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俄乌军事动态

特朗普自曝美国从俄乌冲突中获利:美国并未直接为俄乌冲突花费资金,相关军事装备采购费用是由北约支付

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并未直接为俄乌冲突花费资金,相关军事装备采购费用是由北约支付。特朗普称,北约为乌克兰支付导弹、坦克等费用,所有装备都经由北约运往前线。他强调,自己本不希望通过战争赚钱,...
“中国若武统,将遭比俄罗斯多500倍的打击!”美司令警告中国放弃武统,这话说得倒

“中国若武统,将遭比俄罗斯多500倍的打击!”美司令警告中国放弃武统,这话说得倒

“中国若武统,将遭比俄罗斯多500倍的打击!”美司令警告中国放弃武统,这话说得倒是底气十足,可他们似乎忘了,现代战争打的不光是导弹数量,更是产业链的底气。美国军方怕是没算清楚一笔账。他们口中那些能形成“500倍打击”的先进武器,其实全攥在中国手里的一张王牌里。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握着全球近一半的稀土储量,产量占比高达69.23%,更关键的是掌握着90%的冶炼产能。这意味着从矿山到成品,几乎整个产业链的命门都捏在中国人手里。别以为这只是简单的资源优势。五角大楼早就试过给F-35战机换零件,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结果呢?折腾了半天发现根本绕不开中国控制的供应链。这种被《纽约时报》称为“心病”的依赖,可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F-35的雷达系统、导弹制导装置里的精密永磁体,少一克稀土都别想正常工作。美军天天喊着要在亚太部署多少架战机,可真到了关键时刻,要是没了中国的稀土供应,这些先进战机恐怕只能趴在停机坪上晒太阳。美国不是没想过自救。早在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稀土禁运后,他们就嚷嚷着要建立本土供应链。十五年过去了,结果怎么样?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倒是重启了,可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所谓的美国本土稀土磁铁工厂,满负荷运转一年的产量,还顶不上中国工厂一天的产出。有矿业公司老板直言,在美国开个稀土矿得花29年,这辈子都未必能等到投产那天。更讽刺的是,美国企业嘴上喊着要自主,身体却很诚实。之前有日本公司响应号召在美国建磁铁厂,结果美国本土企业嫌贵,转头还是买中国的便宜货。这种又想占便宜又想搞对抗的心态,让美国的稀土自主计划成了笑话。2025年他们又宣布要搞50亿美元的矿业基金,听起来挺唬人,可看看他们之前跟沙特合作的进展,就知道这种纸上谈兵的计划靠不靠谱。这边美国还在画饼,中国已经悄悄收紧了缰绳。2025年4月实施的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精准打在了美国的七寸上。这些元素恰恰是制造高端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行业专家早就说了,这招下去,美国防务企业很快就得面临成本飙升的困境。他们那些号称能形成“500倍打击”的装备,怕是要先面临“稀土荒”的考验。其实美国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短板。他们72%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这种依赖程度在军工领域更是有增无减。所谓的“500倍打击”警告,更像是色厉内荏的虚张声势。真要撕破脸,中国未必需要发射导弹,只要在稀土供应链上动动手脚,美军的先进装备就得集体“趴窝”。想想看,美军在亚太部署的那些F-35,每一架都得靠中国稀土才能上天。他们派来的航母战斗群,雷达系统里的永磁体离不开中国技术。这种“你的武器由我供应”的局面,让所谓的军事威胁听起来格外滑稽。美国总想着用军事优势压人,却忘了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纯的火力比拼。中国握着稀土这张牌,就等于掌握了高端制造业的“维生素”。没有它,再先进的武器也只是一堆废铁。那位发出警告的美司令,与其空想“500倍打击”,不如先算算自家战机还能撑多少天。国际关系从来都是实力说话。美国想靠威胁阻止中国统一,却没掂量掂量自己的产业链根基有多脆弱。中国的稀土优势不是一天炼成的,这种从矿山到工厂的全链条掌控,才是真正的战略威慑。真要到了那一步,缺了稀土的美军装备,恐怕连起飞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什么“500倍打击”了。
“中国枪杆子硬,却不拿枪压人。” 俄罗斯副防长安娜·齐维廖娃的话音刚落,俄罗

