挤地铁上班的年轻人,心里都有个小目标。大爷大妈想着退休金按时发,身体好好的能帮着带带孙子;早点摊老板盼着生意好点,多攒点钱给孩子交学费;年轻人琢磨着好好工作,年底能涨点工资,将来能买个小房子。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想法,背后是大家对日子能越过越好的信心——知道明天不会出啥大岔子,知道只要肯干,生活就有奔头。再看咱们的社会,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白天马路上车水马龙,商场里人来人往,晚上小吃街热热闹闹,快递小哥还在忙着送最后一单货。你去菜市场看看,新鲜的菜摆得满满当当,价格也稳定,不会今天买个菜明天就贵得离谱。咱们出门,坐高铁又快又稳,手机扫码就能付款,看病有医保兜底,孩子上学有义务教育保障。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儿,凑到一起,就是老百姓心里的“踏实”,就是对未来的“盼头”。那俄罗斯为啥缺这个?咱们也不瞎说,看看俄罗斯这些年的情况。先是西方一轮又一轮的制裁,物价涨得厉害,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今天买袋面包的钱,明天可能就只能买半个。然后能源价格忽高忽低,俄罗斯经济太依赖能源出口,一旦价格跌了,国家收入就少,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受影响。还有安全问题,周边不太平,老百姓心里总提着劲儿,担心这担心那,哪还有心思琢磨怎么把小日子过好?就拿日常来说,俄罗斯老百姓去超市,可能得琢磨着多囤点东西,怕明天价格又涨了,怕有些东西断货。年轻人找工作,机会也没那么多,想创业吧,环境也不稳定,心里没底。这样一来,大家对未来就没那么多“盼头”,更多的是“担心”,是“不确定”。普京作为俄罗斯的总统,他肯定比谁都清楚自己国家的情况。这趟来中国,他不光是看合作协议,看天然气单子,更会看中国的老百姓怎么过日子,看中国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状态。他看到咱们中国人脸上那种放松的、有底气的笑容,看到咱们的市场那么热闹,看到咱们的基础设施那么方便,看到咱们不管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朝着“把日子过好”这个目标一起使劲,他心里肯定有感触。这种“稳稳的盼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咱们国家一步一步干出来的。这些年,咱们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完善民生,都是实打实的投入。比如脱贫攻坚,那么多贫困人口脱贫,日子好起来了;比如建高铁、修公路,让出行更方便;比如搞医保、社保,让老百姓有保障。政府想着老百姓,老百姓跟着政府一起努力,才有了现在这种“大家都有奔头”的局面。俄罗斯不是不想有这个,而是现在面临的困难太多。西方的制裁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经济结构调整起来不容易,安全问题也牵扯了太多精力。所以普京看到中国有这个,心里肯定清楚,这东西比任何一个合作单子都珍贵,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根基,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根本。普京这趟来,签了那么多合作协议,其实也是想借着和中国的合作,慢慢改变俄罗斯的现状。比如天然气单子,能让俄罗斯有稳定的收入,慢慢稳住经济;其他合作协议,能帮俄罗斯拓展市场,增加就业,慢慢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但他也知道,要想让俄罗斯老百姓也有这种“稳稳的盼头”,光靠和中国合作还不够,还得解决自己国内的很多问题,这需要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咱们说这些,不是说俄罗斯不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难处。但咱们得清楚,中国现在的这种“稳稳的盼头”是多么宝贵,是咱们所有人一起奋斗的结果。普京看到这个,也从侧面说明,咱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是真的成功,是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得到了普京这样的大国领导人的认可。所以说,普京这趟来华,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那20多项协议,也不是天然气大单,而是深刻意识到,中国有“稳稳的盼头”这个宝贝,而这个宝贝,正是俄罗斯现在最需要、却暂时没有的。这也提醒咱们,要珍惜现在的日子,继续跟着国家一起努力,把这份“盼头”保持下去,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5!

2024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4.13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速...广东投产国内首个H级天然气掺氢发电机组项目,河北张家口实现掺氢天然气供居民用户,辽宁朝阳通过天然气掺氢供应燃气锅炉,广东潮州试点示范天然气掺氢烧制陶瓷。(能源日参)

意大利部长:意大利及欧洲天然气储备水平良好

意大利能源部长吉尔贝托・皮凯托・弗拉廷周六表示,欧洲天然气储备水平“良好”,并补充称意大利本国的天然气储备已接近欧盟设定的90%目标。“我们对天然气储备情况感到放心,意大利的储备尤其如此…欧洲的储备水平也不错,...
干得漂亮!俄罗斯突然宣布。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

