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制造业

从整车到核心零部件 31家产业链企业齐聚世界制造业大会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邹传科)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近期在合肥开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9月18日,记者从世界制造业大会执委办获悉,本次展区以“强化创新引领建设智车强省”为主题,汇聚...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指定用车交车仪式举行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指定用车交车仪式举行

大皖新闻讯 9月18日上午,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指定用车交车仪式在合肥举行。来自奇瑞、江淮、蔚来、华为的企业代表,与安徽省工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共同出席。世界制造业大会是安徽的“首位活动”,也是安徽...
“才聚临港·智造未来”人力资源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临港高新区召开

“才聚临港·智造未来”人力资源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临港高新区召开

岳阳广大全媒体讯(临港高新区)2025年9月16日,中小城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临港高新区召开。省人社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四级调研员胡兴中出席,市人社局副局长甘磊主持,临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
世界富豪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振聋发聩!他说:“我是有点亲华,不仅是我在中国有既得

世界富豪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振聋发聩!他说:“我是有点亲华,不仅是我在中国有既得

世界富豪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振聋发聩!他说:“我是有点亲华,不仅是我在中国有既得利益,中国人民真的很棒,有很多正能量!中国被低估了,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这连小学生都知道!”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马斯克能混到今天这地位,看事情的眼光毒得很。他旗下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从破土动工到第一辆车下线,只用了短短十个月。更厉害的是,这个工厂不是建起来就完了,产能一年一个台阶往上跳,2019年刚投产时,一年能产15万辆车就不错了,到2024年,实际产能已经突破200万辆,平均每40秒就能下线一辆车,而且出口到全球各地,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六成以上。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有5000多辆“中国制造”的特斯拉从上海运往世界各地,能做到这一点,不光靠工厂本身,更靠咱们完整的产业链。从电池到芯片,从内饰到轮胎,在长三角地区就能找到所有供应商,不用从国外长途运输,这效率自然就高了。马斯克说“中国人民真的很棒,有很多正能量”,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咱们中国人干活就是实在,不管是工厂里的工人还是工程师,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这种敬业精神,让特斯拉的产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也有保障,2024年工厂的良品率达到99.7%,比行业平均水平还高两个百分点,这就是马斯克看到的“正能量”,也是中国制造业能快速发展的底气。再看看咱们国家的整体发展,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134万亿元,增长5%,这个数字可能听起来抽象,但要知道,这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体量。在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咱们能保持这样的增长,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增长的质量在提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这些高科技产业增长都很快,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8.7%,街上跑的电动车越来越多,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科技方面更是让人振奋,嫦娥六号去月球背面采样,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CR450动车组跑得更快更稳,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科研人员埋头苦干的结果。咱们普通人可能感受不到这些高科技,但生活中的变化能实实在在体会到:高铁四通八达,手机支付方便快捷,5G网络到处都是,这些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马斯克说“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这话可能有点直接,但看看美国制造业的现状就明白了。这些年美国历任总统都喊着要让制造业回流,但效果怎么样呢?2008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是12%,到2024年不仅没涨,反而跌到了9.9%,不是他们不想发展制造业,实在是困难重重。现在全世界都知道,要搞制造业,离不开中国,特斯拉在上海建了汽车工厂还不够,2024年又开工建储能超级工厂,计划2025年一季度就投产,年产能可达1万台储能系统。这就是因为中国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充足的技术工人和高效的政府服务,企业在这里能安心发展。有人可能会说,马斯克是因为在中国有利益才这么说,没错,特斯拉在华业务确实发展得好,但如果中国没有实力,光靠利益能让他说出这样的话吗?商人都是精明的,如果中国市场不行、效率不高,他怎么会不断加大投资?说到底,还是中国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打动了他。咱们普通人可能没那么宏大的视角,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感受到国家的进步,以前买进口车要花大价钱,现在国产电动车又好又便宜;以前出国买马桶盖、电饭煲,现在国产家电走遍世界;以前觉得高楼大厦只在大城市有,现在小县城也面貌一新。这些变化不是偶然的,是靠咱们中国人勤劳肯干、政府高效务实换来的。现在国际上总有一些人看不起中国,觉得咱们还是以前那个样子,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货物贸易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咱们的发展不是靠掠夺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双手,靠和平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说到底,一个国家强不强,不是靠别人说的,而是靠自己干出来的,从特斯拉工厂的“中国速度”到嫦娥六号的探月之旅,从每天4.7亿件的快递量到5%的经济增长率,这些都在告诉世界: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这种强不是为了打败谁,而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应有的尊重。马斯克的话之所以让人振奋,是因为他说出了一个事实: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人民充满活力。只要咱们继续保持这种干劲和效率,继续走自己的路,就没有谁能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这不是空话,而是咱们每天都在见证的现实。

打造制造业质量管控范本 南高齿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2024年,公司实现202亿元营业收入,用扎实的业绩诠释了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硬核实力。从南京总部辐射至淮安、包头两大国内生产基地,再延伸至美国、德国、新加坡、印度四大海外研发生产服务基地,这家拥有7000余名员工的高新...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来了!本届大会看点有哪些→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来了!本届大会看点有哪些→

世界制造业大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的重要国际会议、安徽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9月20日至23日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将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 本届大会有哪些看点?带你了解— 主办...