“中国枪杆子硬,却不拿枪压人。” 俄罗斯副防长安娜·齐维廖娃的话音刚落,俄罗

“中国枪杆子硬,却不拿枪压人。”俄罗斯副防长安娜·齐维廖娃的话音刚落,俄罗斯代表团的掌声率先响起,随后整个会场掀起巨浪般的掌声。这一幕发生在9月18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的全体会议上,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安全局势因北约持续东扩、地区冲突不断等因素愈发复杂。齐维廖娃的这番表态,不仅是对中国军事战略的精准概括,更折射出大国博弈中一种新的平衡逻辑。当前北约不断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强化军事部署,俄罗斯面临的战略压力持续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齐维廖娃的表态绝非偶然。她三次重复这句话,实际上是通过公开认可中国的安全理念,向国际社会传递中俄在安全领域的战略协作信号。这种表态背后,是俄罗斯在复杂国际局势中寻求战略支点的外交智慧。就在两个月前,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空域展开,双方舰艇开展了援潜救生、联合反潜等多个课目演练。与一些国家的军事同盟不同,中俄的军事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而是基于共同安全利益的务实协作。演习结束后,双方还在太平洋相关海域组织了海上联合巡航,这种常态化的军事互动,展现的是两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而非对外施压的工具。“枪杆子硬”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发展的直观感受,而“不拿枪压人”则体现了中国军事力量运用的原则底线。今年7月,中国第15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完成了通季至罗米奇主补给线的修复任务。这条全长112公里的道路,是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的重要通道,由于长期战乱和自然侵蚀,路面损毁严重,雨季泥泞难行。维和官兵们在外宿营49天,修补路面坑洼1200余处,运土31200方,不仅打通了救援物资运输的“生命通道”,更让沿线民众告别了“雨季陷车、旱季扬尘”的困境。自去年12月部署以来,这支分队累计修复道路333公里,是当地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完成道路修复距离最长的分队。同样在今年5月,中国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的150名官兵圆满完成任务回国,他们在苏丹与南苏丹争议地区的维和行动,为当地局势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实际行动,正是中国“不拿枪压人”理念的生动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发展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军力增强必然伴随扩张野心。但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军力发展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非对外施加压力。今年8月,俄罗斯宣布退出《中导条约》,这一决定背后是美国退出条约后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带来的安全压力。有俄罗斯专家曾提议中国加入类似军控条约,试图约束美国的导弹扩张,但中国明确拒绝了这种不公平的要求。中国的中程导弹力量承担着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的防御任务,在周边安全形势复杂的背景下,这是保障国家主权的必要手段。中国坚持“最低核威慑”政策,核武库规模远低于美俄,发展军力完全是为了自卫,这与一些国家通过军事扩张追求霸权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军贸领域,中国始终坚持三项原则:有助于接受国正当自卫能力、不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不干涉内政。这与部分国家向冲突地区无节制输送武器的行为形成了强烈反差。中国只与主权国家开展军贸合作,从不向非国家行为体出售武器,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体现了“不拿枪压人”的理念在军事领域的延伸。而一些西方国家一边指责中国军力发展,一边却在全球范围内大肆兜售武器,这种双重标准显然站不住脚。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同盟。齐维廖娃在发言中提到,俄罗斯提出的欧亚安全发展架构倡议与中国的全球治理倡议目标一致,两国将进一步开展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这种合作是基于共同安全理念的平等协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寻求主导地区事务。与北约东扩这种带有明显对抗性的军事集团扩张不同,中俄合作的目的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推动国际安全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齐维廖娃的表态在会场引发热烈掌声,这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认可。在一些国家奉行“国强必霸”逻辑、动辄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的当下,中国“枪杆子硬,却不拿枪压人”的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大国相处模式。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和负责任的国际行动,不断打破“国强必霸”的历史惯性,证明了一个国家可以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这种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维和、军控、反恐等多个领域的积极参与,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信息:俄罗斯副防长:一些国家企图歪曲二战胜利的真相不会得逞2025-09-1816:36·南方都市报
能开战斗机的女飞行员,不是“花瓶”,是真刀真枪飞出来的。淘汰率九成以上,体能跟