干得漂亮!俄罗斯突然宣布。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

干得漂亮!俄罗斯突然宣布。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在北京宣布,俄罗斯与中国已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协议,该管道经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作期限30年,且价格低于俄罗斯对欧洲的供气价格。要说这“西伯利亚力量2号”,就得先说说俄罗斯的能源生意经。过去几十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主要都卖给欧洲,毕竟离得近,管道现成,钱还好赚。可这几年情况变了,尤其是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生怕再被“卡脖子”,一个劲儿地减少从俄罗斯买气,就算以后局势缓和,想回到从前那样也难了。这时候,咱们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自然就成了俄罗斯的重点目标。而咱们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天然气这种相对清洁的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光靠国内产气和现有的进口渠道还不够,急需要更稳定、更划算的供应来源。两边这么一看,合作的需求早就摆在那儿了。不过这合作谈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光是路线选择就吵了好几年。一开始有好几个方案,比如绕道哈萨克斯坦,或者完全走俄罗斯境内,但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工期太长。最后选定的这条经蒙古国的路线,别看要给蒙古国过境费,可实际上更划算。数据显示,这条路线比其他方案缩短了1000多公里,能减少30%的隧道工程,总投资能省下几十亿美元,建设周期也能控制在5年左右,预计2030年就能通气。对蒙古国来说,这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每年能拿到10亿美元过境费,相当于他们2024年GDP的4.5%,还能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难怪最后能谈成。当然,最让人关心的还是价格问题。现在俄罗斯卖给欧洲的天然气,每千立方米要320美元以上,而“西伯利亚力量1号”卖给咱们的是260美元左右,这次的“2号”价格更低,虽然具体数字没公布,但肯定划算不少。这事儿在俄罗斯国内还有不少反对声音,有人说这么低价卖,收回成本都要猴年马月。可他们没算明白,现在欧洲市场丢了,要是不赶紧开拓中国市场,俄罗斯的天然气卖不出去,损失更大。而且这30年的长期合同,能给俄罗斯带来稳定的收入,按现在的价格算,30年就是3900亿美元,这对受制裁的俄罗斯经济来说太重要了。对咱中国来说,这好处就更明显了。500亿立方米天然气是什么概念?差不多相当于咱们2024年天然气消费量的12%。有了这条新管道,加上已经在运行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俄罗斯每年给咱们的天然气就能超过900亿立方米,成为咱们最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国。更重要的是,这能大大降低咱们对单一供应来源的依赖,能源安全更有保障。而且价格便宜,能帮咱们省下不少钱,不管是工业生产还是居民用气,都能受益。协议里还有个特别的安排,就是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不用再经过美元,这不仅能节省手续费,还能减少受国际金融波动的影响。在签署能源协议的同时,中俄蒙三国元首还将经济走廊规划延长至2031年,明确提出以“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为三大合作方向。这意味着,除了能源管道,三国还将推进跨境铁路、电网互联等项目,形成“能源+基建+数字”的全产业链协作。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地缘政治的零和思维,让俄罗斯获得稳定市场,中国筑牢能源安全,蒙古国分享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总的来看,“西伯利亚力量2号”不仅仅是一条天然气管道,更是中俄蒙三国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深化合作、守望相助的象征。它既反映了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的战略转向,也展现了中国在确保能源安全方面的务实选择,同时为蒙古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或许就是国际合作最好的榜样: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小圈子里互相算计。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提醒中俄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可能会遭到破坏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提醒中俄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可能会遭到破坏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提醒中俄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可能会遭到破坏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在星期四提到,类似于“北溪”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的未来可能会受到破坏。(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正在铺设通往中国的大型管道。预计它将在十年内完成,届时将为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15%。俄罗斯和中国正在靠近。可能有人会像轰炸“北溪”一样轰炸这个管道,—主持人杰西·沃特斯在直播中提醒说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阿列克谢·米勒)宣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国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内容涉及“西伯利亚力量2号”和穿越蒙古的“东方联盟”输气管道的建设。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两条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和“北溪2号”发生爆炸。德国、丹麦和瑞典均排除了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运营“北溪”的公司NordStreamAG指出,管道损坏程度前所未见,维修时间无法评估。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已启动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的调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强调,俄罗斯联邦多次要求获取“北溪”爆炸的相关数据,但从未收到过。美国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在2023年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其中援引一位消息来源称,2022年6月,在北约军演的掩护下,美国海军潜水员在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下安置了爆炸装置,这一行动由挪威专家协助。据赫什透露,此次行动的决策者是美国总统乔·拜登。后续德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证实不是美军进行的破坏行动,但也差不多是乌克兰官方对破坏行动进行策划。对于北溪管道爆破案,在联合国层面美国和英国极力阻止对“北溪”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客观国际调查的启动。

新天然气涨1.28%,成交额9674.26万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1.03亿

新天然气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燃气Ⅱ-燃气Ⅲ。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油气勘探、天然气、西部开发、低市盈率、中盘等。截至6月30日,新天然气股东户数2.43万,较上期减少6.95%;人均流通股17411股,较上期增加7.64%。2025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