龙岩制造业持续提升“含绿量”

龙岩制造业持续提升“含绿量” 日前,记者从龙岩市工信局获悉,截至目前,龙岩市累计推动84家企业列入省级...“我们以产品绿色转型为抓手,与专业供应商一起开发智能化专用生产线,拉动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等全链条绿色升级。...
很多人都不明白,澳大利亚连像样的工业都没有,为什么那么富裕?其实原因很简单。2

很多人都不明白,澳大利亚连像样的工业都没有,为什么那么富裕?其实原因很简单。2

很多人都不明白,澳大利亚连像样的工业都没有,为什么那么富裕?其实原因很简单。2025年9月,当全球制造业PMI在荣枯线附近挣扎时,澳大利亚制造业PMI却连续8个月突破53点,创下2022年以来的新高。但这个数字背后藏着更耐人寻味的事实:制造业仅占其GDP的6.9%,远低于服务业的70%。真正支撑这个国家财富的,是深埋地下的矿产、广袤无垠的农场,以及一套运行了半个世纪的“资源换资本”游戏规则。在昆士兰州的鲍恩盆地,每天有超过100万吨煤炭被装上巨轮。这些黑色“黄金”在2025年上半年仍为澳大利亚赚取166亿美元外汇,尽管出口量同比下降4.8%。更值得玩味的是,当全球动力煤价格从每吨135美元暴跌至107美元时,澳大利亚人早已把重心转向利润更高的冶金煤——这种炼钢必需品的价格虽从235美元降至200美元,但印度、东南亚的钢铁产能扩张正创造新的需求。在皮尔巴拉地区,力拓集团的自动化矿场里,无人驾驶卡车24小时穿梭,每年向中国运送11亿吨铁矿石,这笔生意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农业领域的财富密码同样藏在土地里。2025年1-5月,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额突破203亿美元,其中牛肉出口额激增29.3%。这个曾被特朗普关税大棒威胁的行业,通过“错位竞争”找到了生机。当美国对澳大利亚牛肉征收10%关税时,澳大利亚人转而主攻日本、韩国市场,甚至开发出符合伊斯兰教规的清真牛肉,成功打入中东市场。更精妙的是农业科技的应用——从卫星定位的智能播种机,到能自动监测奶牛健康的手环,技术投入让每个农夫能管理数千亩土地,这种效率甚至让美国中西部农场主都感到惊讶。服务业才是真正的“隐形冠军”。当全球游客涌向大堡礁时,他们不知道自己每消费1澳元,就有0.3澳元变成教育出口收入。2025年,在澳国际学生突破80万人,仅学费就贡献了400亿澳元。这些学生不仅支付着比本地生高3倍的学费,还在租房、购物中持续输血。更隐蔽的财富流动发生在金融领域:悉尼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管理着全球4万亿澳元的养老基金,这些资金通过购买美债、投资中国基建、参股东南亚科技公司,构建起一个跨国资本网络。但澳大利亚的财富密码并非一成不变。面对资源价格波动,他们正在给经济装上“双保险”。在南澳大利亚州,特斯拉建设的全球最大虚拟电厂已连接5万户太阳能家庭,这些分散的能源节点能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反向供电。在墨尔本,CSL公司开发的带状疱疹疫苗年销售额突破30亿澳元,生物医药产业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就连传统矿业也在转型——必和必拓集团投入20亿澳元研发氢能炼钢技术,试图用绿色溢价对冲碳关税风险。这个国家的精明之处在于,它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澳大利亚与14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确保任何两个主要市场受阻时,仍有5个替代选项。当数字货币冲击金融体系时,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率先试点央行数字货币,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跨境支付效率。这种“未雨绸缪”的基因,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在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其人均GDP仍能维持在6.4万美元的高位。澳大利亚的富裕之路揭示了一个现代经济真相:真正的财富不在于生产多少钢铁、组装多少手机,而在于能否掌控关键资源的定价权、制定行业规则的话语权,以及用科技提升资源附加值的创造力。当大家在讨论“工业空心化”时,澳大利亚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坐标系,小国同样能在全球经济版图上占据关键位置。那么,你是否也重新思考了“富裕”的定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在资源、科技与规则的三角博弈中,哪个因素才是国家财富的终极密码?
日本经济真的被中国打败了吗? 答案是NO! 因为并不能说是中国打败的,只