能开战斗机的女飞行员,不是“花瓶”,是真刀真枪飞出来的。淘汰率九成以上,体能跟

能开战斗机的女飞行员,不是“花瓶”,是真刀真枪飞出来的。淘汰率九成以上,体能跟男的一样考,心理测试熬到凌晨三点,没人让过一步。她们不是被照顾的“少数”,是硬扛下来的“少数派”。四年的书本,两年的飞行,超音速穿云,暴雨中着陆,夜里单飞三小时,手心全是汗,但嘴上从不说累。南海巡航,她们在编队里稳得像钉子;中俄演习,雷达屏上,她们的代号和男飞行员一样响。美国7%,俄罗斯5%,我们15%还在往上冲。不是吹,是实打实飞出来的。座舱改了,抗荷服量身定做,不是为了“女性友好”,是让她们飞得更久、更狠。王亚平开过歼击机,后来上了天宫。没人说她“转型成功”,她就是从蓝天一路冲到太空的。去年,某型隐身战机首飞,女飞行员一杆推到底,地面上没人喊“加油”,只有指挥塔里一句:“状态正常,继续。”航母舰载机部队在扩编。未来,第一个舰载机联队长,很可能就是她——现在正在某机场,凌晨五点起床,跑圈、背程序、检查仪表。性别?她们早就不提了。能上天的,才配说话。
俄罗斯核潜艇亮剑太平洋,北约航母集体瑟瑟发抖,高超音速时代来临了?这两天俄罗

俄罗斯核潜艇亮剑太平洋,北约航母集体瑟瑟发抖,高超音速时代来临了?这两天俄罗

俄罗斯核潜艇亮剑太平洋,北约航母集体瑟瑟发抖,高超音速时代来临了?这两天俄罗斯在太平洋海底动了真格,两艘核潜艇从水下一起发射导弹,冲着假想的航母战斗群去的,弹药全打光了,每一枚都稳稳砸中目标。这事听着不难,可细琢磨真让人心里发毛,缟玛瑙和花岗岩导弹不是寻常玩意儿,前者能贴着海面飞,速度两倍音速,北约管它叫舰艇杀手,后者更厉害,能挂核弹头,专门冲着航母去,这一下,俄罗斯算是把压箱底的东西全亮出来了。波兰和罗马尼亚上周刚说有俄罗斯无人机飞进领空,北约战机马上就升空拦截,俄罗斯一口否认说是瞎讲,可转头就让核潜艇在太平洋开火实弹演习,你怀疑我,我就来真格的。现在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派了七十多万兵力过去,乌军把最精锐的部队都调到红军城去守着,克里姆林宫说乌克兰没真想谈,因为北约一直在给武器、给弹药、给情报,一点没停过。
“中国若武统,将遭比俄罗斯多500倍的打击!”美司令曾警告中国放弃武统,但你不知

“中国若武统,将遭比俄罗斯多500倍的打击!”美司令曾警告中国放弃武统,但你不知

“中国若武统,将遭比俄罗斯多500倍的打击!”美司令曾警告中国放弃武统,但你不知道的是,中国手握全球稀土,美国F-35少一克稀土都飞不了,这威胁比任何导弹都狠!阿奎利诺将军是个纯粹的军人。他飞过伊拉克和阿富汗,习惯了用战机和军舰的视角看世界。他的算式很简单,把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损失和遭受的制裁加总,再乘上一个惊人的数字,以此量化北京动武的代价。这套算法的底气,源于美国在西太平洋经营了几十年的军事存在。从1950年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到后来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再到断交后用《与台湾关系法》兜底,台湾始终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中。近几年动作愈发频繁。数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和援助接连不断,还拉上日本、澳大利亚搞联合军演,摆开了一副随时准备介入的架势。北京的反应也很直接,同样诉诸行动,解放军的绕台军演从2023年起就成了常态。到了2024年,解放军在东海、南海展示的舰队协同和区域拒止能力,更是坐实了“不放弃使用武力”的选项。随着赖清德当局在言辞和政策上步步紧逼,两岸的军事弦越绷越紧。但普京一句“中国根本不需要动武”,点醒了很多人。如果战场只在军事层面,阿奎利诺的警告或许成立。可一旦把经济因素放进来,整个局面就完全不同了。中国控制着全球绝大部分稀土供应。只要调整出口政策,就能直接卡住美国F-35战斗机的生产链条。这种威胁比导弹更直接,导弹是远距离威慑,稀土却是供应链的命脉,直击美国军工的要害。今天的中国经济,和当年的俄罗斯完全是两码事。它是全球制造业的枢纽,是世界各国都无法绕开的合作伙伴。制裁中国等于制裁自己。这股力量,同样作用于海峡两岸。台湾的经济命脉,很多地方都和大陆紧密相连。它的半导体产业是全球顶尖,但上游的原材料、特种化学品和零部件,不少要从大陆进口。更不用说,岛内的农渔产品,最大的买家就在对岸。这意味着,北京甚至不需要动用武力,单凭经济调控,就能让台湾社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才是台海问题真正的复杂之处。所以,美国在调动航母时,必须计算华尔街和硅谷的损失。北京在展示肌肉时,也清楚战争会毁掉几十年积累的家底。进入2025年,双方都在各自布局。一边加固军事防线,一边紧握经济筹码。未来的走向,恐怕不是某一位将军的算法能决定的。你怎么看这件事?信息来源:《中方回应稀土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不针对特定国家》,光明网,2025年6月5日。
乌克兰研发能攻击3000公里外任何目标“火烈鸟巡航导弹”已逐渐投入使用,“火烈鸟

