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苏美尔泥板文书号称有六千年历史,这合乎常理?

苏美尔文明可谓是破绽百出!索性再聊聊苏美尔吧!19世纪50年代前后,掀起了一股寻宝巴比伦热潮,各国考古队陆续来到伊拉克进
苏美尔文明可谓是破绽百出!

索性再聊聊苏美尔吧!19世纪50年代前后,掀起了一股寻宝巴比伦热潮,各国考古队陆续来到伊拉克进行挖掘。然后呢,代表苏美尔精神财富的泥巴书就出炉了。号称出土了不低于50万块泥板文书,但是全部被收藏起来,咱们能看到的,都是他们整理好的。

顾名思义,泥板文书就是在泥巴上写字,趁着没干,用芦苇或者小木棍奋笔疾书,写完了晾干或者烤干。唉!这么牛的文明,穷的都玩泥巴了,是不是预算是有点紧?我看就是西方人太急了,其实他们再稍微等几年,等到1899年,他们就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甲骨文这种东西,大可不必把苏美尔人折腾得如此辛苦。

根据泥巴上的楔形文字,苏美尔文明创造了几十项世界第一的记录。总之都是这个第一,那个第一,这个最早,那个最早。就比如泥巴上记载了当时的耕种效率,放现在能超过拖拉机十几倍。算了,爆炸吧!毁灭吧!上面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吧!

但是谁能给解释一下,这泥巴能够保存五六千年且还字迹清晰。众所周知,土坯非常容易降解,本来就是土,埋在地下,过不了几天就尘归尘土归土,该啥样回啥样。参考红砖平均寿命70年,高规格混凝土寿命才上百年,你这泥巴烤都不烤一下,太阳一晒一烘干,就放五六千年?注意,这玩意连砖头都算不上,最多算个土坯。这可不是我瞎扯,这是西方人自己说的。这宇宙级笑话,我是真忍不住想笑了。

列位如果谁家还有老屋,而且没塌,可以回去看看,看看当年砌墙的土坯砖能留下几块。咱就不论泥板厚度多少,就当它是砖头,更何况,苏美尔这些泥板文书,都是埋在地下,经历了几千年的潮湿环境。

苏美尔文明不仅文物是谜,苏美尔人的来源也一直是个谜,其实想揭开谜底很简单,找个苏美尔古墓,弄个尸体测一下DNA,一切都清楚了。

苏美尔不是没发现过遗骨,至少乌尔王陵里就发现了两具,而且还属于乌尔王族。按圣经旧约故事,那可能是亚伯拉罕的祖先,甚至可以引申到所有西方人祖先。但这两具遗骨,运回M国宾州大学博物馆后,居然丢了。

80年后才找到,据说放在一个闲置仓库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东西,牵扯到西方人祖先,居然先丢后忘!好吧,这且不提,咱就当宾州那帮专家忘性就是大。前几年终于说找到了,准备着手分析遗骨DNA,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别问我,我又不能拿把刀架在宾州教授脖子上,要求他坦白从宽,对这种大忘性教授,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再说说苏美尔楔形文字是怎么破译出来的?19世纪,英国外交官在伊朗游山玩水,然后发现了伊朗人几千年没发现的东西:贝希斯敦石刻。

这就像西方人不来伊拉克,伊拉克人从不知道自己6千年前有个苏美尔文明一样。巧的是,这个贝希斯敦石刻和罗塞塔石碑一样都是三种文字写成。法国人通过上面的古希腊文对照古埃及文字,然后找出托勒密一词作为突破口,成功破译古埃及圣书体和世俗体。

这次西方人还是照葫芦画瓢,同样根据贝希斯墩石刻上的古波斯文字对照上面的楔形文字,再找出大流士一词,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成功破译了苏美尔文字。两种文字的破译剧情,都是一模一样的。你这剧本能不能换一个?