日本经济真的被中国打败了吗? 答案是NO! 因为并不能说是中国打败的,只

日本经济真的被中国打败了吗?答案是NO!因为并不能说是中国打败的,只能说是日本自己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资本,现在只是回到了该有的位置而已!日本这几年的经济是肉眼可见的衰败,半导体产业、消费电子、白色家电产业一个个被中国超越,从去年开始,日本最大的支柱产业汽车业也已经开始出现颓势!但是很神奇的是,依然有网友相信日本依然能东山再起!我们先来看日本的基本盘。日本国土其实不大,还大部分都是山地,能用来发展工业、农业的土地非常有限。人口有1.25亿左右,表面看是个大国,但实际上,日本的老龄化真是全球有名的严重。根据日本官方数据,现在65岁以上的人已经接近三分之一,年轻人越来越少,劳动力紧张得很,这对经济活力影响特别大。再说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硬通货,日本基本都得靠进口,连维持基本生活的农业资源都不足。再看产业,日本曾经靠制造业打遍天下。八九十年代,无论是东芝、索尼还是丰田、本田,这些名字在全球都是响当当的。可到了这几年,尤其是2020年以后,半导体、日本家电、电子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一降再降。我国的企业,比如美的、海尔、华为、比亚迪等,早已成为这些行业的新主角。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国际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到2024年,日本半导体市场份额已经被台岛、韩国、美国和我国甩在后面,家电业务甚至在全球主流市场逐步收缩。至于汽车,丰田这些企业依旧有影响力,但2023年以来,随着新能源车时代到来,我国的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也是一骑绝尘。日本汽车业虽然尝试转型,但在新能源、智能化方向明显跟不上节奏。反观我国,情况完全不一样。我们人口多,国土面积大,但人均资源压力也很大。我国这些年能稳住基本盘,靠的就是全产业链的完整和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根据我国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到2024年,我国已经覆盖了全球所有工业门类,制造业产值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的制造业不只是量大,更是质优,涵盖了高端装备、芯片、新能源、汽车等所有领域。相比之下,日本的制造业体系已经明显老化,创新和转型速度跟不上,这才是被动“退场”的根本原因。再看未来,日本要想重振制造业,难度非常大。就拿半导体来说,日本最近几年确实有和美国、台岛合作想要重整旗鼓,但本土劳动力短缺、创新投入有限,产业链不完整,想要重新崛起不现实。至于靠服务业和旅游业,那只是缓解经济压力的一种手段,远远无法支撑整个国家的长期繁荣。官方也没有什么真正的“重回巅峰”计划,大家都很清楚,现实不允许日本再回到九十年代那种高光时刻。所以说,日本经济的今天,是历史演变和自身条件决定的。我国的强大不是靠把谁“打败”,而是靠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市场规模这些硬实力。日本的“退场”是它自身问题的结果,而不是外部谁推了它一把。未来全球经济怎么变,没有谁能永远领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顺应时代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这才是最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参考:“即使中国没有崛起,日本也会输给韩国和东南亚”——环球时报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业化,主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业化,主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业化,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工业又苦,赚钱又少,特别是钢铁行业发展工业很难,那么究竟有多难呢?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里:苦、累、不赚钱。以美国为例,工业化时代,工人要在高温、噪音、粉尘中操作重型机械,一条生产线需要成百上千人协同,劳动强度堪比“现代版奴隶制”。更扎心的是,利润薄得像纸,欧洲汽车厂的人力成本占单辆汽车成本的40%以上,而钢铁作为基础工业,附加值低,赚的全是“辛苦钱”。但真正让发达国家“弃钢如敝履”的,是产业升级的诱惑,美国靠金融霸权躺着赚钱,德国、日本专注高端制造,英国则因殖民体系崩溃被迫去工业化,当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产业能带来更高利润时,谁还愿意守着又脏又累的钢铁厂?而且钢铁的“难”,不仅是体力上的,更是经济规律上的。2024年,铁矿石价格创年内新高,焦炭提涨三轮,而钢材价格却持续下行,中国钢铁企业平均利润率仅1.33%,连买杯咖啡的钱都赚不出来。全球钢铁消费总量已达峰,建筑业用钢占比下降,制造业用钢增长有限,更惨的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虽然带动钢材高端化,但需求量远不及传统建筑。钢铁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全球都在推进低碳转型,中国钢铁业要同时完成“减污”和“降碳”双重任务,成本飙升,而发达国家则直接把污染转移给发展中国家,自己坐享其成。尽管难,但中国钢铁业仍在硬扛,2024年,中国钢铁产量保持增长,出口大幅增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建筑业用钢占比下降,制造业用钢增长,新能源、高端装备用钢成为新增长点。更关键的是,中国钢铁业在智能化、绿色化上突围,工信部公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中,钢铁行业占比最高,从智能质检到无人化车间,从低碳冶炼到循环经济,中国钢铁正在用科技重塑竞争力。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本质是“赚快钱”的诱惑太大,金融、科技、服务业来钱快,谁还愿意干又脏又累的活?但这种“脱实向虚”的代价,正在显现: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英国去工业化后经济长期停滞,德国、日本则因坚守高端制造,至今仍是工业强国。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没有钢铁,就没有高铁、航母、新能源,尽管现在难,但只要坚持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中国钢铁业不仅能活下去,还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位置。毕竟工业化不是“苦役”,而是一个国家从“大”到“强”的必经之路,发达国家可以“逃离”钢铁,但中国必须守住这片“钢铁森林”,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