乌克兰研发能攻击3000公里外任何目标“火烈鸟巡航导弹”已逐渐投入使用,“火烈鸟

乌克兰研发能攻击3000公里外任何目标“火烈鸟巡航导弹”已逐渐投入使用,“火烈鸟”自产自销,攻击目标与范围无需经北约国家同意。这场战争双方越打越激烈,彼此投入的兵力与武器也越来越多,俄乌也越玩越大,战争机器全面启动。乌克兰军工原本就强大,当年大国许多技术就是得到乌克兰转让或援助。这次被人“特别军事行动”,再次激活了军工细胞,强大了自己。敢与昔日老大哥一较高低,唯有乌克兰!
就在刚刚乌克兰突然宣布了!9月18日凌晨,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

就在刚刚乌克兰突然宣布了!9月18日凌晨,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

就在刚刚乌克兰突然宣布了!9月18日凌晨,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通报称,当天凌晨出手打击了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一家大型炼油厂。乌方号称这家厂一年能加工近1570万吨石油,占俄油全国加工总量的5.6%,更是南部战区俄军燃料供给的关键来源。事情发生得这么突然,很多人可能一开始都懵了,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行动,而是直接打到了俄罗斯能源供应的命脉。你想啊,一家炼油厂就能影响全国燃料供应,这意味着乌克兰的这次打击可能会让俄罗斯南部战区的军事行动遇到不小的麻烦。背后逻辑其实很简单:油是军队的血液,没有油,坦克、装甲车、运输车都动不了。不少人可能会觉得,这种直接攻击工业设施是不是有点“太过火”?这里可以看出一个问题,现代战争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队对军队”,而是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民生乃至政治的手段。换句话说,一次精确打击可能让整个地区的燃料供应链震荡,进而产生连锁反应。俄方可能也早有防备,但乌克兰敢在凌晨就直接动手,说明他们对情报、对目标选择的精准度有信心,也透露出战争中信息和速度的重要性。从批判角度看,这类打击一方面显示了乌克兰在战术上的灵活性和果断,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伦理上的讨论。打击工业设施可能带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压力,还有平民经济受损、环境风险增加的问题。这提醒我们,现代冲突里“军事效率”和“民生安全”往往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军事行动固然重要,但如何尽量减少对普通民众的波及,是每一个决策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更有意思的是,这次事件也反映了信息战的重要性。乌克兰选择在凌晨通报,并且明确数字和战略意义,这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不仅打击了实际目标,也在心理上施压,让对手和外界都看到他们的能力。这种策略有点像下棋,你不仅要动棋子,更要让对方感受到威胁,从而在心理上先占优势。当然,俄罗斯方面也不是完全被动的。短期内可能会通过调整调度、增加其他炼油厂产能来应对,但长远来看,这次打击暴露出供应链的脆弱性。任何依赖单一大型设施的战略布局都有风险,这次事件可能会迫使俄方重新审视能源和军事之间的关联,甚至改变南部战区的作战策略。对于观察者来说,这件事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现代战争的焦点越来越偏向战略设施而非单纯的兵力对抗;二是战争的胜负不只是看前线多少坦克,而是看背后资源、供应链和信息掌控能力谁更强。乌克兰选择打炼油厂而非单纯打前线部队,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有意思的是,战争中的这种“精确打击”,在民众眼里既惊险又复杂。有人会觉得英雄般的精准行动值得称赞,有人又会担心它带来的长远影响。其实这正是现代冲突的矛盾点——技术让战争更高效、更精准,但同时让风险和不确定性被放大。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油库遇袭库尔斯克空袭克里沃罗格袭击俄罗斯导弹工厂伏尔加格勒爆炸俄罗斯油厂被炸
联合国五常国家的新式步枪,越发趋同了,只有俄罗斯继续的AK系列中改进,其余联合国