罗塞塔石碑是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贝希斯敦石刻是打开楔形文字的钥匙。一个罗塞塔石碑,一个贝希斯敦石刻,一个同样道理,都是仅存的写有三种文字的东西,突破了各种常理,几千年来被各种无视;一个可以解答所有疑问的密码本,在最恰当的时间,由最需要的人发现。这太巧了,巧得都不像真的。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个孤品。

任何事,我只遵从最基础的逻辑。

再多说一句,这种事需要多少知识?有常识足以!

评论列表

无风三尺浪
无风三尺浪 6
2025-03-04 12:09
石碑,雕像,壁画,是西方文明考古的金牌三件套,土石之物,你用科技无法测出年代。这种考古就像一张白纸,任你书写描述任何东西。

AB成 回复 03-06 00:22
没有什么办法啊!西方国家编造出来的伪史曝光了啊!当年西方国家编的神话故事会说嗨皮了啊!居然搞出来一个耶稣的裹尸布出来,说是圣布,当即就被全世界人民质疑真假问题,要求这帮造假者去做炭14的鉴定,以辨真伪!这帮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脑抽了,居然还真去做了鉴定,结果就是近现代造出来的假布!搞得全世界人民开始怀疑耶稣是否存在!

AB成 回复 AB成 03-06 13:48
从此以后西方国家造假再也不敢造能做鉴定的假文物了!因为西方凡是造一个假文物出来,肯定是会被质疑和会要求去做鉴定的!这些要求如果不管肯定是会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的!所以就造出来不能做鉴定的假文物出来,要求去做鉴定的声音就没有了!只用面对质疑的声音了!反正就是西方国家自己都不信,哪管别人质疑的声音!

木木
木木 5
2025-04-06 17:04
它们不傻,太知晓中华文明悠久灿烂了。伪造,就是为了打压中华文明,削弱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为它们永远主导世界服务。殊不知我们地下宝贝无穷无尽,它们只能修改历史叙事,用一个新的谎言去圆上一个谎言
用户10xxx02
用户10xxx02 5
2025-04-16 21:28
两河流域6000年至10000年前的古迹遍地都是!
197653
197653 4
2025-03-03 14:03
就是1000年的石头都成渣了。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 4
2025-03-31 11:10
人家泥板书是放在F22的恒温恒湿机库里的,就是一万年也屁事没有,不要在怀疑了。
好名出不来
好名出不来 3
2025-03-03 08:21
我好奇的是每一块有多少字,50万块加起来有多少

缘定 回复 03-12 15:45
几干字然后反复重复

远芳晴碧
远芳晴碧 2
2025-04-20 19:56
欧美专家:泥巴文说的是量子力学,远超现代文明。
用户38xxx54
用户38xxx54 1
2025-05-03 10:52
在深入探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古代欧洲虽然没有大学和科举制度,却诞生了众多科技成就。这一现象的背后,竟与华夏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加深,欧洲接触到了丰富的华夏科技文献。近年来的一项研究发现,欧洲众多大学的兴起,竟隐藏着一段借鉴、翻译乃至篡改中华科技文献的历史。这些学术机构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改编,使之适应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甚至虚构人物,将这些成果宣称为自己的创举。我们不禁联想到西方文明的“复制粘贴”现象。韩国在追求国力提升的过程中,公然模仿华夏文明,忽视了文化尊重和学术诚信。西方和日本也曾热衷于“借镜”华夏文明,将古老东方的科技文献“化为己有”,宣称其为自身创新。韩国见状,也开始效仿,将华夏的习俗、节日、衣冠、语言乃至文字纳入囊中。这一系列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国的发展,但也暴露出对华夏文明的依赖和模仿。时至今日,全球流传着一句讽刺的“致富经”:“欲求科技之发展,思想之升华,速速寻华夏文明之灵感,复制粘贴即为我有。”这句话虽然带有戏谑成分,却也从侧面证明了华夏文明的深远影响与不竭创新为世界文化与科技的交融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