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企业家说话这事儿挺热闹。刘强东在活动上说:媒体随便写京东的负面,我都会看
这两天,企业家说话这事儿挺热闹。刘强东在活动上说:媒体随便写京东的负面,我都会看,快餐吃多了会烦,喜欢深度稿,但要造谣,我就会生气。罗永浩和西贝贾国龙因为「预制菜」吵起来,怼得恨不得把对方放在公屏上,当场开个连麦PK。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企业家到底敢不敢说话?很多人说,现在企业家越来越不敢出来说话了;因为怕说错、怕被放大、怕被群嘲;随便一句话,就能被截屏、被二创,最后演变成一场网络大战。最保险的做法是闭嘴。反过来看,还是有人敢说。雷军一年到头开发布会、搞直播,语气轻轻松松,网友觉得像老朋友;马斯克更夸张,推特上想到啥说啥,不怕争议照样发。他们为啥能赢得认可?智远认为,因为他们没把自己架在神坛上,是用「平视」的姿态和消费者对话;这么看,反差就出来了:多数人沉默,少数人越说越有人气。根子在哪?说到底,用户习惯变了。十几年前,大家看企业家像仰望神像,讲远景、谈格局,听着像圣旨。今天的用户更想要互动,能回怼、能抠细节、甚至现场看笑话。宏大叙事没那么管用了,大家更想看到真实的态度,允许小瑕疵。所以,还在端着说话的人,肯定怕,而敢下场聊天的,反而更容易被接受。这也不是啥「情绪价值」,就像毛教员当年说的:「要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你别端着,要接受自己在跟一群网友、消费者平视交流一样。我今天还在朋友圈调侃,真心建议身边的老板、高管、抛头露面的人多学点网络梗。什么「大佬求放过」、「梦碎一地」、「美美桑内」、「满脑子问号脸」、「一整个大无语」、「泪目了属于」……说的烂也没事,真诚、敢互动,偶尔翻车,网友都是开心的。想象一下,如果哪天马云突然冒出来发一句:「兄弟们,赢麻了」,我敢保证,全网立刻能热闹三天三夜。。。京东刘总京东餐饮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