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伴的优秀与否,会影响孩子发展吗

麦子历史 2023-03-03 14:01:22
引言

学校作为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学生可以在这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结交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在相识的过程中彼此之间会产生影响。

正如同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般,关系较为亲密的同辈之间会产生一些影响,在学业、性格甚至心理健康方面等。

同辈之间的影响往往是把双刃剑,是否能够帮助对身边的人无法探知,有些会产生压力,有些会造成自身的不自信,但是也有一些会引发较为积极的影响。

一、社会遵从效应的双面影响

同辈群体常常会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社会比较和社会尊从效应,很多人会受到这两种效应影响,因此在相同年岁的一代中,往往会形成较为相似的性格特征。

社会遵从效应具体化可以分成小群体之间的从众心理,在面对大多数的选择时,往往在心中不自觉地被该选项吸引,而自己本身的选择很容易被忽视。

这种效应体现在生活中的方面方面,社会上较多一方的选择会吸引人们去选择。

剩下的人以求更加保险和稳妥,心中慢慢倾向于该选择,例如考研、考编、工作选择等。

随着这种效应的传播,也会影响人们的性格,例如两个关系较为亲密的人,慢慢会被同化,在行为习惯、喜好、性格甚至是相貌等方面会有所相同。

在青少年之间,一些关系较为亲密的朋友,其中一方如果成绩较好,另一方的成绩和学习习惯也会向她看齐。

这也是人们为什么更加愿意和拥有良好习惯的人做朋友的原因。

较为著名的例子便是孟母三迁,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带着孩子搬到学堂旁边,在无形氛围的影响下,帮助孟子成为一代伟人。

而在大多数时候,社会遵从效应往往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强迫着个性较强的人做出改变。

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拥有鲜明个性的人成长,使一些人难以合群。

在人际关系网较为狭窄的学校中,过强的社会效应会导致部分性格不合群压力陡增,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产生心理疾病等。

而一个班级之中培养较为优良好学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喜爱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代代之间变化着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渲染和传递着,不同年纪的人之间会形成带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成为一代人的特有记忆。

二、正视社会比较效应,把握好自身的心理健康

同辈之间的社会尊从效应往往较为温和,产生的影响也较小,而社会比较效应则比较尖锐,也更加倾向于消极。

在学校之中,竞争常常是难免的,而当青少年面对不满意的排名,由此产生的落差感较为强烈,比较效应则在这时体现出来。

通常而言,人们在对自身进行评价达到了较为满足的程度,一旦身边出现更加优秀的人,时常会打破这种平衡,产生和烦躁焦虑感。

这些年,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比较效应更是无处不在,当面对与自己年岁相近,但是在长相、金钱、学历等方面差距过大时,会加重自身的心理负担。

近些年社会上该种效应在慢慢扩大,快节奏的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焦虑,更多的人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当这种差距慢慢扩大,人们在不自觉之中会暗中贬低自身的价值,极大地破坏了自信心和对生活的热情,不利于长远发展,也形成了“摆烂文化”。

在青少年之间,在面对较为优秀的同辈时,自身对于学业的信心会下降,对自身的天赋和能力产生怀疑,慢慢放弃竞争,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冲击。

而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便对学业较为看重,父母之间常常喜爱比较孩子的成绩、能力。

“别人家的孩子”几乎存在每个孩子的童年生活之中,成为难以超越和克服的压力。

慢慢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在成长之后,着眼于较为优秀的人在各种方面相互比较成为固有模式,禁锢了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恰当把握同辈之间的差距成为一种需要培养的技能,在面对比自身优秀的前辈时,尝试去追逐他的步伐,学习自身没有的优秀品质。

竞争压力也许会驱动自身进步,也许会阻碍前进的步伐,把压力内化成为一种动力,鞭策自己慢慢去进步,才是社会比较真正的价值所在

对于自身困在差距的牢笼中,每天看到和同辈人渐渐拉大的距离,陷入精神内耗之中,否认自己对于社会的意义,极易引起心理疾病,造成较为恶劣的后果。

三、同辈人是压力也是动力,减少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通过同辈人引起的社会比较和社会遵从效应,常常是一把双刃剑,难以对其进行完全肯定和否定的评价。

在这两种观念的影响之下,“竞争”成为主流思想,一旦出现较为“躺平”的念头,便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贬低。

将其看成对自身的放弃,而同辈人压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的心理极其容易受到来自同辈人的影响,从而传播到与其年纪相近的每个人身上,形成一种拥有该群体个性的文化。

同时社会财富分化越加严重,一些拥有较多财富的人对教育更加重视,名校效应更加强烈,受到人们追捧,同辈人之间的距离被拉大。

据调查,名校出身的学生在同辈人的学习习惯和竞争压力双重影响之下,对自身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常常拥有更加优异的成绩。

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去购买学区房,通过将孩子送进氛围更好的学校,提高孩子的成绩,养成更加自律自控的性格。

这种名校效应也体现着人们对教育学历更加的重视,对较为少量稀缺的教育资源的追捧,这也是同辈人在教育上产生的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成绩的进步。

但是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也会增加,形成“内卷”文化,掀起了较为焦躁压抑的氛围,压榨着学生们的精神健康。

在社会中改善该种风气需要来自每个人的努力,从每个微观方面慢慢去浸润,减少可能产生的风险,抚平人们趋向于浮躁的心,寻找角度将其转化积极影响。

正确利用来着于同辈的压力,不完全遵从社会上的一些小众文化,更不要深陷社会比较的漩涡之中。

在竞争把握“自洽”,提高内在修养,注重精神世界的提高和增强。

结语:

在社会的人际关系网中,无论是在学校的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人,压力几乎无处不在。

过度在乎来自于他人的成就,并将其强加在自己的身上,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影响个人的长远发展。

同辈人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青少年应该正确看待身边的人,面对差距和距离,不过度比较。

面对流行的观点和文化,不盲目跟随,在更加优秀的人的交往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减少精神内耗。

在未来面对同辈人的压力,减少对自身的怀疑,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参考资料:

《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和生活》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0 阅读:7

麦子历史

简介: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