联合国五常国家的新式步枪,越发趋同了,只有俄罗斯继续的AK系列中改进,其余联合国

联合国五常国家的新式步枪,越发趋同了,只有俄罗斯继续的AK系列中改进,其余联合国四常的单兵步枪,都有很多设计类似的感觉!感觉枪支的发展,已经没有太大改进的地方了,现代战争即使是巷战情况下,只要是自动步枪,基本没有代差碾压的优势。不卡壳和不走火的问题解决后,几乎都一样,没有什么优劣之分。拿老式AK对决最新步枪实战中,不见得就能输了,只要用着顺手了解枪的脾气,都一个样。俄乌战争特别是阵地战,哪有什么瞄准,都是举枪乱突突,反正目的就是打完子弹,短兵相接也是只要枪打的出子弹就行,这就是东西方差别,你看看北朝军人在俄乌战争的姿态,半顿和瞄准,这是典型东亚人的打法。各种步枪的实战价值,其实已经很低了,现代战争要用20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如果纯靠步枪的话,一个士兵可能一辈子,也杀不死一个人。杀人的都是炮弹和炸弹,拿着步枪的士兵,主要就是给背枪的人,一个心理安慰。咱们的191步枪,确实很帅气,不是偏向欧美,是最后的大家认知逐步趋同。也许以后马上要有大变化来了,后续的电磁脉冲枪和个人超级武器系统,马上就要来了。那种可榴弹和可枪弹的新式超强武器,也许马上要成型。最终这些枪械,可能都得淘汰,随充换成电磁枪和高科技的枪支!
就在刚刚乌克兰突然宣布了9月18日,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发动袭击,精准打击了

就在刚刚乌克兰突然宣布了9月18日,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发动袭击,精准打击了

就在刚刚乌克兰突然宣布了9月18日,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发动袭击,精准打击了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炼油厂,导致该厂全面停产。这座炼油厂不是普通工厂,而是俄罗斯南部最大的燃油生产基地,一年能加工1570万吨左右原油,全国5.6%的炼油能力靠它支撑,更是俄军燃料补给的关键来源。说白了,乌军这一招,打的就是俄军的“油箱”。俄罗斯方面至今没有回应,但沉默背后可能是严峻的现实。这座炼油厂所在的城市伏尔加格勒,过去叫斯大林格勒,八十多年前曾是二战转折点之地,如今却成了无人机袭击的新战场。历史仿佛在此刻轮回,只不过当年的钢铁洪流,今天换成了能源线上的暗战。乌克兰明显在复制一种“后院点火”的战术:正面打不垮你,就拖垮你的后勤。从去年到现在,乌军多次远程打击俄炼油设施,目的不只是造成经济损失,更是要掐断俄军的油料供应。现代战争表面上拼的是炮弹,实际上拼的是油、是电、是持续运转的能力。俄罗斯虽然资源丰富,但炼油系统接连遭袭,正变成它的软肋。这场袭击再次证明,俄乌战争早已不只是战壕里的对抗,而扩展成一场覆盖能源、经济、后勤的消耗战。乌克兰在西方支援下,不断试探俄罗斯的防御纵深;而俄罗斯则面临多线压力——前线要进攻,后院还得防火。总结来看,乌军打伏尔加格勒炼油厂,是一步狠棋。它不追求立即决胜,但求慢慢放血。每一座起火的炼油厂,都是这场战争正向持久化、深度化演进的最新信号——战争不仅在战场,更在油田、工厂和供应链之间。拼火力之后,拼的是耐力、是后勤、是谁的能源心脏更扛得住打。俄油库遭袭俄油库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